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义乌有180万种商品出口至21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2500多亿,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与义乌比起来,全球最大手工城市的规模小了很多,但在世界各地的名气却不亚于义乌,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皮具。
摩洛哥近些年来的旅游业可谓是大红大火,马拉喀什、阿加迪尔以及卡萨布兰卡等知名旅游城市经常被游客提起,摩洛哥第三大城市菲斯却籍籍无名,甚至很多去过摩洛哥的游客都没听过这座城市。
然而,菲斯不仅是北非第一座伊斯兰城市,也是北非千年来最大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中心。全球第一所大学--卡鲁因大学就建在菲斯,至今已有1160年历史,如今仍设有伊斯兰法律、阿拉伯语、文学、神学以及哲学等学院,由于卡鲁因大学同时也是清真寺,因而禁止非穆斯林游客入内,使之成为无数游客梦寐以求的神秘之所。
菲斯古城建于公元808年,是四大阿拉伯古城之一(摩洛哥马拉喀什、埃及开罗、叙利亚大马士革),曾经是摩洛哥最早的皇城,分别于1950年、1970年两次扩城,如今分为古城、新城和新区三大部分。1981年,面积超过250公顷的菲斯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理由是:“现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典型阿拉伯风格的中世纪城市。”
但真正让菲斯成名的并不是文化和宗教,而是菲斯超过2/3人口从事的纯手工行业,从香料、染料、刺绣、纺织,到金属、琉璃、木材的雕塑刻琢,全部都以手工制作。其中最具名气的就是皮革和织染,以纯天然原料和三十多道复杂工序而闻名于世,出口至全球1800多座城市,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手工城市。
游客们在其他城市游山玩水去各个景点打卡,到了菲斯却都点名要去参观皮革制作,尤其是古城中心的露天皮革厂,其沿用的仍然是千年前的传统工艺,在菲斯建城时就已存在且持续运转至今,是世界上仅有的大规模纯手工制革基地,也是菲斯最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景点之一。
参观当天偶遇比利时电视台在制作纪录片,节目组邀请了5个菲斯制革大师来讲解,全程蹭着听后才知道,菲斯传统工艺制革过程十分繁琐,一张皮革从入厂到出售至少要50天,这还不算晒制的10-15天。
菲斯人制革多数选用山羊皮,原因是山羊皮比绵羊和牛皮更厚更耐用,也更容易吸收染料,而且颗粒明显、成品颜色更加丰满饱和。
进厂后的皮革先放在水池中反复浸泡清洗,直到去除所有肉眼可见的毛发后再次暴晒,待水分彻底蒸发后才用进入第二步,也就是用牛尿、生石灰、盐等材料混合成的天然着色剂浸泡,而牛尿与其他材料会合成类似嫩肤剂一样的成分,使皮革更加柔软光滑。
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所有材料的混合都需要长时间搅拌以使之充分合成,这也是菲斯制革厂都是露天的主要原因,真的是臭气熏天。
泡完牛尿制成的着色剂后还要再泡一次天然软化剂,先把鸽粪放入水中搅拌并浸泡三天,使鸽粪中的氨(软化剂主要成分)充分稀释于水里,再把皮革放入鸽粪水中浸泡,每隔30分钟就要用脚踩一遍,视订购商所需柔软度来决定时间长短,多数要踩5-6次才能取出晾晒。
晒干后要马上开始第三步上色,上完色后的皮革要熨平再暴晒,这样的皮具才会出现天然纹路,供设计师与皮具工厂分拣合适部位制作对应皮具。
所有染料全部由本地植物构成,其中红色提取自罂粟花、橙色来自指甲花(凤仙花)、黄色来自藏红花、绿色来自薄荷、蓝色从靛蓝提取,使用量最大的是棕色,几乎全部提炼雪松。据说摩洛哥的北非雪松已经被砍伐的所剩无几,如今在考虑种植或直接从阿富汗进口。
由于制作工期很长且步骤繁琐,所需皮革工人的数量也很大,看似不大的工厂却聘请了上百名工人,据说从事这份工作的菲斯人,多数都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有些师傅甚至老练到仅凭经验就知道加多少水和染料。
菲斯另一大行业是纺织品,虽说工艺没有伊朗那么精湛,但胜在使用天然染料和棉纺布,以及极具阿拉伯文化的各种图案,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不低。
《摩洛哥多元文化》一书有详细记载,菲斯棉纺业的历史比皮革还要早远,公元40年罗马帝国攻占摩洛哥后曾大力推广纺织业,此后又被融入阿拉伯工艺,具备快捷、成品率高等特性。所以,几乎每个菲斯女性都会织布染纺,家家户户都挂着各式染布晾晒。
金属、琉璃和木制手工艺品约有7万从业者,遍布在菲斯新老城区的各大市场与巷道角落内,相比前两两者而言,这个行业的门槛和收入都更高,使得这些师傅对游客都没有什么热情可言。
菲斯人有“衣物皮具皆随意、唯餐厨用具不凑合”的习俗,越是讲究生活品质的家庭,越是在意餐具厨具的品质,或许,这些师傅的冷漠就是被惯出来的吧。
与其他摩洛哥城市一样,菲斯虽然没太多游客,但针对游客的“小偷小摸”现象也不少,尤其是火车站、公交站、市场等游客集中的区域,偷手机和顺包的事儿比比皆是,偷不到的甚至还会直接上手抢,这类现象主要发生在单人女性身上。但除此之外,菲斯还是座很值得游览的城市。
菲斯物价比摩洛哥几座知名城市要低,这或许是受游客青睐的主要原因,农贸批发市场(也有零售)的价格便宜到舍夫沙万人宁可坐6个小时的巴士,也要一周来一次大采购。其中又以水果、腌制品和果酒的价格最低,之前遇到的比利时主持人就在市场里大呼小叫:原来,用比利时一杯咖啡的钱可以在菲斯吃一天水果,还不带重复的那种。
菲斯的小吃品类不多,夜市美食街大多数都是常见的烤肉与各种烤饼,最具特色的是北非独有的烤蜗牛,但很多游客又不太敢吃,厨师经常会当着食客的面把鲜活的蜗牛煮熟灭菌,再把可食用部分串成排再烤,撒上各种香料后的口感跟烤螺没什么区别,本地人最喜欢的吃饭是文火慢炖煮蜗牛浓汤。
最值得推荐的一道菜是陶罐煲羊肉,制作过程最少要12个小时,期间要加3-4次羊骨汤,直到香料草药被汤汁煮烂为止,罐盖打开时肉香迎面扑来,令人食欲大增。与中国吃法不太一样的是,菲斯人不怎么爱喝汤,当地人认为汤汁的营养都被羊肉吸收,所以吃肉才是最正确的吃法。
另一个值得推荐的小吃就是各种果汁,个人感觉血橙汁最好喝,也是本地人最爱喝的一种果汁。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在街头摊贩还是夜市,一定要选有编号的摊位商铺,代表是消过毒的、有经营权的正规摊铺。果汁选用矿泉水来兑制,比例大概是一瓶水和三粒血橙,一大杯只要5-8迪拉姆(约3.7-6元人民币)。
自由行游客需要注意,菲斯素有“迷宫城市”的称号,仅古城内就有6000多个巷道,游客初临极易迷路,官方数据是每年5000人报警求助。因此,游览前切记带上酒店名片或拍下标志性建筑的照片,以免迷路影响行程。
摩洛哥素有“骗子比羊毛还多”的说法,多数都集中在街头行骗,所以,自由行游客最好不要搭理过分热情或主动搭讪的人,单身女性尤甚。再者,参观景点最好问清楚,很多本地人会以免费的噱头带游客上顶楼欣赏皮革工厂,最后却要收费或强卖纪念品等等。购物之前务必砍价,我的忠告是:能砍多少砍多少,不用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