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光:陈光威传》:自主创新才是中国走向科技强大的必由之路

2020-06-09   红颜为君醉

原标题:《民族之光:陈光威传》:自主创新才是中国走向科技强大的必由之路

2020年注定是根植于我们记忆深处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战、全球经济下行三重风险叠加之下,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国家安全牵动人心,科技创新战略的路径选择不只是管理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如果核心科技掌握在别人手中,我们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在中国企业界,有一个关于科技创新的话题持续争论不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到底能否通往成功?2020年4月,由新生代企业史作家陈润领衔创作的《民族之光:陈光威传》,给出了响亮的回答:自主创新才是中国走向科技强大的必由之路。

陈光威1942年生于山东威海,这一代人经历过战争动荡、新中国成立、“文革动乱”、改革开放等历史转折,特别渴望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1987年,陈光威临危受命,将一家濒临破产倒闭的镇办小厂起死回生。经过10年开拓进取,他将光威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钓具制造企业。如今,光威仅渔具业务年产值近10亿元,拥有“GW”“光星”两大自主品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光威从生产玻璃钢钓鱼竿转型到碳素钓鱼竿,需要用到进口碳纤维材料。然而,由于碳纤维属于军工材料,进口受到严格限制,供给方多次派人调查光威是否将碳纤维用在钓竿生产上。更严重的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碳纤维供应实行“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这不仅意味着光威的未来前景受制于人,而且严重危及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陈光威吞不下这口气,他说:“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

陈光威的铮铮之问背后是一段长达70年的中国科技抗争史。1949年11月,美国秘密发起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限制各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毫不意外被列入制裁名单。1994年4月,“巴统”解散,但新的“不平等条约”《瓦森纳协定》变本加厉,西方33个国家联手继续遏制中国,他们列出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军品清单,对中国实施禁运和封锁。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合成纤维,是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材料,也是国防武器装备保障的重要战略物资,被誉为材料界的“黑色黄金”。受西方禁运条约限制,我国碳纤维技术到21世纪初期仍然没有根本性突破,产业没有建立,成为新材料研发中是为数不多的失败案例,严重制约我国工业、国防、科技发展。

1998年,光威进口中国第一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第一卷中国碳纤维预浸料,开启国产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和应用先河。光威的多项碳纤维预浸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内技术领先和产能最大的复材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陈光威成立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

此时,偏居东海一隅的陈光威并不知道,国家科技部已经在2001年启动“863”课题组,其中就有碳纤维科研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威得知“863”的碳纤维项目计划,他毫不犹豫表态要“为国家干点事”。

2003年,光威得到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进入“国家队”。2004年,光威研发出国产T300级碳纤维,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碳纤维。2005年,光威“863”项目通过验收,开启国产碳纤维在航空国产化应用验证的历程,此为“民参军”。经过两大关键节点,光威逐渐形成“原丝-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品-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完成向科研型生产企业的转型。2017年9月1日,随着光威复材在创业板上市,光威的碳纤维事业迎来跨越式发展,行业领先地位不断加强巩固。

遗憾的是,陈光威没有等到这一天。2017年4月22日,他因积劳成疾,在威海病逝。在人生最后十几年,陈光威带领团队废寝忘食,攻坚克难,突破各种技术壁垒,成功实现国产碳纤维产业化,为中国碳纤维在国际舞台赢得尊严。他常说:“我人生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生命最后这几年。”

为了探索碳纤维自主创新的道路,陈光威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痛苦。从2002年到2017年,光威在15年间研发投入40多亿元,除国家给予的部分配套支持以外,其余全部靠自有资金和贷款。最困难的时候,陈光威将所有钓具生产的厂房、设备甚至订单全部抵押,连自住的房子都抵押给银行。他不惜倾家荡产,却从未向国家讲过一句困难,提过一次要求。

凭着这股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光威成为我国第一家实现碳纤维工程化的企业,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的国家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我国材料科学界泰斗师昌绪为陈光威题词:“发扬威海精神,创建中国碳纤维基地”,并称赞“你为民族争了光!”

企业史作家们在书中总结了陈光威精神与光威的企业文化,这些精神财富堪称光威成功密码,可供中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借鉴。书中有一句话总结得非常好:“陈光威在与自我竞争、与对手竞争、与时代竞争中不断寻找新的使命,而使命中所隐藏的正是洞见商业未来的密码。”

我们又该如何完成使命?那就是要相信国家强大,将个人命运、事业理想与国家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顺势而为,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