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有了“标准规范”——《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2023年版)》发布

2023-12-21     健康报

原标题: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有了“标准规范”——《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2023年版)》发布

近日,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第十五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暨乳腺专科建设新生态发布会在上海市召开。会上,《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2023年版)》正式发布,旨在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能力,促进乳腺癌综合诊疗水平提升,造福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大众对疾病认知的提升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确定最符合患者病情的手术方式、如何为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制订最优治疗策略、如何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并实现定期随访,都成为临床诊疗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坦言,这些规范化诊疗的管理无法由单一科室完成,需要统筹不同科室资源,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全程管理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吴炅

运用多学科团队诊疗(MDT)模式治疗乳腺癌,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并实现全病程管理,从诊断、治疗到随访,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双重目标。然而,目前乳腺癌MDT的团队建设和执行实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指导建议,给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由健康报社主办、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的“赋能专科建设——共创健康中国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标准与规范”项目,在具有肿瘤诊疗相关专科的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了《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2023年版)》。

据介绍,该《标准与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乳腺癌MDT组织建设及运营机制的基本要求、初诊(早期)和复诊(复发转移性/初诊晚期)乳腺癌患者MDT标准与规范、以患者为中心的MDT规范化标准诊疗流程、乳腺癌MDT高质量发展的其他要求及建议,旨在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规范乳腺癌的慢病化与规范化全程管理,同时评选优秀及标杆医院,发挥模范作用,促进乳腺癌综合诊疗水平提升,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根据《标准与规范》要求,除规范化诊疗外,尤其强调要加强MDT模式下的团队建设和管理,也明确了参加乳腺癌MDT的医院需要达到相应的基本要求。“针对乳腺癌制定MDT标准与规范,有助于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任国胜表示,希望通过标准和规范的落地实施,鼓励更多具备乳腺癌综合诊疗能力的医院,提升其在乳腺癌MDT方面的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主任张瑾表示,此次《标准与规范》的发布对于乳腺外科医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需要他们全方位提高对于疾病的认知,在工作中投入更大激情,以更好地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

“《标准与规范》的发布,将为乳腺癌MDT工作的开展带来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湖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吴新红认为,在MDT实施过程中,还要重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利用,推进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区域医联体同质化发展,惠及更多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与规范》特别指出,未来的MDT模式将更注重患者的就医感受。山东省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乳腺病中心主任王永胜认为,在乳腺专科建设新背景下,未来的诊疗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王树森也提到,在乳腺癌专科建设的带领下,医疗机构应当更多关注医疗服务细节,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对于未来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金锋认为,乳腺癌创新药物——皮下制剂的诞生,有望把过去复杂的治疗方式转变为简洁的门诊化、社区化甚至家庭化的治疗方式,期待这种治疗模式可以覆盖其他更多癌种,让更多患者受益。

“日间病房和皮下制剂的出现,可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诊疗途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陈益定表示,皮下制剂的应用结合日间诊疗模式,或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乳腺专科建设新生态发布会现场

文:董悦青

编辑:谢文博

审核:孙梦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825f35580239a2dd8664d65b6bece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