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喜欢替孩子做出选择。
比如今天要完成几篇作业、喝几杯水、背多少单词等等。尤其是前两年疫情居家上网课的环境下,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很多外界的事物吸引,导致出现了“孩子不想做作业,家长强制不听话”的现象。
父母和子女之间最常见的对话就是,“你写不写作业”和“我不想写”矛盾分歧中。
这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地方,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够成熟,自制能力也相对较差,这时候父母的适当约束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让才能让孩子自愿去做,而不是只靠父母的强制安排呢?
对于不服从管教的“熊孩子”,家长也要学会适当的套路。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早上在排队买煎饼果子的时候,小摊里的店主会问你“加几个鸡蛋啊?”,这是你会回答“加一个就行了”。
这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回答,你原本可以选择不加鸡蛋,但是摊主却先将加鸡蛋的前提摆了出来,于是你的选择就变成了加一个或者更多。
这种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比如肯德基、星巴克的工作人员会询问你,“我们有加3元的优惠活动,先生/女士是想把可乐换成大杯的还是把薯条换成大份的呢?”,这种方式对于提高消费率的效果十分显著。
转换思路,其实这种策略也非常适合用在育儿上。
因为有时强制性的要求,不仅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后只会以不断地争吵收场。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们也要学会使用心理学的方法效应,巧妙“套路”孩子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等。
那么作为家长该怎么使用“锚定效应”呢?下面从几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不要替孩子做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通常会陷入关心则乱的误区。
由于孩子们的辨别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家长总会以“你必须...”、“你要...”、“你应该...”这种类似的话术去规范孩子的行为,害怕孩子走入歧途。
但是这种实现的规定就给孩子扔下了一个沉重的“锚”,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只能按照规定的道路走,会害怕自己做出抉择。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比如孩子非常讨厌苹果和香蕉,与其强迫他必须吃,最后以哭闹收场,不如询问孩子“你是吃苹果还是香蕉”,这是孩子会选择他相对来说比较能接受的那一个。
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锚”,是为了给孩子预留出一个缓冲的空间,让他有时间去思考和接受,而不是一开始就把他推到难以接受的边缘地带。
适当的调高目标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多都习惯提前帮孩子规划好一切,然后让孩子照办。
比如寒暑假期间,家长们通常在上班前把一天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孩子,背几首古诗、做几道计算题、练几个小时的琴等等。而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表现得极不情愿,任务也基本不会全部完成。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可以使用“锚定效应”。
你不要问孩子今天要不要背诵古诗,转换话术,你要问孩子今天是想背一首古诗还是两首古诗。这时,你提供给孩子两种选择,孩子们一定会下意识去选择轻松的一首古诗。
当然了,你也可以把锚定的要求提高,如果你本来的规划是让孩子背诵2首古诗,那么就把选择替换成2首和3首。如果孩子选择2首,那刚巧符合我们的期待;如果超乎意料的选择3首,也是利大于弊的好事。当然,作为拔高的目标,在制定的时候要适当,不要远远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那样事情只会适得其反。
善用“沉锚效应”,不要受其所害
善用“沉锚效应”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自主能力,但“沉锚效应”也有其负面影响。体现在,人们在对某人某事进行思考时, 很容易受到一些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 不自觉地将其作为前提, 机械固定地理解问题,这种负面的影响会给孩子造成“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有些家长的支配欲过强,孩子的生活事无巨细的都要介入安排,大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小到衣服的版型颜色,这种目的性过强的干预,反映出的其实是父母个人的意愿。
久而久之,孩子们会“锚定”住自己做任何事都需要父母做决定的刻板印象,对父母产生极强的依赖心理,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主能力,没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承担舵手的角色,在大的方向上告诉孩子们对错,其余的小风小浪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不断试错才能不断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适时适当的自主选择会让他们体会到主动的新鲜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孩子们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所提升。
总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既要避免“锚定效应”,不要总帮孩子做主,要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锻炼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免孩子陷入思维被动的僵局。但同时也要善用“锚定效应”,提高孩子们主动思维、决策的能力,在提供选择时适当的调高目标,这样不管孩子怎么选都会符合预期。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