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吉林化纤集团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在困境中抢抓机遇,外拓销量内降成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6%,累计完成年目标的26.7%,创历史最高水平,逆势实现首季“开门红”。
在吉林化纤集团股份公司短纤纺练车间,只见纺丝工操作计量泵、将粘胶喷入盛放酸性溶剂的酸槽里,经过粘胶和酸性溶剂的化学反应便形成了丝束。
短纤原液车间主任闫科学介绍,今年一季度,通过“短流程、全循环、提效率、降成本”的攻关,原来22个小时的纺丝全流程缩短到了12、3个小时,同时还及时转产无纺布用纤维,来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生产企业对无纺布的需求。
做无纺布的纤维对质量的要求与其他纤维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对这些“点”进行把握。比如,产品在洁净度方面不能有铁,那么就要考虑到除铁装置;产品要求杂质特别低,疵点高的就要筛选出来。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吉林化纤一季度生产无纺布用纤维近2000吨。
与此同时,通过强化提速增产、强化应用拓展,碳纤维板块成为吉林化纤又一效益增长点——小丝束碳丝成功应用到表面装饰布领域,大丝束碳丝实现销量997吨,同比增长233%;原丝方面,总产量同比增长了57%,销量同比增长了28%。
吉林化纤集团碳谷公司经理张海鸥介绍道,今年一季度,原丝生产线生产的纺速,通过技术创新一共提高了15米。
每提高5米作为一个阶段,在每分钟提高5米纺速的过程中,有上千个生产的工艺参数需要调整。提升纺速之后,原丝的产量在整个一季度多生产近500吨,同时还保证了原丝的产品质量。
面对新冠疫情给纺织行业带来严峻挑战,吉林化纤持续加大差别化腈纶产品升级及市场推广力度。
今年一季度,抗起球纤维市场占有率达80%,腈纶出口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
实现竹纤维销量近万吨,同比增长9%,携手下游开发的竹纤维口罩也为全国战胜疫情贡献了力量。
完成产品产量13.6万吨,同比增长10%;纤维直接出口2.4万吨,同比增长77%,出口创汇6358万美元,同比增长28%。
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同比增长0.6%,累计完成年目标的26.7%,创历史最好水平。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商越洋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