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相关阅读:
31省受教育程度排名:北京第1,广西垫底,14亿人只有1亿上过大学!
中国最富裕的省份是哪一个?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许有不同的答案:按照GDP总量,广东已经连续30多年高居全国榜首且短期内无人能敌;按照人均GDP,目前直辖市以外最高的省份则是江苏;而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答案又变成了浙江。
但无论按照何种标准,广东和浙江都当之无愧位居中国最富裕省份之列。
论经济总量,广东GDP突破12万亿元,为全国第一,换成美元比肩俄罗斯和韩国两个大的经济体;浙江GDP则逼近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且不断与山东缩小差距。
论人均可支配收入,浙江2022年突破6万元人民币,位居27个省份之首(不含直辖市),广东也逼近5万元,位居全国27省第3位。
论百强市、百强县、百强镇规模,浙江、广东也都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两省发达的民营经济造就了民富最强的两省。
然而,一旦涉及科教尤其是高等教育,广东和浙江却有些尴尬,表现甚至不及湖北、陕西等中西部省份。
从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校名单中的高校数量统计看,2023年广东拥有162所高校,位居全国第3,浙江拥有109所大学,位居全国第11,两省看似数量不少,但和江苏高达168所位列全国之首的地位一比就显得不够看。尤其考虑到广东人口接近1.3亿,而江苏只有8500万,广东的高校明显偏少;浙江的人口虽然只有6500万,但高校数量却比江苏少得多,尤其是高质量的双一流大学数量,广东、浙江加起来都不如江苏多。
由此可见,广东、浙江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省,其高校数量及高等教育水平与其经济实力明显是不相匹配的,两省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实力明显存在背离。
为更全面地认知各省高校数量、质量与各地人口、经济水平之间的匹配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各省大学总数排名:江苏第一,广东第三
从各省拥有大专院校总数看:
江苏、河南、广东、山东位居第一集团,数量全部超过150所,这四省人口均超过8000万,广东、山东、河南更是上亿人的量级。人口最多的四省拥有最多的大学似乎理所当然。
四川、湖南、湖北、河北、安徽、辽宁、浙江、江西加上陕西可以算是第二梯队,数量几乎都在100所以上。这一集团包含了我国主要的教育大省,这几省也大多数是我国人口超5000万的人口大省。
从北京到甘肃的14个省市区可以算是第三集团,数量在50到100之间。这其中既有北京、上海、天津这样高教资源高度密集的直辖市,也有经济相对落后且高教资源尤其是优质高教资源稀缺的人口较多省份,如广西、贵州等。
剩下的四省区虽然高校数量很少,但由于人口总数也居全国末尾,所以人均高教资源实际上并不算少。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专院校总数与各省的人口总量高度正相关,而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匹配。仅从高校总数似乎看不出广东、浙江这样经济发达的大省高教资源如何稀缺。我们再往下看。
各省人均本科院校数量排名:广东全国倒数第一
从各省人均本科院校数量看,广东和浙江的高教资源稀缺程度就一览无余了,尤其是广东,作为人口超过日本的全国第一大省,人均本科院校数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每亿人只有不到55所本科院校,在全国31省市区中敬陪末座。
浙江的情况稍好,人均拥有本科院校数量刚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个水平本身不算太差,但与浙江作为全国民富第一省份的地位确实不相匹配。
广东和浙江两省的人均本科院校数量不仅低于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也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自己的东三省。东三省近年来经济虽然不景气,但高教底蕴在全国仍然处于相对领先位置;而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则与广东同病相怜,同样在全国垫底的位置。
各省人均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广东、浙江均低于全国均值
如果说本科院校是大专院校的基础配置,那么双一流大学可以说是我国高校中的优质资源。
从各省人均双一流大学数量看,广东终于不再垫底,提高到全国中游位置,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则沦为全国下游水平,人均双一流大学数量仅为全国的一半。
至此可以看出,广东、浙江在优质高教资源方面明显稀缺,人均拥有优质高校数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背离程度较高。这也是近年来两省大力投资高等教育,不断新建大学或者是积极引入外省市优质高校落户的重要原因。
各省每万亿元GDP对应大学数量排名:广东全国倒数第一
从经济角度看,广东、江苏、浙江三个经济最发达的大省每万亿元GDP对应的大学数量全国垫底,而东三省高居全国前列。 这项数据充分表明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布局与经济发展的背离程度越来越高。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高教资源和优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高校尤其是优质高校的布局往往是国家着眼于全国整体利益所进行的地域平衡的结果,两者之间的不匹配难以避免。而相关各方也只能自寻出路,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以下的图景。
而未来将如何演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