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票 | 上海越剧院双戏连演,《西厢记》《梁祝》再现传世经典

2024-01-16     骊歌声声慢

原标题:开票 | 上海越剧院双戏连演,《西厢记》《梁祝》再现传世经典

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着“第二国剧”之称,长于抒情,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在它的兴盛之地上海更是广受欢迎。

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上海越剧院将于3月23-24日携“上越四大经典”中的《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亮相,云集红楼团多位实力演员,再现千古传奇、旷世爱情。

第十四届东方名家名剧月

上海越剧院

越剧《西厢记》

演出时间:2024年3月23日(周六)19:15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票价:VIP 480/380/280/180/80元

越剧《西厢记》

根据元代王实甫同名杂剧改编

典雅清丽,意趣丰富

以其诗化的舞台呈现

文采斐然的剧本唱词

继承了原作“花间美人”的气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而历久弥新

此次,由上海越剧院袁(雪芬)派花旦陈慧迪、徐(玉兰)派小生杨婷娜、傅(全香)派花旦盛舒扬、张(桂凤)派老生吴群联袂献演。

主演

陈慧迪 饰 崔莺莺

杨婷娜 饰 张生

盛舒扬 饰 红娘

吴群 饰 崔夫人

剧情简介

唐贞观元年间,书生张珙往蒲关访好友白马将军杜确,路经普救寺,偶遇寄居寺内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一见爱慕,遂借读西厢,意图亲近。

是夜,莺莺照例到花园焚香,张生情不自禁隔墙高吟,莺莺依韵酬和,张珙更为倾倒。

正当张珙和莺莺两心相萦时,河桥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行欲索莺莺为妻。崔夫人无法,只得当众言明:谁能退得贼兵,愿将爱女相配。张珙挺身而出,致书杜确。杜确兵到,解了寺围。不料崔夫人又筵前毁约,命莺莺称张珙为兄,使一对有情人竟不能成眷属。

莺莺瞒过红娘而又遣使她递诗给张珙,约张珙在花园相见。张珙跳墙来会,莺莺为礼教所束缚,又恐红娘觉察,临时设计,责斥了张珙几句而去。事出意外,张珙因此成病。莺莺终究不忍,在红娘的支持、鼓励下决计夜入西厢,安慰张珙……

不久,崔夫人有所觉察,拷问红娘。红娘据实直说,并责夫人失信负义。夫人不得已,允把莺莺许配张珙。但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珙立即上京赶考,得中后方许成婚。莺莺和张珙离愁别恨,涕泣叮咛而别。

第十四届东方名家名剧月

上海越剧院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演出时间:2024年3月24日(周日)14:00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票价:VIP 480/380/280/180/80元

梁祝的故事

自西晋始

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许多剧种将其搬上舞台演绎

其中尤以越剧的改编最为著名

荡气回肠的悠扬曲调

演尽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

千古爱情绝唱

打动无数观众

此次,由上海越剧院范(瑞娟)派小生王柔桑饰演梁山伯;傅(全香)派花旦盛舒扬饰演祝英台;张(桂凤)派老生吴群饰演祝公远。

主演

王柔桑 饰 梁山伯

盛舒扬 饰 祝英台

吴群 饰 祝公远

剧情简介

《梁祝》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它描写古代女子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城读书,与同窗梁山伯结为兄弟,情谊深长。

三年后,英台接父来信须立刻回家,山伯依依相送。路上,英台欲将终身许山伯,但为礼教束缚,不敢直言;只好借物抒情,暗示心态,无奈山伯憨厚,不解其意,英台只得托言家有九妹,嘱其及早邀媒下聘。

英台回家后,其父祝公远强以门当户对为由,将女许配为太守之子马文才。

山伯应约来祝家,先喜悉九妹就是英台,又悲闻英台已许马家。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山伯回家,卧病不起,终于抱恨死去。

英台闻耗,身穿孝服到山伯坟前祭奠。忽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坟墓裂绽,英台也乘势跃入墓中。霎时雨止天晴,一双蝴蝶从墓中飞出,翩翩而舞。

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

(上海越剧院)

上下滑动查看

上海越剧院是国内外闻名的戏曲团体。它的前身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和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停办,由该院所属两个越剧团及部分行政与艺术专业人员组建成上海越剧院,袁雪芬女士为首任院长。

剧院创作、改编、移植400余出古装剧、历史剧和现代剧,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被公认为剧种的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第八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膺音乐片奖;《红楼梦》一剧为朝鲜国立艺术剧院移植改编成唱剧。一批剧目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和上海市历届戏剧会演、戏剧节、艺术节的剧目奖与剧本、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奖项。

剧院荟萃了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陆锦花、吕瑞英、金采风、周宝奎;当代表演艺术家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方亚芬、王志萍;国家一级演员陈颖、华怡青、张咏梅、章海灵、许杰、孙智君、张承好、黄慧、金红、丁笑娃、徐标新、应国英、吴群、杨婷娜、齐春雷、邓华蔚,编剧徐进,导演吴琛、黄沙,作曲顾振遐,舞台美术设计苏石风等。同时,致力于专业人员的培养,先后开设舞台美术、音乐作曲训练班和学馆,涌现了一批表演、舞美设计、作曲和音乐伴奏人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剧院拥有50多位具有高资质的编、导、音、美、演人才。在男女合演团与女子越剧红楼团里,汇集了一批英才好角。她(他)们青出于蓝、珠玉交辉。有20多人次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节最佳演员奖、中国金唱片奖、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配角奖;新生代演员中取得了中国红梅戏曲演唱大赛的金奖、大奖;“越女争峰”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金奖、银奖等。新版《红楼梦》被称为“展示上海文化风采的标志之作”。《舞台姐妹》和《家》荣获第九届、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梅龙镇》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被隔离的春天》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玉卿嫂》《赵氏孤儿》荣获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虞美人》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剧目奖;《秋色渐浓》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红楼梦》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甄嬛》获第三届中国越剧节优秀剧目奖;《双飞翼》获“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奖。

剧院演出立足上海,活跃江浙,走向全国,开拓海外。先后赴越南、朝鲜、日本、法国、泰国、新加坡、美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加拿大等国家演出,赢得盛誉;多次赴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传送乡音,受到热烈欢迎。近年来推出的“新世纪上海越剧全国行”影响颇大,其中“上海越剧西部行”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榜首。“纪念越剧百年系列巡回演出”荣获第五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最佳演出项目制作推广金奖。

*阵容以现场为准

**图为过往剧照

“东方名家名剧月”形象艺术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99fa1b7e0b8428f05c1ed1dd233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