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老人独自在家被饿两天,7子女踢皮球:赡养老人到底有多难?

2019-11-14     情感咨询师李玉玲

92岁老父亲,现在就是没人管的状态,没有饭吃,也没有水喝。

更奇葩的是,这名老父亲有7个孩子。

而这一切都因为家中有三个不良代表。

老大、老三还有老四,他们都找自己的理由不赡养父亲,态度非常恶劣。

女儿老刘面对镜头:“在他们心中,老爷子就已经死了。我希望他们三个有良心发现,老父亲的今天也就是你们的明天。”

七个子女,究竟谁才能成为老父亲的依靠,让他不至挨饿受冻。

面对指责:老大表示委屈:父亲有自己的养老工资,按照我做老大的责任,我也尽了,老人家已经明确讲了不要我管。

老四觉得父亲要求高、难伺候,使得自己照顾了三天,就不得不撤退,情况基本和老大一致。

就这样,老大和老四都跑回了自己的家,对于父亲的照顾问题,不再做任何回应。

面对赡养问题,七个子女中,推脱的有推脱的理由,相对愿意承担责任的也讲求平均主义,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挑大梁。

以致92岁的老父亲在家整整饿了两天,让人唏嘘不已,为此老六十分心疼,对其他姊妹的怨恨也愈加强烈。

调解员胡建云建议道:“大家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赡养问题,其实要解决的是大家庭回到和睦,这是每个人的期盼,你们面对父亲的心态,就是不要跟着父亲的情绪走,父亲的情绪都只是日常的小情绪。”

调解结束了,吴家七姐妹签下一份协议,跨出了合力养老的第一步。

我们知道,要想协议履行到位,将父亲赡养安好,靠的是每个人的自觉自制,以及孝心和良知。

关于父母的养老问题,评判谁更靠谱的唯一标准是孝心,而不是性别。

其实,儿子也好,女儿也罢,只要能够对老人怀抱一片赤诚之心,并积极付诸行动,不怕麻烦,那就是最靠谱的。

《都挺好》的养老观,你认同吗?

苏明玉出生在典型的中国式重男轻女的家庭,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却丝毫不受宠爱。

母亲极其重男轻女,最偏心两个哥哥。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苏母认为自己反正不指望女儿赡养,也没必要在她身上投入那么多。

从一开始,母亲就将自己的赡养问题寄托在儿子身上,而非是全部子女。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因为人性的本质就是讲究利益的,我指望你回报我,我自然会在方方面面偏心你。

吃饭时,母亲给两个哥哥一人夹一个鸡腿,唯独明玉没份;

哥哥们的早餐从来都是火腿加鸡蛋,而明玉就是一碗泡饭;

两个哥哥都穿着入时,明玉穿的却是一件浆洗得发白的校服;

都快高考的明玉,好不容易周末回趟家,还必须给二哥洗衣服;

成绩名列前茅的明玉,完全有把握考上清华大学,母亲却逼着她去读免费的师范学院,明玉据理力争,换来的却是一巴掌。

大哥要出国留学,母亲卖房子;二哥要结婚,母亲卖连个通知都没有就卖掉了明玉的房间,却连一本复习资料都不舍得买给她。

明玉再也忍不下去了,她撕心裂肺地说出所有的不满,却并没有得到母亲的反省。

母亲最后的这番话彻底浇灭了她最后一丝可怜的希望:

“你怎么能和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18岁,你以后还要嫁人,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明玉转身离去,再也不回头,从此与家里断绝了来往。

后来的剧情证明事实恰恰相反,那个被认为赔钱货的苏明玉为家里出钱出力。

她一出场就掏出40万为苏母购置墓地。

有钱到在苏大强被骗6万后,自掏腰包为其补了窟窿。

苏明哲给苏大强买房的首付还差20万,明玉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就出了这笔钱。

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会怎样发展,儿子就一定能挑起赡养老人的大梁吗?女儿真的只会袖手旁观吗?

不是的。

那些儿子抛弃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女儿守在老人身边精心照顾的也不少。

孝心划分的标准从来都不应以性别为依据。

不孝引发的惨剧,比你想象的惨烈

武汉大学刘燕舞副教授,经过长达6年时间,走访11个省40多个村庄的考察,居然发现,自杀已成为农村老人结束生命的普遍现象,其中不乏子女逼死老人的极端事例,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听说父亲病重,便请7天假回家,当父亲病情缓解后,儿子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可只请了七天的假,还包括给你办葬礼的时间。”

老人在绝望之下随即自杀身亡。

有一对老年夫妇,同时喝农药自尽。老太太当场死亡,老爷子没死,但家属并不送到医院。

第二天家里人给老太太办丧事,就让老头躺在床上看。

第三天,老头命毙,就着为老太太办丧事的灵棚,立马又为老头办了丧事。

事实上,多数自杀身亡的老年人,是不想死的,有哪个老人会心甘情愿“自我了断”?

看过一篇文章,刘燕舞老师记得2011年冬天去应城农村做访谈的情景。

在离他住处不远的一户人家,照料着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

那年年底,子女们商量,给老人断水、断粮,希望他在年前死掉,“免得过年家里来客人,屋里臭烘烘的”。

然而这个倔强的老人,就想“拼了命地活下去”。

他躺在床上嗷嗷大骂,抓起粪便在屋里到处乱扔。一直坚持到大年初一,老人才绝望的咽下最后一口气。

一个身边有儿有女的老人竟如此痛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这不悲惨么?!

孝敬父母”原本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但当下面临严重的挑战。

过去,有孝道文化的传承,有宗法制度和宗族组织的保障。

现在,很多子女都想着如何“甩包袱”“踢皮球”。

《孝经》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想起年幼时,你围在父母身边缠着他们讲故事,他们会把肉都留给你吃,骗你说他们不爱吃。

随着时间流逝,嗷嗷待哺的幼儿成长为羽翼丰满的雄鹰,那意气风发的英雄却落得满头银发,眼神浑浊,动作缓慢。

让我们多点耐心和爱心,赡养老人没有那么难。

我是情感咨询师李玉玲,有任何情感问题,点击下方【了解更多】马上联系我,老师会免费帮助你咨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LfudG4BMH2_cNUg1R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