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榜单出炉!2023:民营房企深度洗牌

2024-01-02     闺蜜财经

原标题:年度榜单出炉!2023:民营房企深度洗牌

摘要:2024年会更好吗(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433篇原创

经过了风雨飘摇的2023年,房地产已然进入深度调整期。

拿地方面,2023全年土地市场成交继续缩量:全国300城宅地成交建面48722万平米,同比下降21.9%;成交楼面价5795 元/㎡,同比增长7.0%;平均溢价率 4.76%,同比提高 1.71 个百分点。

国字号房企成为拿地主力军,2023年权益拿地金额前五名分别是: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建发房产、绿城中国。

销售额来看,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百强房企实现销售金额6万亿元,同比下降17.7%,销售面积3.3亿平米,同比下降25.7%,降幅分别较2022年收窄24.6、21个百分点。

其中12月单月销售金额4775亿元,环比增长11.4%,同比下降36.7%,同比降幅较11月扩大6.7个百分点。

进一步细看榜单,蜜妹发现这些变化非常微妙。

01

因为民企更具代表性,我们这里主要就说民营房企。

2023年,销售额Top20中民营房企排位大都退步,房地产重回国字号企业领军时代。

央企保利发展以4246.0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2057.1亿元的权益金额,位列销售榜第一位,取代了去年的老大碧桂园。

2022年,碧桂园的全口径销售额比今年保利发展的高出近400亿元,为4643.0亿元。2021年碧桂园销售额更高,为7588.2亿元。2023年,碧桂园以2169.1亿元的销售额位列第6名,这也是纯民企血统里,最高的名次。

图表来源|克尔瑞(特此感谢!)

排名第二高的纯民企是龙湖集团,2023年,龙湖集团全口径销售额1735.8亿元,排名第9,和2022年名次持平。去年其销售额为2032.7亿元。风卷残云之下,还能这么稳实属不易。

接着,top20里仅存的几家房企还有滨江集团、融创中国、新城控股、旭辉集团。加起来一共6家,2022年也是6家,但排名已经大变样,2021年为11家。整体趋势就是民企跌落、国央企取而代之。

值得一提的是滨江集团,蜜妹注意到,这似乎是top20民企排名上升最多的,从2022年的13位上升到11位。销售额也非常稳定,2022年是1539.3亿元,2023年为1534.7亿元。

要知道,2021年,滨江集团还在top20以外,1691.3亿元的销售额排名22位。作为一家区域属性极强的房企,滨江集团上世纪90年代以代建业务起家,直到2017年才开始弱化代建。

现如今,代建正是各个房企准备进军的第二增长曲线,滨江集团代建又杀了回来。

02

对比2022年,如果top20里的民营房企大都还只是名次的洗牌,那么top21-50则更多的在“消失”。

如下图,2022年,这一档的民营房企有大概21家,2023年减少到14家,排名也大都下滑。

这14家房企及其2022、2023年的排名分别为:美的置业(24升至22)、中国恒大(42升至24)、卓越集团(23降到25)、世茂集团(22降到34)、路劲集团(32降到36)、大华集团(53升至38)、中南置地(29降到39)、雅居乐(36降到41)、伟星房产(55升至42)、仁恒置地(27降到46)、阳光城(45降到47)、新希望地产(39降到48)、中骏集团(31降到49)、宝龙地产(48降到50)。

图表来源|克尔瑞(特此感谢!)

这里蜜妹想说的是仁恒置地,仁恒置地虽然来自于新加坡,但中国是它最大的市场,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30年。

仁恒置地素以开发豪宅著称,曾经在业内也是品质的代表,但这两年似乎遭遇品质危机,一些楼盘的维权情况屡见报端。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2019年,仁恒置地从慢周转走向规模扩张,并于当年实现销售规模的跨越:物业合约预售金额同比增长116.1%至557.04亿元。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仁恒置地选择扩张路线没多久,2020年我国就开启长达3年的黑天鹅,叠加房地产行业震荡,背后生存境况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另外9家消失于top50的房企,分别为金科集团(26降到65)、中梁控股(30降到59)、万达集团(33降到86)、融信集团(38降到76)、龙光集团(44降到61)、合景泰富(46降到63)、海伦堡(47降到105)、金辉集团(49降到55)、时代中国(50降到97)。

这9家里,除了金辉集团稍微稳一点,其他家的下滑都是断崖式的。

03

在深度洗牌之下,房企的top51及之后的名单里,蜜妹看到诸多曾经的千亿房企身影。

比如上面提到的金科、中梁控股、龙光、合景泰富、融信、时代中国,以及佳兆业、禹洲集团、正荣集团、建业集团、中国奥园、祥生集团等等。

图表来源|克尔瑞(特此感谢!)

2023年,千亿房企缩水到16家,2022年这一数据还是20家,2021年更多为43家。

2023年,百强房企门槛141.6亿元,2022年为141.1亿元,2021年为246.7亿元,2020年的257.4亿元更高。

2024年情况会更好吗?可以看到的是,供给端这边今年房企拿地积极性普遍不高,开工情况也下滑;需求端则是观望情绪浓厚,一大堆的放松政策砸下来,市场往往兴奋不了多久,甚至还波澜不惊。

加上二手房挂牌量的走高,短期销售下滑的趋势似乎已经是大概率了?

平安证券研报预测, 2024年30个大中城市销售面积同比下滑3-4%,非30个大中城市受需求透支等因素影响、预计销售面积同比下滑7-8%,综合预计2024年全国销售面积同比下滑6.9%,但若城改等政策力度超预期,实际销售表现有望好于该预期。

版权声明:本文系闺蜜财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8ffd53fbb189cf5848b1131bcfc8f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