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最后猛将:与西方列强屡败屡战,死后改变中国政局

2022-07-08     历史新视角

原标题:清朝八旗最后猛将:与西方列强屡败屡战,死后改变中国政局

在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八旗子弟苏察哈尔灿与人发生争执,其父广州将军气势汹汹地带兵前来替儿子出气。可当对方亮出自己的身份时,堂堂的广州将军竟然吓得魂飞魄散、体如筛糠。

因为,对方是僧格林沁啊。

《武状元苏乞儿》里,僧格林沁表现得很白痴,实际上,僧格林沁是清朝八旗中的一名猛将。他矫勇善战,善于治军,所率部队为清朝军队中的精锐力量。

与其他锦衣玉食的八旗子弟不同,僧格林沁自幼家境贫寒,比一般的牧民还不如,一度靠给人放牧过日子。后来,他靠世袭上位,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从此人生翻开新篇章。

晚清时期的八旗子弟兵,不事生产,安于享乐,成了社会的寄生虫。而僧格林沁因过够了苦日子,知道要出人头地,必须靠双手。于是,他很努力,很拼搏,完全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都非常信赖他,委以重任。道光皇帝驾崩后,僧格林沁是顾命大臣之一;咸丰皇帝则亲自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授予给他,勉励他奋勇杀敌。

僧格林沁不负厚望。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大出风头。1853年,太平天国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2万万余名北伐,一路攻到河南省。僧格林沁奉命拦截,多次与太平军交战。经过激战,僧格林沁大败太平军,先后生擒林凤祥、李开芳。

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天国久经沙场的名将。僧格林沁能将他们打败并生擒,可见其强大的战斗力。

在晚清时候,清朝军队纪律涣散,作风败坏,扰民欺民之事时常发生。僧格林沁的部队却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僧格林沁作战有两个特点。一是他行军到了一地,首要就是发布安民告示。一次,他正在吃饭,接到报告,称发生了扰民事件。他立即停止吃饭,揣了两个馒头,就翻身上马前去处理事件。二是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吃什么他也吃什么。有次部队粮草断绝,只剩下胡萝卜。士兵上一顿下一顿吃着胡萝卜,难免有怨气。他坐在军帐前,连吃数根胡萝卜,意犹未尽。众将士见了,不敢再有怨言。

这两个特点,使得僧格林沁的部队很有战斗力。然而,不管怎么说,他所率领的是一支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哪怕作战再勇敢,作风再顽强,面对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时,难免会吃败仗。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率部多次与英法联军作战。从数量上看,僧格林沁的部队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从对阵形势来看,僧格林沁是主场,英法联军是客场。可从作战结果来看,僧格林沁几乎是连战连败,毫无还手之力。

唯一的一次胜利,是1859年的大沽口保卫战。当时,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布下防线,阻拦英法舰队。一番激战后,清军击毁英军战舰4艘,使英军死伤434人,英国海军司令何伯少将受重伤。僧格林沁获得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战役级胜利。

更多的则是惨败。特别是1860年9月的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率领3万大军迎战英法联军。三个小时的激战,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全军覆没。英法联军以极微小的代价,顺利进入北京,然后,就有了火烧圆明园的事情……

1865年,僧格林沁率部征伐捻军时,因轻骑冒进,被捻军包围杀死。

从表明上看,僧格林沁只是一个亲王,清王朝在世的亲王远远不止他一个;但实际上,僧格林沁作为清朝八旗军队的最后一员猛将,他的死亡,意味着清朝八旗军队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在那以后,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军,及至的北洋新军,才得以有机会崭露头角,成为清朝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9be49ab7555eb742718f32a611ad7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