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深圳做全球创新城市需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4-06-23     南方都市报

深企出海能否实现“深度全球化”?金融资本如何更好服务“20+8”产业集群?产业增长瓶颈的突破口在哪?日前,“20+8产业集群创新创业大会”在深圳举行,来自产业界、学术界、金融资本和创投界的业内人士探讨新质生产力协同创新发展新机遇,把脉深圳“20+8”产业集群融合创新。论坛由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创业服务协会、深圳市虚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会和乐其创新等联合主办。

深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冯德崇做客论坛认为,深圳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优势的“20+8”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出数以万计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冯德崇

“深圳要建设成为一个全球创新城市或者全球创新中心城市,首先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冯德崇认为,科学家要思考星辰与大海,深圳也建了很多新型的大学,办学的方式和传统的学校学院不一样,我们对所有高校、科学机构的科学家、科研人才表示崇高的敬意,“在这个城市热爱科学家,为他们创造很好的创新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

冯德崇进一步阐释,深圳也要弘扬企业家精神,让所有的创业创新人才和有才干者聚集到这里创业发展,形成一种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专精特新蓬勃发展的气候,这样才能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深圳市创业服务协会会长高海燕认为,目前有一些产业遇到增长困境,就是我们说的卷,其实是因为处在同质化过程。如果企业习惯于站在产品和业务端思考问题,当遇到行业周期,容易迎来瓶颈。如何探索破局之道,打造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新引擎?上述业内人士也抛来解决方案。

跨境电商双城基因透视:杭州强贸易,深圳强制造

“深度全球化”成为一个“破局之道”。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跨境电商“风景独好”。

在高海燕看来,深圳和杭州这两座城市都是跨境电商大市强市,但发展性有很大的差别,杭州的跨境电商还是贸易型主导的,深圳的跨境电商已经是一个制造性很强的基因。背后的深层因素,是深圳整个产业集群所带来的产业链路上和产业生态的高度细分、大小企业协同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企业更容易从市场上的机会、从订单上的机会迅速转移到价值更高的地方,包括做产品、做自主创新、做自主品牌甚至供应链。因此,深圳跨境电商已经跨越到制造型的盘子上,就是科创+制造生态。

高海燕

那么,如何实践“深度全球化”?剖析深圳新一代企业的发展范式,高海燕发现,从2012年开始,深圳很多新一代的科技企业是出海起家的,先拓展市场,再提升创新,再增加自主产品的能力。形成这样的能力以后,不是简单的在全球化“漂一漂”,而是在世界各地扎根下来,把产品创新、产品履约和交付、把文化整合、把品牌等真正扎根在全球市场上,这才是所谓的深度全球化。

数据也有佐证。据深圳海关发布数据,今年前4个月深圳市累计进出口1.41万亿元,同比增长31.8%。深圳市前4个月的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出口额和增速,以及进口额和增速,均居全国外贸出口十强城市第一位

2024年第一季度,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95%,刷新了同期纪录,占全国的近两成。

“行业共创”成为另一个“出路”。高海燕认为,赛道选对,成功一半,现在“20+8”就是超级跑道。大家都挤进赛道共同协同,中间虽有竞合的关系,但是大家都跑在一个超级的跑道上,很容易成功。他提醒,规模化企业应成为产业配置型公司和行业平台公司,通过大小企业协同、产学研协同、产融协同等,重新搭建一个开放式创新的逻辑,构建更加生态化的产业关系和更高效的增长方式。他还建议,苹果、是中国消费电子的老师,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种产业生态的价值。

产学研资协同:培养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有科学家素养的企业家

产学研资如何协同赋能产业?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产学研专家和资本机构就产学研共融、用户共创等话题进行探讨。

武汉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卢顺翔认为,产学研的过程是一个协同的关系。以后要多培养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有科学家素养的企业家,如果把这两者平衡好了,我们的产学研就成功了。

资本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有何投资逻辑?沣源基金合伙人于浩海分享经验称,从早期到成长期不同类型企业有一些主要判断标准。对于早期的,在0-1的阶段,会更加关注企业团队本身、技术本身,可能会以小额投资的方式,帮助企业做快速的迭代。对于成长型的企业,更加关注生态的产业协同,以及企业本身经营的稳定性、盈利等,同时也会关注双方经营理念的一致性。

记者看到,多名嘉宾都强调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校企合作,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加速技术创新;而用户共创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从“用户共创”到“行业共创”,各界牵手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

“行业共创”有何深圳实践?记者注意到,论坛上“乐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乐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共创合作”也随之启动。按照规划,该创新中心将以行业主导企业为平台,以主体企业的市场运营、研发组织、供应链体系和综合能力作为基础条件,链接创业企业、个人创新者、创新供应链伙伴、技术相关方,形成大小企业协同、产学研共创、产融结合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建立多方共赢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乐其创新创始人兼CEO周阳分享认为,以深圳为代表,企业出海有3个典型阶段需要注意。在1.0阶段即跨境电商的阶段,通过电子商务的渠道,向全球销售中国的产品。第二个阶段是品牌出海,要利用全球市场的运营能力,销售自主创新的自有品牌的产品。在3.0的阶段,我们定义为模式出海的阶段,就是将全球市场能力和中国供应链能力进一步放大,成为具有产业创新和产业规模的创业模式。通过小批量、多批次、高频次、多频率的模式,搭建一个敏捷和柔性的供应链。他举例,在乐其开发设计的2000多款产品中,几乎有一半的产品是通过与用户共创而诞生,因此用户共创是企业的基因。不过周阳认为,单靠一家企业的创新能力很难满足全球市场需求,所以需要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创,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655d93f5cd40856c5ee9f8455ffe2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