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自购的基金,能买吗?

2022-07-19     钱耳朵

原标题:内部人自购的基金,能买吗?

自购,是基金圈里一个常见的话题。

新基金发行遇冷,基金公司掏出真金白银, 为自己产品做信用背书

基金净值大跌,基金经理自掏腰包, 传达对市场的信心,和投资者“盈亏共担”

如果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是一种被动的背书行为,那么 基金公司员工主动购买自家基金,可能是真的认为“ 自己家的饭最香”。

01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更赚钱吗?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

根据招商证券的统计,从基金的历史业绩来看,2011到2021年,11年间,除了2016年、2018年以外,员工自购基金的收益表现,每年都要比没有被自购的基金好一些。

我自己做了一个统计, 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11年下来,年化收益12.29%,没有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过的基金,年化收益8.96%。

(图片来源:钱耳朵投研团队)

同样10万块本金, 自购基金,11年下来,平均每年都能多赚整整1万块

自购基金多赚的这笔收益,同样质量也很高。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

可以看到,代表超额收益的詹森指数,11年间每年都是正的, 自购比例越高的基金,能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同样多承担一份风险,能带来更多的超额收益,这不是来自市场波动的贝塔收益,而是基金经理实打实, 靠主动管理赢来的阿尔法收益

毕竟是自己家的产品,基金公司内部员工自然比我们清楚,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也更加熟悉。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基金公司员工自购,不仅知道自己家的饭香,而且人家是专挑香的吃。

02怎么找内部员工自购数据

在基金中报或年报“期末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情况”中,可以看到相关数据。

(图片来源:某基金年报

中报的公布时间是在每年的7月初到8月底,特别最近这段时间,是中报的集中披露期,大家可以陆续看到基金自购占比的数据,我们也会持续进行跟踪。

03特别提醒

有一点一定要提醒大家,基金公司内部员工自购的数据, 仅仅可以作为我们筛选基金的一项参考指标,可以把它当作 筛选基金的一个加分项

原因也不难理解, 我们的风险承受力以及投资目标,都和专业的从业人员有着很大的不同。

适合他们的基金,未必适合我们来持有。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同时, 有的基金为了扩大规模,要求基金机构必须要自购一定金额,这样“动机不纯”的自购行为虽然不常见,但是遇到了,很可能就是一个大坑。

上个月10号,中基协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要求基金公司高管、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基金经理都要自购。

基金公司高管、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自购金额不低于当年绩效的20%,基金经理自购金额不低于当年绩效的30%。

随着基金公司内部员工自购比例的提高,未来基金的业绩表现会越来越好吗?欢迎留言讨论。

今日股债利差

(数据来源:钱耳朵Alpha后台)

扩展阅读:

·【宏观】美若对华降关税,利好哪些领域?

·【行业】大涨过后的煤炭,下半年还能涨吗?

·【基金】边限购,边新发,新基金“乱”了

·【指标】 还能入场吗?一个指标帮你判断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59582a4eadee76c11e4c874a82062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