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痛苦了一生的流浪汉,比任何知识分子都高洁

2019-12-18   微米电影

推荐电影

微米是认真的

今天小编在豆瓣上闲逛的时候看到首页刷新了一个信息,看完之后心里觉得挺酸的。大致是说一个与垃圾为伴十几年的人为何会这样生活和他的遭遇。

结合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不少新闻,就更觉得,有时候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一些实在痛苦的人和那些让人看了心里不适的新闻。


在这条新闻下面,有一条评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今天要讲的这部电影中的主角,就是在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但是最后仍然失败了的人。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

主演的二位其实都是各位比较熟悉的英国演员,而且也都有各自的外号:卷福和汤甜甜(又名汤老师)。


他们也各自都有让人耳熟能详,一看到人就能想起来的作品,夏洛克和毒液神马的。

但是小编看来,他们二人,或者说尤其是汤姆哈迪(毕竟在小编这里卷福的演技高峰之一应该是《模仿游戏》)个人的一个演技上的高峰和高光时刻。起码小编确实有被惊讶和小小的震惊到。


亚历山大是一个作家,在流浪汉之家做义工。

流浪汉收容所的两位运营者突然由于收容所里有人贩毒的原因被逮捕并判刑。在召开如何解救这两位运营者的会议上,作为组织者的亚历山大结识了斯图尔特。


斯图尔特是流浪之家的一员。他衣着邋遢,讲话口齿不清,是个街头混混、酒鬼、瘾君子、反社会大王。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会议上用荒诞的语言撕开了这群假悲悯者们的面具,并热心地为拯救行动出谋划策。

亚历山大感觉到斯图尔特并不是一个简单粗俗的流浪汉,他的身上一定有很多故事。于是,亚历山大决定为斯图尔特写一本传记。

斯图尔特同意了,但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书的内容必须倒着写。


随着越来越走近斯图尔特的生活,亚历山大发现自己再也没有最初的戒备,反而慢慢把斯图尔特从一个研究对象变成了朋友。

亚历山大开始寻找导致斯图尔特变成流浪汉的原因,他想知道是什么摧毁了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少年。


在与他和他家人的不断交谈中,亚历山大得知了一切真相。

而这份真相,或者说在斯图尔特短暂的一生中发生过的所有事,沉重到让亚历山大这个第三者都觉得近乎崩溃。


在某个和往常一样正常的日子里,亚历山大收到了斯图尔特的死讯。他死在了火车的车轮下。

斯图尔特就这样结束了他33岁的生命。也结束了他这百般痛苦的一生。

影片的最后,《斯图尔特:倒带人生》终于写完并出版了。亚历山大在车上播放着斯图尔特留给他的磁带。


里面传来斯图尔特的声音:“我就想躺下来死掉,我觉得自己如此肮脏又可怕,我讨厌并且攻击身边的每个人,只是希望,哪怕一次也好,我想挣脱这种疯狂……”

亚历山大静静听着,泪如雨下。


最近几年,“真人故事改编”题材电影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这样的电影不需要原创故事也可以很出彩,而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更加让人容易有共情感,所以大家都一窝蜂的往这个题材扎堆。

但是有很多的电影,小编多么盼着,不要是真人真事改编,小编和许多观众一样,宁愿它们只是编剧苦心创造出来的原创剧本。因为这样人世间就可以少一点悲剧。


比如这段时间已经在小编脑海中反复回放了不下一百回的《小丑》。虽然小编极爱它,但是起码一想到这毕竟是电影中的虚构出来的角色,现实中不会有人真的受过小丑的这份苦楚,起码就不会有这么共情。

然而,《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就同样是这样一出让人无法回避现实的电影。因为很遗憾,它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影片中最让小编心中酸楚,也是最让看过电影的人觉得沉重和泪目的,正是影片过半,亚历山大和斯图尔特的一段对话。

亚历山大问斯图尔特,如果你能够回到过去改变你人生中的一件事,你想要改变什么?



亚历山大或许认为,斯图尔特会选择回到被哥哥伤害之前,或者被孤儿院长伤害之前。甚至哪怕回到与妻子儿子爆发冲突之前那一天。

最终斯图尔特却回答道:“如果可以,我会选择回到我第一次使用暴力的那一天。”



这个一生都在被世界伤害的人,没有抱怨上天的不公,没有责备父母给到的爱之少,没有怨恨给过他伤害的人,只有深深的自责。

有时候小编在想一个问题。现在网络上的人都很矛盾,他们一边痛诉着人间太难了,生活太苦了,一边当有人将自己的痛苦归结于社会的时候,他们又会跳出来大骂发言者不思进取,只会推卸责任。


小编作为第三者冷眼旁观着,觉得他们的要求实在是不太可能完成。他们仿佛是在要求一个人,不能生活的太幸福来刺痛别人的眼,必须要和大家一样受苦受难。

但与此同时,他还必须把一切错误都大包大揽,不能责怪和怨恨社会,哪怕一点点都不可以,必须流着泪微笑,才能成为惹大众怜惜的“完美受害者”。


再到后来,在最近几次韩国艺人自杀事件中,大家连“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中的“雪花”都不愿意认领了,谁爱当谁当,反正和我没关系。你当艺人的生活困难,我就不困难啊?

大家越来越没有同情心和共情力了呢。

既然大家都不是雪花,到底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病态了呢?


如果真的非要选择的话,在小丑和斯图尔特的人生中,当然是死也要选择小丑。最起码他确实做到了“我希望我的死亡比生命更有价值”这句他早早写在记事本上的话。

而在小丑蜕变之后,人们谈论起他,就算有害怕和恐惧,却绝对不会再弃如敝履。

可斯图尔特的人生,做尽好事,一生善良,却最终连份灵魂都无处收殓。



还说什么不怨恨世界。真的像现在网络上鼓吹的那样,生活困难痛苦,却不怨恨世界的善良的坚强的面对世界,微笑流泪的老实人,最后就是这个下场。

听键盘侠的,你就输了。


不过电影本身只是向你讲述一个生活在别处的他人的故事。这种致郁的电影看多了确实容易怀疑世界,看来接下来两天还是要看点正能量的缓和一下。看电影嘛,还是要百花齐放,什么都看,才能享受到真正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