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关于金钱,看各国妈妈是如何看待的

2019-11-12   父母世界

曾经有一则网络新闻让人看着十分痛心,父亲和十几岁的女儿坐在手机店里无言僵持着。

女儿一定要购买7000元的iPhone手机,父亲表示家境困难难以满足,女儿以离家出走相威胁——不懂事的女儿和被挫折感折磨的父亲,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同情和议论。

网友大多在责怪女儿不明事理,也有少数的人在质疑父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家里经济不好,女儿却无动于衷?”

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视野只能落到今天、明天或者不知道具体何时到来的圣诞节、春节,如果缺乏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孩子凭原始的本能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关于钱,我们看看外国的妈妈都是如何对待的!

美国妈妈:要花钱打工去! 我们家有钱,但这不是你的钱!

美国父母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他们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日本妈妈:工作就有钱, 不工作就没有钱!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 “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所以通常会教育孩子好好用劳动去赚钱。妈妈也会温和地告诉孩子:“我们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爸爸辛苦工作得来的,目前我们生活的状况还不错,以后你也可以通过工作赚你的钱。”

德国妈妈:足够支付你学习的费用!

德国父母的教育思路是,只有努力学习,去挣更多钱,才能做你想做的事除此之外,父母与孩子的金钱相对独立,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的家庭,都非常节省。除了负责日常用度以外,孩子买了额外的东西,都算是借父母的钱花,这个钱要记在账本上,到年终的时候从压岁钱里扣除。

《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黑人老爸克里斯,他在自己事业不顺、生活潦倒之际,没有跟儿子说过一个苦字,而是教育儿子:不要灰心,要捍卫梦想。他带儿子在地铁公共厕所过夜时,(地铁站的卫生间),爸爸告诉儿子这是为了躲避恐龙进了山洞。在铺着几张纸的冰冷地板上,儿子在父亲的怀里沉沉睡去。有人敲门时,在里面的加纳把脚悄悄地抵住门,直到外面的人走开。这时,镜头显示了加纳的脸部特写——一滴泪水流过他黝黑的脸颊。

看到这个场景,我知道很多的父母都会落泪。因为,我们的孩子也曾经用那样的姿势在我们的怀里入眠。而我们也曾被生活折磨过。可是再苦,也要微笑着告诉儿子:一切会好起来的,通过努力生活会变好的。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不管家里是多么艰辛,都不能让孩子的心灵蒙上这层灰尘,而是要让他们的天空明亮晴朗。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研究发现:钱是孩子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 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钱是孩子们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如今很多夫妻将财务状况、父母的收入、投资和债务这类问题,设置为在孩子面前谈话的“禁区”。然而,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努力与孩子就这类话题进行沟通,确保孩子不会对金钱产生误解,也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孩子为什么会对“有钱”感兴趣?

大部分小孩子不知道“有钱”或着“富裕”的真正含义,令他们提出关于家中财务状况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与其他小朋友做比较,又或许是想知道自己家有没有财务危机(他们可能在担心如果爸爸失去了工作,一家人会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有时父母之 间有关家中财务情况的讨论被小小年纪的孩子们听到时,他们真的会产生这种担忧。

不要“哭穷”,或对钱的问题避而不答

曾经有个同事说了她的故事:她家庭条件一直不错,但是有一天妈妈随口说,“咱们家都快没钱了,不要乱花钱了”。把她吓得好几天没睡好觉,一直担心没钱了怎么办。

父母不希望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孩子面前“哭穷”,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大家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这背后带来的焦虑和伤害实际上也很大。

孩子对家庭财务状况比成年人想象的要敏感得多,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父母可以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定会保证你上学、生活的费用,你不用担心。但长大了你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了。”

告诉孩子,要把钱花在更有用的东西上

对孩子而言,有钱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仅仅意味着可以买更多“好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这样理解,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大多数孩子只看到父母总是在消费“快递包”,或者去游乐场,或者去高级餐厅吃大餐……他们并没有看到,父母还要支付很多家庭开支。

你可以试着这样做:

让孩子参与各种花钱的过程

当下一次账单送来的时候,不妨让孩子跟你一起看看账单上需要付款的 钱数,向他解释一下,账单上面写的都是哪些费用,比如电话费、水费、电 费等等,他就会看到家里的钱有很多用途。

向孩子解释,要把钱花在更有用的东西上

告诉孩子,你是因为工作才会挣到钱,但需要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因为只有那么多钱。

然后再向他解释,挣到的钱需要花在家里有用的东西上,比如买吃的, 买房子,买车等等。这样就能让孩子更容易明白,为什么妈妈不能把自 己想要的玩具全部买下来。同时要让他知道,收入是要用于支付全家人 的开销,任何对金钱的滥用都可能影响全家人的生活,这可以增强孩子 的责任心。消除孩子以为钱是“机器(ATM)里生出来的”等错误概念。

不要用“买不起”拒绝孩子的要求

如果你不想买某些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要用“买不起”之类的借口来拒绝。你不妨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们有比玩具更重要的东西要买呢!”与其带孩子逛商场前再三强调今天肯定不买玩具,还不如给孩子些零用钱,让他自由支配。这样他会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懂得:必须 做出合理的选择才能更好地管理金钱。

孩子提出关于钱的问题,究竟该如何回答呢?

1.我们家很有钱吗?(我们家很穷吗?)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无论你有多富或者相对较穷,只要告诉孩子“中等”就可以了,并可以稍加解释:“我们有足够的钱买食物、衣服和许多我们需要的东西。”

2.你挣多少钱 ?

回答中最好不要提及具体数目,因为不论你说个怎样的数字,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难免会以为你富得不得了。简单地告诉他,你挣的钱足够养活他并能得到许多他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3.钱从哪里来?

要明确地告诉孩子,钱是通过付出劳动取得的报酬,不付出是不会有收获的。以此消除孩子以为钱是“机器(ATM)里生出来的”等错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