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性看待(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姐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370篇原创
近日,房企再遭到国际评级机构重锤,这次连国资房企也未能幸免。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绿城中国、越秀地产、中海宏洋、深业集团等房企的展望评级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9月18日,穆迪已将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展望由稳定转为负面。
穆迪这是在说大实话,还是在“搞事情”?
01
这些房企“上榜”了。
穆迪官网显示:
近期,其将华润置地的展望调整为负面,维持Baa1/Baa2评级;
将保利发展和恒利的展望调整为负面,维持Baa2/Baa3评级;
将越秀地产的展望调整为负面,维持Baa3评级;
将万科集团的评级列入下调的观察名单......
图片来源|穆迪官网
此外,绿城中国、中国海外发展、中国海外宏洋、深业集团的评级展望也被调整为负面,中国金茂被列入“信用评级可能下调的观察名单”。
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房企评级,2020年以来并不少见,但今年尤为引人关注。
一是,此前业绩一直表现不错的“宇宙房企”碧桂园,突然在8月10日发出上半年预亏450亿—550亿的盈利警告。
二是,此次下调评级的房企中不乏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绿城中国、越秀地产、中海宏洋等国资房企。
9月以来,穆迪还下调新城发展的高级无抵押评级并维持公司家族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下调金辉控股的评级至Caa1/Caa2,展望仍为负面。
02
不仅是房企,9月18日,穆迪官网一份报告称将内地房地产业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图片来源|穆迪官网
穆迪的分析报告预测,未来6-12个月,国内房地产合约销售额将下降约5%。
该报告分析了多方面原因,比如:
尽管从上到下各地已出台多项重大措施支持房地产业,但其影响将是暂时且不均衡的;
国有开发商与民营开发商的信用质量将进一步分化;
在市场信心减弱的情况下,民营开发商的融资渠道仍将受限等。
此外,穆迪的悲观或与前不久国际评级机构被“打脸”有关。
和讯网报道,今年6月,穆迪将碧桂园高级无抵押评级调至Ba1,展望为负面,但仍高于其他民营房企的评级。同期,标普维持碧桂园现有的 “BB+”期发行人信用评级,展望“稳定”。
彼时,穆迪的报告中,也认为碧桂园主动降负债、缩降业务规模是有效果的,预测其:“能推动未来6-12个月债务的下降,部分缓和了对财务灵活性降低的担忧。”但并未预料到碧桂园在业绩上将出现暴雷。
此次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判断,穆迪尤其提到碧桂园,认为其信用危机“加剧了购房者的避险情绪”,以及影响民营房企的融资,也强调了其认为房企“债务重组不会化解其运营挑战”的担忧。
03
留有余地的报告,应理性看待。
评级机构的报告也同样留有余地,不会把话说得太死,毕竟“打脸”的历史也不少。
穆迪对于国内房地产业展望的研报也是如此,称如果出现以下3种情况,会考虑将展望调整为“稳定”:
9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5.5%。商品房销售额78158亿元,下降3.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5%。
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比1-4月销售情况,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8.8%;以及1-5月,同比增长8.4%,7、8月份有所回落。但夏季本身也是房地产销售的淡季。
救市也在不断加码。
7月,重要会议定调房地产,强调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同时未提“房住不炒”。
今年8月底9月初,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四个一线城市,相继官宣“认房不认贷”。
9月14日,央行再次宣布降准,下调幅度0.25个百分点。有媒体估算,约释放6000亿元基础货币,按照货币乘数计算,理论上有望衍生出上万亿广义M2。
9月19日,武汉、西安、无锡,三座万亿GDP城市同时放开限购,而9月以来已有十余座城市放开了限购。
今天(9月25日),全国存量房贷利率正式下调。此举不仅对买房者来说,是实打实的优惠,对于市场上的观望者也给予了信心和动力。
当然,从政策传导到市场是需要时间的,疫情三年后的经济复苏也需要时间。
对于评级机构的报告,我们也不妨更加理性看待,毕竟对于未来行情的判断,以往他们“打脸”的次数也不少。
但对于具体企业的评级,从投资和购房的角度来看,则不妨谨慎为妙......恒大、碧桂园的暴雷,媒体和评级机构早有预警,甚至有的早了一两年,但真正官宣的时候还是出人意料。购房者们还是多了解、多对比、多实地看看,更为靠谱。
本文未注明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财报,特此说明和感谢!文章仅供讨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系闺蜜财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