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钱,两哥们反目为仇(故事)

2019-07-22     yws7103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杨跻

战友一进我办公室,就莫名其妙的骂了一句“妈的,真不是个东西,简直连脸都不要了”。

看着一脸怒气的战友,我问:“咋回事?”

战友从我手中接过水杯的时候,胸脯还在一起一伏,看样子是真的气极了。“王炜民那个狗怂,真他妈的不要脸。”战友忍不住又骂了一句。

战友口中的那个王炜民,我也认识。是战友的同学,和战友一起吃饭时,在饭桌上认识的。后来接触过几次,对王炜民的印象不怎么好。

那个时候,我还在部队。有一年过春节,我休假在家,给战友打电话,想约战友一起坐坐。战友当时正在王炜民家,让我过去。王炜民租住在城中村,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走进王炜民的房间,就看到窗前放着一台洗衣机、紧靠南边的墙角,放着一台冰箱,冰箱的上方,一台空调,正在往外呼呼的吹着暖风,进入房间,让人有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房间的摆设,让还在部队拿着比地方高些许工资的我,不由得心中暗叹,这家伙条件挺不错的嘛!比起我当时租住的房间,要好出许多。

就在我暗暗惊叹的时候,王炜民的媳妇,从后面隔出来的灶房里端出做好的饭菜。茶机上很快摆上了凉拌黄瓜、西红柿炒鸡蛋、豆角炒肉,红烧肉等八个菜。从王炜民的家里出来,我对战友说,你同学条件还不错嘛!还行吧!战友含糊其辞的说了一句,随后又补充到,这个家伙会享受,从不委屈自己。

和战友每次相聚,总是少不了王炜民,时间一久,彼此便熟悉起来。战友因为工作原因,被单位派往外地外,我和王炜民见面的次数也少了。直到有一天,王炜民找到了我单位(当时我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显得很着急的样子,让我帮他倒些钱,我一听数目不算太大,想着是战友的同学,便从工资卡上取了五千元,直接给了。此后几年,王炜民就像从人间消失了似的,再也没有了音讯。我也不着急用钱,也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单位团购房,我才想起问王炜民要钱。我打王炜民的电话,停机了,找到租住的地方,听房东说早已搬走了,不得矣,才打电话给战友说了此事。战友后来从外地回来,帮我从王炜民手里把钱要了回来。

后来王炜民先后来找过我几次,都是为了借钱的事,我均委婉的回绝了,一方面我刚买了房,手头确实紧张,另一方面,对王炜民借钱不按时还的行为,失去了信任。

有一次战友回来,我请他吃饭时,聊起了王炜民。战友告诉我,王炜民从他手里临时借了一万块钱,说借一个月,半年过去了,还没有还他。因为他要用钱,这次回来,就是专门要钱的。后来听战友说,钱还是还了,不过已是在约定的一年之后。

后来又有一次,王炜民找到我家里,又问我借钱。王炜民有了以前的教训,便改变了策略,似乎为了博取我的信任,拿出一个卡,说是他的工资,让我拿着,到下个月初,工资一到账,他把钱取出来还我,然后把工资卡拿回去。最终,我还是没有松口,王炜民才无奈的离开。随即我给战友打电话说了此事,战友这才告诉,王炜民前段时间,说好从他那儿倒三万元,三个月后还上,结果半年都过去了,还是没有还。战友说那是他刚收的货款,他只所以把钱借给王炜民,是因为听王炜民说,他父亲出车祸住进了医院,正在抢救。王炜民的父亲是供电系统的职工,出院报销不成问题,报销之后后,肯定会把钱及时还了,这才把钱错给了王炜民。后来给他们同学打电话,问起了此事,没有人听说过王炜民的父亲出车祸一事,战友似乎觉得自己又一次轻信了王炜民,便打电话特意叮咛我,让我不要给王炜民借钱。

王炜民没有问我借到钱,此后来断了联系。听战友说,王炜民后来又给他打电话,让给他再借二千元,一周后,连同原来的三万元一起还他。战友想着,三万元都借了,二千元又不多,一个大男人,为了二千块钱,向人开口,并且信誓旦旦的答应,连同原来借的钱一并还上,难道一个大男人,还会连二千块钱都不值吧!战友又一次选择了信任,结果一年多时间又过去了,王炜民仍然没有还钱的意思。

战友因为人在外地,多次给王炜民打电话,都联系不上,发微信也不回,急着要用钱,这次是专门回来找王炜民要钱的,结果人是找到了,但王炜民说没钱,有钱早都还了。战友一看王炜民那副无赖样,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气乎乎的走了。

战友告诉我,王炜民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原来靠给人看场子维持生计,后来年龄大了,弄了一辆车给人拉货,嫌拉货太辛苦,便将车卖了,便靠老父亲的那点退休工资维持生活。一个五十岁的人,混到了这种地步,还能有什么信誉可言。战友显出一副后悔莫及的样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看着坐在沙发上着急上火的战友,我从支付宝给他转了三万块钱。战友的情绪才有所缓和,我对战友说,造成今天的结果,与你都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是你太好面子,总觉得都是同学,过去关系不错,不想让别人在背后说你不仗义之话的话,对有求于自己的,从来都是有求必应,才导致了现在的这种结果。另一方面,对于超出你能力范围内的事,不善于拒绝,总是力求尽力去帮助别人,最终会让自己处于难堪的境地。

在生活中,要学会适当的拒绝,尤其是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事,否则,会造成自己失信于人,也会误了别人的事。有时候拒绝并不是冷漠,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Nv8O2wB8g2yegNDsN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