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轻型坦克,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二战时期的装甲部队重要的前卫/侦察单位,为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充当斥候和眼睛。当然了,轻型坦克在二战里也是损失最为惨重的,脆弱的装甲和火力导致它们一旦遭遇较为坚固的防御阵地,或是遇到敌方的中型坦克就会有灭顶之灾。也因此轻型坦克在实战中的定位总是很尴尬,它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却又经不起任何残酷战斗的考验。
那么,有没有一款轻型坦克能够优秀到可以承担正面作战,性能足以比肩中型坦克呢?别说,还真有这么一款堪称轻坦克巅峰的存在,这就是苏联的T-50轻型坦克,性能足以比肩T-34中型坦克的巅峰存在。
说起T-50轻型坦克的开发,就不得不提到那场影响了苏联装甲部队的西班牙内战。当时T-26轻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都参加了战斗,可结果却是成片成片的死在德国人的37毫米坦克炮面前。这一结果让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意识到苏联急需进行坦克的升级换代,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就应运而生了。但问题是,这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是有了,轻型坦克怎么办呢?
苏联当时配备的T-26轻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已经是不堪大用,赶紧生产一款优秀的替代品成了重中之重。故此,苏联的洛夫兵工厂在1939年被要求开发一种支援坦克,设计指标要求坦克的重量在14吨左右,配备一门45毫米坦克炮和具备中等装甲防护。这个项目在当时被称之为“126工程”,1940年完成的原型车则被称作是“T-126SP”,也就是未来的苏联轻型坦克巅峰——T-50轻型坦克。
T-50轻型坦克车体长度5.2米、车体宽度2.47米、车体高度2.16米、车体重量14吨,车组成员四人,其中炮塔可容纳三名车组成员,分别是炮长、装填手和车长,炮塔后部还有一个拥有6个观察窗的车长指挥塔。车体和炮塔的正面是37毫米厚的均质钢板焊接而成,顶部装甲的厚度则达20毫米,车体各处的装甲倾斜度为40至57度,足以抵御当时绝大多数反坦克火力的攻击。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非常先进,与T-34中型坦克的完全一致,同时因为T-50轻型坦克的倾斜角度更为合理,所以它的防御能力甚至可以超过T-34中型坦克。苏联曾经对T-50轻型坦克的防御能力做过测试,在400米距离上苏联自己的M1939型76.2毫米加农炮无法击穿T-50轻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而缴获的德国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也对它无可奈何,T-34中型坦克反倒是被多次击穿正面装甲。
当然,T-50轻型坦克在武器方面相对就比较薄弱,沿用T-26轻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的设计方案,配备了一门M1938型45毫米坦克炮和一挺DT机枪。这种武器配置远谈不上强大,但也不算是落后,考虑到当时德国的主力坦克还是三号中型坦克,那么它的火力也算是勉强够用了。毕竟三号中型坦克在法国战役后才开始换装Kwk39型50毫米反坦克炮,大家的火力也算是半斤八两了。
而T-50轻型坦克最让人满意的,莫过于是它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T-50轻型坦克的发动机是当时苏联最新式的V-4柴油发动机,能够为T-50轻型坦克提供300匹马力。而悬挂则放弃了克里斯蒂悬挂,转而采用了与KV重型坦克相同的扭力杆悬挂系统,比之克里斯蒂悬挂要更为稳定,对负重轮和扭杆的磨损也更小。
传动装置则一水的新式设计、包括双片摩擦片、四速变速箱、多片转向离合器和减速齿轮等,零件质量和工作效率都较苏联之前的同类产品更为优秀。在整合了所有设计后,T-50轻型坦克的越野时速都可以达到35公里,这个时速在当时几乎是登峰造极。
不难看出,T-50轻型坦克的性能在当时的苏联,乃至是整个世界都是最优秀的,论及作战性能甚至可以碾压德国当时视为主力的三号中型坦克。考虑到T-50轻型坦克的设计冗余,它还有能力配备和T-34中型坦克一样的F-34型76.2毫米坦克炮,到时它都可以按着德国的四号中型坦克打,无论是配备24倍径Kwk型75毫米榴弹炮的四号F型,或是配备长倍径75毫米坦克炮的四号G/H/J型,T-50轻型坦克都能有获胜的机会。
可既然如此,为什么苏联最后没有量产T-50轻型坦克呢?难道苏联觉得T-50轻型坦克的优秀是一种罪过不成?
还真别说,T-50轻型坦克被淘汰的原因真就是它太过优秀了。事实上,T-50轻型坦克的定位在当时的苏联有些小尴尬,它取代的固然是T-26轻型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但如果从吨位上来看它远不是什么轻型坦克,毕竟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在A型时也就15.4吨,到了G型也才20吨。很明显,这东西的定位已经是一脚迈进了中型坦克的界限,作为轻型坦克它在各方面都有些超标了,无论是它的防护能力或是火力。
当然了,这可能不是个大问题,毕竟苏联当初立项的时候说的也是支援坦克,但问题是T-50轻型坦克完成样车的时候已经是1940年,而苏德战争则是1941年爆发的。在战争突然爆发的情况下,T-50轻型坦克就变得十分尴尬了,它的设计确实优秀,但代价是使用了大量在苏联还没有量产经验的新式零件和设备。在和平时期苏联自然有时间去生产这些,可在战争年代下苏联实在没有精力去搞这些了,工人和设备都显得十分紧张,他们只能竭尽全力去生产那些相对好生产的武器。
没办法,战争年代的要求就这么简单,什么好生产就生产什么,一味地考虑先进性在战争里没有意义。毕竟T-50轻型坦克就算优秀,一年只生产个几百辆也没什么意义,扔到残酷的东线战场上估计连个泡都翻不出来。于是,基于非常现实的原因,T-50轻型坦克就这样被埋没了,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T-50轻型坦克都没有任何表现,战后只能在博物馆里成为一件展品供人观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