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自费承包“破产茶馆”、肖战打卡过的“破旧书屋”,这很重庆

2022-07-28     苏丹卿

原标题:画家自费承包“破产茶馆”、肖战打卡过的“破旧书屋”,这很重庆

一座城市,总有那么几个地方能留得住时光、留得住回忆,留得住一个时代的潮流。

位于重庆的交通茶馆便是如此,军哥书屋也是一样。交通茶馆和军哥书屋皆地处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前者被裹挟于大楼之下,后者藏匿于偏僻的铁轨旁。

前者得力于一个老画家的资助和支持,保留至今,后者因个人情怀对城市文化输出和保留所奉献的一切。

交通茶馆建于1987年,由原黄桷坪交通运输有限公司食堂改造而成。

2004年,交通茶馆濒临破产,业主单位想将其租给别人开网吧。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陈安健先生得知后,自掏腰包将茶馆承包了下来。

他在竭力保存好茶馆原貌的同时,也在茶馆中创作了大量画作,《茶馆》系列闻名遐迩。

今天的交通茶馆内的墙上、柱子上,仍挂着一些他当年创作的画作,其内容围绕茶馆的人生百态展开,静静地向所有来来去去的茶客、游客、摄影师们诉说着老重庆人的老重庆生活。

虽说茶馆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年轻人,茶馆不知不觉变成了“网红”,老茶客们似乎变少了,也有部分人感慨“变味了”,但在时代更替的洪流下,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之间,还能保留一席位置,实属不易。

过去的茶客换成了今天的游客,年轻群体的造访虽多是旅游打卡、带着对怀旧的新奇心情而来,但茶馆仍是保留原貌,尽可能地留住80年代的记忆,这要感谢陈安健先生的无私奉献的同时,也顺应了一个新时代的潮流。

在这里,一个空间并不太宽阔的屋檐下,除了人和茶水是流动的,其他的放佛都被时间停止。

暗淡的光线、灰黑的砖瓦、斑驳的墙体、方形木桌、长条木凳、青瓷盖碗、鸟笼,老电视机、老开水瓶……这些物件伴随着时光“穿越”到了今天。

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才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包括有普通游客、美院学生、摄影师、导演、青年画家等。每一个人都带着不同期许走进这里,每一个人围桌坐下时,繁华、矛盾与落寞在揭开盖碗、茶香四溢的那一刻都和解了。

有这样的一间老茶馆,对一座城市而言是幸运的,既有烟火气,也有文化味。

无独有偶,距离交通茶馆不远的军哥书屋,也是一个值得造访的茶馆(书屋、茶馆并存)。这是一个富有强烈个性的书屋,也是一个有着“独家小院”气息的茶馆。

“军哥书屋”以藏书、各种老重庆物件闻名,大概是有藏书几万册。很多老重庆人说,若想回到小时候,走进军哥书屋就能实现。

这是一个隐匿在铁轨旁边的小店,环境十分朴实、有个开放的小院。院内种有葡萄、花木等植被,摆着木板凳、竹凉席,与老房子相得益彰。但由于位置僻静,若不是特意寻来,很难偶然碰撞。

可正是应了那一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军哥书屋在整个重庆颇有名气,渐渐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一探究竟。而它也曾亮相在肖战的节目中,于《奇妙之城》中有非常重要的“戏份”。

与交通茶馆所不同的是,走进军哥书屋犹如回到自家小院,茶水自便(价目表写在老门上,最便宜的茶水5元),不喝也罢,随你拍照、看书、聊天。

老房子内大概是有两间书屋,其中一间书屋颇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蒲扇、油灯、收音机、数不清的书,在这有些闷热的环境里,正体现了“读书人的心静之境”。

军哥书屋的主人正是军哥,曾有多家媒体对他和他的书屋进行过报道。

据了解,军哥曾是黄桷坪电厂的一名职工,曾热爱骑车旅行、后以收藏地图、地方志、记录地方的文化书籍为乐。

2018年,军哥退休后,便在黄桷坪铁路四村的三角道旁租了一间老房子,取名“军哥书屋”。这个不为做生意的书屋渐渐被外界熟知,更被众多外地游客进行全国推广,而我则是其中之一的慕名者。

那天下午,重庆朋友先带我去了交通茶馆,大概是喝了两壶茶水后,我们又来到了这里。虽未在军哥书屋喝茶,但满屋藏书和小院环境将我深深吸引。

据了解,军哥书屋的城市地图就有6000多份,全与重庆有关。许多被遗忘的地方志也都出现在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军哥不仅喜欢收藏、分享老重庆,还经常带领朋友去探寻老重庆,以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的深度。自然,也吸引了许多社会各界人士来这里担任公益主讲人。

在我探访完交通茶馆、军哥书屋后,对重庆的认识不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重庆人对城市记忆的炙热传承感到敬佩。

一座城市,之所以有那么几个地方留得住时光、留得住记忆,正是因为有陈安健、军哥这样的人物存在。因为他们,外地人才能发现、认识到重庆的另一面、更多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5fddec5c9c28c271da52479aab2ca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