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实力画家是如何成名的?

2019-10-28   仁美大学堂



古代书画家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多的途径就是靠谋取官位,或者进入画院,比如宋朝的画院是皇上设立的,进了画院,就可以浮出那个时代的水面。同时,待遇、社会地位、声誉跟着就来了。

这就是一种模式。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设立三大画院,北京画院上海画院江苏省国画院,起因是周恩来总理发现一批优秀画家散落在民间,就提出设立画院,把优秀的画家集中在一起。



钱松嵒 《长城万里无限风光》

画院设立后,就出现了:画的不错却依旧散落在民间的,往往知名度没法跟画院的比肩画家知名度相比的分别。

现在都知道钱松嵒(1899~1985)是一代山水画大家,当年钱松嵒和秦古柳(1909~1976)都在无锡,秦古柳比钱松嵒画得更好,卖得也更贵,但是,当时请秦古柳来画院,秦古柳有些清高,不愿意。而如今,秦古柳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



秦古柳 《竹林雅集图》

当时主流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主流机构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举办各类活动,这是扩大影响的手段之一。

傅抱石(1904~1965)带领下,江苏画家进行了两万三千里写生,画祖国新貌,反映新时代。

两万三千里的写生活动,成就了新金陵画派的地位和影响。

傅抱石钱松嵒亚明(1924~2002)、宋文治(1919~1999)、魏紫熙(1915~2002),这些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走上更高的发展平台,获得同时代艺术家所没有的机遇和关注度。



宋文治《山川巨变》



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



亚明《江南曲》



魏紫熙《翠色瞿塘》


书画家经典成名案例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

画坛有“东张西毕”之说,就是:西有毕加索,东有张大千。这件事起因于张大千1956年对毕加索的一次拜访,在张大千的传记里这么记载:张大千在加利福尼亚别墅与毕加索会晤,毕加索对张大千说:“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首先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于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和毕加索会晤后,张大千的身份就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人物。但他知道自己的市场并不在西方主流社会,主要在东南亚的华人圈子。在国外,华人数量一直比较庞大。



张大千《嘉藕图》

1947年作 184×90cm 纸本设色

张大千由于较早地进行了资本运作(并且有一些机构团体包括出版人参与了运作),为他建立起一个数量可观的收藏家队伍,这些收藏家会通过多种方式抬高他的声望,抬高张大千也就等于帮助了收藏家们自己。

张大千解放之后,一直在海外,在巴西住了一段时间,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又回台湾,张大千到哪里,新闻就到哪里。

刘海粟



刘海粟 (1896-1994)

刘海粟是一个懂得炒作自己的人。他少年时代就说自己跟马蒂斯、塞尚有交往,马蒂斯、塞尚都认为刘海粟是艺术大师;他还说周恩来找他谈话,谈到夜里三点钟。

当年德国的一个文化机构,委托刘海粟编写中国历代绘画作品选,一套十本。结果,刘海粟选编的九本都是古人的,第十本是他自己的画集。刘海粟把自己和历代名家放在一个体系里,不知情的大众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信息:刘海粟和历代名家是一个水平。

成就刘海粟的关键人物——傅雷先生,他为刘海粟写了大量的文章,这些文章极大地占领了舆论阵地。



刘海粟 《光明朝晖》 99×149cm

写文章,先确立一个概念,不断强化一个概念,然后把这个概念广而告之。

比如,刘海粟就是艺术大师。

陈逸飞



陈逸飞 (1946~2005)

1980年,陈逸飞怀揣38美元自费留学美国。刚到美国时,陈逸飞靠给杂志画插图和到博物馆修补名画赚钱为生。他上学要经过哈默画廊,他梦想有朝一日能进入这个顶级画廊办展览。终于,陈逸飞成为哈默画廊签约的首位中国画家。

1983年10月,哈默画廊举办陈逸飞首次个展,以哈默的名义,请了世界级的收藏家,开幕酒会上,陈逸飞的42张作品被一销而空,纽约各大报刊一片惊叹。就此,陈逸飞在美国一鸣惊人,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陈逸飞《弦乐四重奏》150×226cm

香港佳士得2010春拍成交价6114万港币

陈逸飞和哈默画廊合作了12年,卖出了500多幅画作,连美国的基辛格、新加坡的李光耀、印尼的苏哈托等各国政要也收藏他的画。

哈默是一位传奇式人物,被誉为“20世纪最大胆、最富于冒险精神同时也是最精明的商人、投机家、实业家”,他不仅亲自撰文为陈逸飞鼓吹,还做了一件让陈逸飞在中国迅速“红”起来的大事。

邓小平以个人的名义请哈默来中国访问,哈默来到中国带给邓小平的礼品,就是一幅陈逸飞描绘周庄的油画,哈默说:“这个礼物虽然是我带来的,但是是你们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他叫陈逸飞。”当时邓小平哪里知道谁是陈逸飞。

之后,国内的媒体开始关注陈逸飞。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

老画家黄养辉曾给徐悲鸿做过十九年的秘书,他说徐悲鸿在四十年代,经常看报纸,他还要别人收集各家信息,如果这个星期报纸上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就会郁郁寡欢一个星期,哪怕是骂他几句也行。

他就是要保持出镜率,保持关注度。



吴冠中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徐悲鸿从法国回国后,画得比较写实,一般官僚就能看懂,觉得画得像。他会搞人际关系,跟官员搞得比较好,慢慢国人们都开始知道有个叫徐悲鸿的,画马很厉害。”

当年,徐悲鸿就是舆论中心、焦点人物。

除了他一直办学;和刘海粟之间的恩怨纠葛;和学生孙多慈的婚外情;和前妻蒋碧薇、廖静文之间的纠葛......这些是是非非现在看来说的都是画外的事,而人们津津乐道的也就是这些画外事。正是这些有争议的话题,也让徐悲鸿备受关注。

吴冠中



1989年吴冠中于巴黎蒙马特写生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1919~2010)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吴冠中:一位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

这也是吴冠中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件事,大英博物馆从来没有为活着的画家做过画展,意味着吴冠中是东方最优秀的艺术家。



吴冠中 《狮子林》 镜心

设色纸本144×297cm 1988年作

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预展现场

从商业运作来说,万达的介入对吴冠中的成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99年大连举办建市百年庆典时,吴冠中来到大连,来到宝玥斋。

他看到万达集团有他的《香山春雪》、《泼墨漓江》等作品,很是激动。《香山春雪》是当年吴冠中在美国办展时送给一位美国朋友的,没想到这幅作品被万达集团买了回来。

从此,吴冠中与万达集团建立了良好关系。万达集团又在吴冠中指点下,陆续收购了他近20幅作品,先后共有吴冠中画作70余幅,大多是吴冠中的重要作品。

2004年6月,万达集团拿出这70余幅作品,做了个吴冠中全球巡展,代表中国在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活动;7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临现场参加开幕式。

万达这个举措,名利双收。同时世界媒体都围过来了,影响力巨大。吴冠中曾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章和巴黎市金勋章,以及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称号。在法国获得这些荣誉,吴冠中也是中国第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