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时期,心理问题这样应对......“科学防疫专家谈”

2020-02-02     福建新闻广播FM103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从一线救护人员、病患到家属,身心都承受不容忽视的压力,普通民众也出现恐慌焦虑的情绪。各类心理问题,需要受到重视。

福建新闻广播推出“科学防疫专家谈——《共享大医生》抗击疫情特别节目”,向社会传播防疫知识。今天邀请访谈嘉宾——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福建省红十字会心理志愿者服务队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和大家聊一聊“防疫期间的心理健康”。

市民常见的心理问题

01

“疑病症”

“疑病症”,也就是医学检查显示“没有异常”,但仍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

疫病流行时期,市民们比平时更加脆弱敏感。口罩漏了一条小缝、不小心摸了下眼睛,都可能让有些人觉得疾病将至。

有12岁男生诉说去医院没戴口罩,现在偶有乏力感,担心“新冠肺炎”降临到自己头上,和父母待在一起还是害怕;还有感冒症状的人非要通过电话咨询或看门诊医生来排除自己是“新冠肺炎”患者,否则就无法进食和睡眠。

这类病人属于“疑病症”,尽管就医检查显示“没有异常”,但仍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医学上也称为“疾病焦虑障碍”或“躯体症状障碍”。

02

“强迫性恐惧”

“强迫性恐惧”,防疫物资一应俱全,但依然有一种难以抗拒的恐惧。公众看到疫情的现状,导致身心出现困扰,甚至精神崩溃。

有人打来电话,诉说冰箱里空空如也,已经2天没吃东西了,因为害怕感染,不敢下楼采购。咨询师询问后发现,男子家中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应俱全,但依然有一种难以抗拒的恐惧。“对于这类患者,我们的方法是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比如请家人和他共住。”

03

焦虑及失眠

“凌晨一点,我还在给朋友发信息说很难过。”29岁的女性,她一边看新闻一边哭,没法控制地一直刷手机,总想看看情况是缓解还是更糟糕了。这几天,她经常忍不住心痛哭泣,沮丧和无力感让她深夜也无法入睡,胸闷气短。

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渡过危机,但过度的焦虑会使人行为失当,恐惧也在这些不当行为中迅速蔓延开来,造成人群的恐慌。

疫情爆发,人们不光面临生理上的挑战,还有心理上的困惑——市民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呆在家里,交往被限制,很可能出现焦虑、恐慌、恐惧、易激怒等心理反应;有些岗位如医生超负荷的运转,也容易让人焦虑、抑郁,进而影响睡眠饮食和工作状态。因长时间不能休息、无法轮换,出现急性“应激障碍”,严重失眠导致无法正常上班。

一线施助者需要考虑如何更好管理自身压力,比如尽可能保持合理的工作时间,危机急性期轮班工作、规律作息;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表达和疏泄出来;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亲友或其他值得信赖的人交谈。

也要鼓励市民正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主动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学会判断和筛选信息来源,避免频繁刷手机和新闻,适度转移注意力。

如何正确应对

01

从行动上积极应对

1、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适当运动和娱乐是维持自己身心稳定的基本条件——保护易感人群。

2、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3、如有潜在接触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状,必要时自我隔离,积极就诊,目前网络就诊平台已开放——隔离传染源。

02

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调整

1、相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权威性,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更不要以讹传讹,也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关注的频率,适时轻视一下,做一些可让自己更开心的事情。

2、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虽然我们可能并没有感染肺炎,但我们会有心身不良反应,这些可能表现为失眠、食欲差、心慌、头昏头痛等,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不良反应较轻时可自我调整,当反应严重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3、“响应号召”、“提供资源”向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能在此次危机中先调整好自己,适应新的平衡,然后可再出一份力,共渡难关!

03

焦虑恐惧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时该怎么办?

1、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2、化被动为主动,现在各种信息传播不断,可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以帮助周围的人或供必要时使用,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而不仅是被动接受谣言而引起恐慌。

3、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不断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拨动我们的神经,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建议适当与网络进行“隔离”,因为对于“恐慌”你属于易感人群,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4、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不管是看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可以放松下来。

5、当身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时,不要忘了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目前网络和电话咨询是比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当地心理干预的网络平台和热线电话。

明日预告

关注疫情,福建新闻广播,始终和你在一起!

2月2日11:00-12:00,访谈专家: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老年医学中心 林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话题:疫情期间想跟老年朋友们说的一些话。

17:00-18:00,访谈专家: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志岷。

话题:疫情防疫期呼吸道健康 。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GdaAnABjYh_GJGV2r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