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摸着我军过河”?美军新轻型坦克亮相,已落后中国15式7年

2022-07-01     佐罗军事

原标题:美国“摸着我军过河”?美军新轻型坦克亮相,已落后中国15式7年

美国“摸着我军过河”?美军新轻型坦克亮相,已落后中国15式7年

水落石出!美军新型轻坦选用“格里芬”方案,通用动力公司意外胜出。据环球网援引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消息6月29日报道称,当地时间28日,经过测试评估与综合考量后,美陆军新一代轻型坦克计划,决定选用由通用动力公司推出的“机动防护火力车辆”(MPF)方案,也就是近年来热议不断的“格里芬”系列方案。

美军此举意味着,持续了近8年之久的美国陆军MPF项目终于落下帷幕。据悉,美国陆军及国民警卫队在未来若干年将采购总数达504辆的新型轻型坦克。至于此前曾经饱受质疑,新轻坦方案诟病不断的通用动力公司,能赢得此番大单,可谓是出乎意料。

美军当初在研制MPF项目时,提出了7个方面的技战术要求,如战斗全重不得超过29吨、至少能让C-17运输机进行空运(如果能用C-130战术运输机空运再好不过)、能抵御中小口径动能穿甲弹及大口径榴弹破片的攻击、可以加挂附加装甲以增强自身防护力、在低速空投前提下,可以及时投入战斗等。

满足上述要求才能参与竞标,若是新锐设计及前沿技术在竞标方案中占比过大,则一概不予采纳。由此可见,严峻的现实让美国陆军面临着巨大压力,迫使其不得不做出以上阐述。

MPF项目正式推出后,竞标商有三家,分别是BAE系统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及科学应用国际公司。在该项目初始阶段,科学应用国际公司递交的方案最不被外界看好。果然,在2018年12月,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率先出局。BAE系统公司与通用动力公司则获得了美国陆军授予的“快速原型车制造合同”,从而赢得首轮角逐,杀入第二阶段。

按照美国陆军在2018年的要求,第二阶段入围的两家竞标商需在14个月内制造出12辆MPF原始样车,并在16个月内进入测试阶段,最终在2022年,由美国陆军基于测试表现与总体性能做出最后的选择。鉴于在该项目中,BAE系统公司所推出的“远征轻型坦克”方案,世人早已是如雷贯耳,因此不做赘述。

此番胜出的通用动力公司“格里芬”系列方案,系“格里芬” II型样车,“格里芬” I型样车则于2016年度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时首次与世人见面。该型样车总体而言,可视为“阿贾克斯”重型步兵战车底盘与M1A2 SEP V2坦克武器的结合体。炮塔基体采用轻量化的铝合金结构,主要装备有一门原先为未来战斗系统准备的XM360型120毫米轻量化滑膛炮,战斗全重达到28吨。

“格里芬” I型样车推出后,美国陆军对其并不反感,但为何会令通用动力公司抛弃,原因还是在于120毫米主炮后坐力减不下来,车体太轻了受不了。因此才于2018年推出了战斗全重超过34吨的“格里芬” II型样车。

“格里芬” II型样车的底盘仍以“阿贾克斯”重型步兵战车底盘为主,具体为7对负重轮的“ASCOD”PT5底盘,动力舱采用前置布局,位于车体右侧,主要装备有一台MTU V8 199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600千瓦,传统系统采用伦克256B全自动变速箱。

优良的动力系统使得“格里芬”II的最大公路时速达到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600千米。此外得益于新型双性能扭杆独立悬挂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格里芬”II的越野性能。

在防护力方面,“阿贾克斯”的基本焊接钢装甲业已具备较高的防护水平,如其车体正面可抵挡从500米外发射的俄制14.5毫米KPVT穿甲燃烧弹的攻击,其他部位则可抵挡近距离发射的北约标准7.62毫米步枪弹的袭击。

此外还可通过加挂附加复合装甲进一步提高车体抵御动能弹、聚能成形装药、地雷及简易爆炸装置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用动力公司还为“格里芬”II型研制出一种由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套”,这种“外套”通体平滑,尽可能采用一定倾角的连续平面,进而减少外观上的突出物。这些技术措施可明显减少“格里芬” II型样车的可见光、电磁及红外特征,由此降低在实战环境中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再者是“格里芬”II配备了新型挂胶履带,可有效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扬尘与噪音,同样有利于提高战场隐蔽性。

火力方面,“格里芬”II与BAE系统公司的“远征轻型坦克”方案一样,装备有一门基于M68型105毫米线膛炮发展而来的XM35型低膛压105毫米线膛炮。配用弹种由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和白磷烟雾弹等组成。具体弹药基数尚未公布,若参考“远征轻型坦克”方案,“格里芬” II型弹药基数大致也应为30发左右。在发射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该炮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T-72坦克的主装甲。

值得一提的是,“格里芬”II方案并未采用自动装弹机,仍以人工装填为主。由于依然保留了装填手,使得其车组乘员为4人制,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炮塔两侧则为炮长与车长,车体后部则为装填手。

火控系统方面,通用动力公司直接将M1A2主战坦克的同类设备升级后,进而移植到“格里芬”II型上来。炮长采用雷神公司与DRS公司共同开发的“炮长主瞄准镜”、车长则采用法国赛峰公司的模块化先进稳定型瞄准系统,集成有雷神公司的第三代改进型前视红外系统,具备良好的夜战观瞄能力。

此外,“格里芬”II还在车体正面及后部装有新的DVE-W驾驶视野增强仪,宽场视角达107度,可有效提高车辆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谈及美陆军的MPF项目,自然就绕不开解放军所装备的15式轻型主战坦克。从发展历程看,美军MPF项目已经落后于中国15式轻型坦克大约7年时间。

中国15式轻型坦克与此次中标的“格里芬” II型在火力、火控、机动等领域可谓是旗鼓相当。唯一的不同在于防护水平上,防护问题是“格里芬”II型的死穴。由于采用动力前置布局,由此很难在车体首上部位采用大厚度的复合装甲,底盘上的悬挂也不可能做到坦克那种级别,一旦前部装甲被击穿,动力系统遭遇重创,坦克旋即只能趴窝。

由于“格里芬” II型动力前置布局容易导致车体纵向质量分布不平衡,过壕沟时容易发生栽跟头现象,行进中的车体稳定性也很难保证动对动射击时的需求。反观采用动力后置布局的15式轻坦,则无上述缺陷,因此未来两型坦克在战场碰面时,15式轻坦的赢面自然要比“格里芬” II高出不少。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鉴于这种先天畸形的设计,使得通用动力公司的“格里芬”系列方案一直饱受诟病。通用动力公司对此也心知肚明,但为何不做出修改呢?本质上还是时间紧,任务重所致。

美国陆军之所以倾心通用动力公司方案,主要看中其整体方案的高度成熟、成本低廉等因素,至于其缺陷,或将在后续通过升级改进予以完善。不然的话,为了追求性能上的尽善尽美,该项目还要推迟好几年。在未来与更好的15式轻坦较量时,“格里芬”II只会落入更加不利的处境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5f259cd803e7df1590fbc3412ada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