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宣布,吉利联手戴姆勒共同领投其C轮5000万欧元融资。吉利与戴姆勒分别各占Volocopter的10%股份。本轮融资将帮助Volocopter旗下的Volocity机型在未来三年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业认证,进一步助推商业化过程。
除了继续深耕欧洲市场外,吉利此次注资后还将携手Volocopter在我国成立合资公司,并将空中出行解决方案引入我国,而吉利将负责该公司在我国的生产和市场推广。吉利这一波操作让人不由得想起了Uber近期推出的直升机服务。不知道是产业布局还是要效仿造车新势力的造势特点呢?
今年7月份,Uber上线了共享直升机服务Uber Copter。为了确保盈利,Uber将首战放在了纽约。Uber指出,乘坐汽车从曼哈顿下城前往肯尼迪国际机场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交通高峰期更是超过两个小时。为此,Uber Copter承诺,其将在30分钟内完成全部行程。
虽然Uber让从纽约市中心飞到机场的时间大大缩短,但价格也颇为感人。Uber产品主管Nikhil Goel表示,平均每位乘客的开销在200美元至225美元之间。未来吉利是否会在我国复刻Uber的业务呢?从目前来看,好像这段路有点远。
目前,我国公务机市场虽然在扩大,前有赵本山,后有刘强东斥巨资买下湾流公务机,我国超级富豪的出行需求也开始与国际接轨。但是专注造车的吉利真的可以占据这一蓝海市场吗?这种跨界的做法还真不好说。
不过吉利投资的这家公司实力很强劲。Volocopter创建于2011年,是全球城市空中出行领域的先行者,旨在提供点对点到达的空中电动出行服务,有效提升出行效率,改善大城市交通体系。目前,Volocopter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电动垂直起降技术。
2017年,Volocopter与迪拜道路运输管理局合作,实现两座无人空中出租车的成功试飞。2018年,Volocopter原型机在芬兰赫尔辛基国际机场成功试飞。目前,公司旗下最新一代两座机型最高时速110公里,续航里程35公里,能够满足90%以上大型城市内的短途出行需求。
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自豪表示,“Volocopter是全球城市创新出行模式的引领者,通过与Volocopter成立合资公司,吉利控股将充分利用自身研发体系及产业布局,助力其开拓中国市场,为用户提供最佳出行体验。”
除了新近投资的Volocopter外,吉利已经不是第一次涉足航空出行领域。2016年,吉利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太力飞行汽车)全部业务及资产。这家公司由5位麻省理工毕业生创立于2006年,公司旨在开发长航程出行业务。吉利的介入,使其美国工程师团队扩大3倍,并成立了研究院。不过从国内车企与国际品牌合资造车的事情不难看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虽然对于名头和股价上会有促进左右,但是真正能用在自家产品上的技术有有几何呢?
相信大家已经看到,此前并购的Terrafugia致力于开发远程出行业务,而此次注资的Volocopter则致力于城市短途出行,续航里程在35公里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吉利比Uber走的更远,目前Uber仍然只提供短途“空中飞的”,而吉利在未来显然并不只局限于这一短途市场,吉利似乎有着像本田汽车那样的野望。
本田汽车于上世纪末推动飞机制造商Honda jet的成立,目前本田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商务机。吉利有了Terrafugia,未来转型飞机制造将会变得轻而易举。除了长远的宏大目标外,吉利此次注资,从短期看是没有什么益处的,至于长期就不好评价了。
众所周知,吉利于2015年注资曹操出行,定位专车细分市场,为中高端客户群体提供出行服务。经过四年发展,截止2019年8月,曹操出行已在41个城市运营4.2万辆汽车,拥有3000万注册用户和110万的日活跃用户,对于吉利汽车的销量确实有帮助。但是有了Volocopter,真的有利于曹操出行推出出行一体化,吸引中高端客户吗?毕竟从目前看,曹操出行所配备的车型与“打直升飞机”出行似乎还没在一个点上。
版权声明:本文系自主汽车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zizhuauto.com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