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
香港永胜电影公司的老板向华胜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他说他拍赌片并非以“赌”为中心,赌钱有什么好看的?好看的是人性,他拍赌片其实都是在拍人性。
人性有高光,人性有阴影,正因人性复杂幽微,我们才觉得电影好看。任何电影皆如此吧。
就像我今天刚看的这部《地久天长》,第六代导演王小帅两年前的大奖作品,主演王景春和咏梅分别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银熊奖。豆瓣42.1万网友打出了8.1高分。
王小帅曾发文称:“对我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电影,这就是真实的生活。这个生活是我们中国观众最能接受的,我希望引起中国老百姓的共鸣。”
但是我想说,我一点都共鸣不起来。我共鸣不起来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认为《地久天长》压根就没有王导口中的那份“真实的生活”,以及真实的“人性”。
儿子突然死了,父母只有沉默吗?
影片里,王景春与咏梅饰演的一对夫妻,有一天儿子刘星突然在水库溺水身亡。他们明知孩子的死跟小伙伴浩浩有关。可是他们却什么都没说都没做。他们唯一做的就是沉默、隐忍。
当浩浩父亲手提菜刀冲到他们家,假装大义灭亲地让王景春“宰了那兔崽子”时,王景春却一把夺下菜刀,只叮咛了一句:“我们要保护好浩浩,从今往后永远不要在浩浩面前提这个事。”
他们那么大的痛苦,从头到尾,几十年的痛苦如一日。巨大创伤面前,感情完全没有变化没有层次。
太单薄了!
人性不是这样的!!!
国外有对夫妻,唯一的儿子死在了二战战场。他们不能接受只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回家,他们想知道儿子在死前到底都经历了什么。于是他们拿出所有积蓄,找了所有还活着的那么战友们,一一访谈,回忆儿子最后一天所有的经历。
最后,夫妇俩终于拼凑出了儿子活着的最后一天里完整的经历,细到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夫妇俩最终释然,他们知道儿子活过,儿子早餐吃了什么、儿子喝了什么酒抽了什么烟开了什么玩笑,他真实地经历了活着的每一分钟。
对比王景春和咏梅的反应,就很奇怪。
唯一的儿子死了,是意外吗?是人为吗?怎么死的?死前他经历了什么?是跟浩浩有关吗?还是跟那一群孩子有关?有可能是霸凌吗?要为儿子报仇吗?
当王景春抱着刘星的尸体往医院跑时,我的脑海里冒出n多的问题不停在盘旋。
儿子意外死去,作为父母,第一反应难道不是想要知道真相吗?
第一步,探知真相。第二步,表达愤怒和悲痛。最后一步,才是长久的哀伤,以及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地与“凶手”和解与自己和解。
这才是正常的人性、正常的情感变化吧?
国外电影《彷徨之刃》里,女儿死去后,父亲拼了命地去查清真相、手刃凶手。
香港电影《山狗》里,一个父亲为一对儿女,只身查真相、亲手复仇。
国外电影《告白》里,一个母亲为“意外去世”的女儿对一群孩子展开了另类复仇。
但是,王景春和咏梅这对夫妻,从一开始正常的人性就已经被导演阉割。他们没有任何愤怒,没有任何想要探知真相的欲望,他们只有沉默和哀伤,一伤几十年。
刘星是谁?只是一张相片吗?
影片里关于刘星的镜头就只有两三个,一个是全家一起吃饭,一个是刘星和浩浩一起去水库边玩,还有一个是两人一起去一个废弃的建筑玩。
然而刘星在全片中似乎又无处不在,因为父母悲痛时时刻刻都指向这已经死去的儿子。可是,关于刘星的回忆,一片空白,电影里一表达回忆,就是一张全家福照片。其他就再也没有了。
刘星是谁?这个人物单薄的就只是相片吗?他在影片里似乎只是一个功能性人物,他只是一个哀伤的符号,这个符号就叫“独子”。
王景春和咏梅到底在哀伤什么?他们只是在哀伤“失去独子”这件事情而不是失去刘星这个人吗?
这就好比,有人痛哭自己失去了爱情而不是痛哭自己失去了那个男人或那个女人,他们哭的是爱情本身。
换句话说,如果刘星不是独子,如果夫妻俩有好几个孩子,那么刘星的死就不会那么悲痛了吗?导演王小帅对失去孩子这件事的认知,肤浅得可怕。
坟头为什么长草?说好的忏悔呢?
全剧最扭捏的一个剧情,就是最后浩浩来到王景春破败的筒子楼,来干嘛?来为当年的事忏悔。
他是怎么忏悔的?他说痛苦像一棵树一样长在他的身体里几十年了,他长大,树也长大,再不说出来,他的身体都快被撑破了。
尼玛忏悔还要文艺腔!起码的真诚呢?
如果你真那么痛苦,真这么多年都在痛苦,那为什么不是去坟头去给刘星当面忏悔当面道歉???浩浩首先对不起的是受害者刘星,然后才是刘星的父母哈。
还有影片最后刘星这坟头,眼前就是修葺整齐的公墓,刘星却只是一个寒碜的土坟。王景春和咏梅不在的这些年,浩浩家的人呢?如果他们还有一丁点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份歉疚和忏悔,最起码每年刘星忌日,他们是不是也该坟头上柱香?
可是他们没有。
他们所有的所谓忏悔,就只停留在那扭捏作态的文艺腔上了。
道德审判“原谅帝”
几十年前,王景春和咏梅就是loser了。怀二胎,被迫打掉。下岗潮,丢了饭碗。独生子,水库淹死。几十年来,他俩就如同时间静止了一般,生活的贫困程度依然停留在了几十年前。
物质上他们彻底的赤贫,可是导演却安排他俩当了道德的圣人,道德的暴发户。浩浩一家,和美幸福,物质丰盛,香火延续。他们只配让王景春和咏梅来进行道德审判,而后者,还只能、必须原谅他们。
早在恶人原谅自己之前,圣人便义不容辞地先行原谅。
人世间的白莲花,道德界的原谅帝。
只是白莲花和原谅帝,都离真实的人性越来越远了。
结语:
作为一部跨越三十年的时代电影,《地久天长》里杂糅进了众多的时代议题,比如计划生育、改革时尚、下岗潮、海南热,等等。导演王小帅把太多的个人表达都放进了这一部电影里。
我的感受是,历史的包袱太过沉重,压得男女主角这对苦命夫妻的命运都变了形。而关于人性的最基本情感,却反而没有做扎实。
全片最大的主线,基于人性的剧情合理性我深表怀疑。当然,王景春和咏梅的表演非常出彩,我想这也是《地久天长》能拿下最佳男、女主角奖,而不是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的原因之一吧。
柏林电影节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