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大凌河口湿地修复初见成效 野生丹顶鹤在全球最南端自然繁殖地成功孵化

2022-05-07     锦州发布

原标题:锦州大凌河口湿地修复初见成效 野生丹顶鹤在全球最南端自然繁殖地成功孵化

碧水蜿蜒,苇海无边,鸥鹭纷飞,鸟鸣啾啾……一走进锦州大凌河口湿地——全球最南端丹顶鹤自然繁殖地,美丽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5月6日,记者跟随市林业和草原局、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冒雨进行了实地探访,见证了昔日荒滩变成候鸟天堂的生态传奇。如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在这里成功繁殖、孵化,这在十余年来还是第一次。  

4对丹顶鹤在大凌河口湿地繁殖

6日7:50左右,东方华地城湿地公园烟雨蒙蒙,苇绿水清,亭榭染翠,不时有一群群鸟儿在天空中振翅翱翔。“看,那儿有一对丹顶鹤,巢就在小岛上。”东方华地城负责人一路为大家做导引,只见一只雄丹顶鹤在芦苇丛中悠闲觅食,在碧水环绕的自然小岛上,另一只雌丹顶鹤静静地趴在巢上,专心致志地孵化。

“它们轮流孵化,一天三次,丹顶鹤孵化期一般为32天,预计5月9日幼鸟就可以破壳了。”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余炼告诉记者,在那边草垛后,还有一对丹顶鹤,另两对在湿地深处,每对丹顶鹤活动半径3公里,互不侵犯。

2021年12月,余炼在大凌河口日常巡护中发现,前期迁徙经停的31只丹顶鹤已南迁,仅2只野生丹顶鹤留此越冬。协会立即组织志愿者巡护,在连续5个多月的持续观察中,发现丹顶鹤在越冬季有求偶、筑巢行为,越冬区域完全在东方华地城湿地公园内,它们主要以温泉出水口处的鱼类和芦苇为食。4月8日,鹤泉湖南侧苇塘小岛上有一只丹顶鹤趴在地上孵化,巢内有两枚白色卵。截至目前,在东方华地城发现丹顶鹤共4对,一对已破壳2只幼鸟,两对正在孵化中,一对在苇塘筑巢。志愿者将继续严密对其进行巡护保护。

丹顶鹤成功繁殖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有关资料记载,锦州大凌河口和盘锦的辽河口曾经是丹顶鹤最南端的自然繁殖地。直至2008年,凌海仍然有丹顶鹤自然繁殖记录。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辽河口和大凌河口不再能观察到丹顶鹤的自然繁殖。

据余炼介绍,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保护联合会的同步调查记录,完全在中国繁殖和越冬的丹顶鹤西部种群,只剩下450只左右,是在中国生活的9种鹤中保护形势最严峻的1个鹤种。丹顶鹤繁殖能力较低,每巢仅产卵2枚,雏鸟成活率也较低。

丹顶鹤对繁殖地环境要求严格,要有足够的食物且生物多样性好,周围物种以原生态为主,对安全性要求特别高。余炼表示,2022年春季,丹顶鹤在锦州自然繁殖的恢复,是丹顶鹤全球最南端繁殖地开始恢复其繁殖功能的一个开端。说明这里的生态修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在全国湿地修复中也是很好的范例,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已引发几乎全国鹤类专家的关注。目前这里已具备丹顶鹤繁殖的基础生态条件,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已赶来,将开展土壤采样工作。

昔日荒滩今成候鸟天堂

东方华地城位于凌海市大有经济区,大凌河入海口附近。东方华地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荒滩,长期受海洋潮汐侵蚀,土地盐碱化严重,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差。在市政府和林草、环保等相关部门指导下,锦州华地集团十余年来持续进行湿地修复,人工栽种芦苇和碱蓬草使湿地连片,每一个区域可以独立控制水位,让这里重新适合丹顶鹤繁殖,保障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锦州能够更好地栖息生活。

如今,昔日荒滩已变成候鸟天堂,湿地面积22平方公里。大家一路探寻中,不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飞过,白鹭、池鹭、苍鹭、黑翅长脚鹬、蛎鹬、凤头鸊䴘等令人应接不暇。余炼告诉记者,在这里曾观察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性濒危动物东方白鹳最大的群有5000多只,超过了这一物种的50%。

市林草局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保工作,锦州野生动物保护由林业局和其他部门共同来做,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领导下,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锦州鸟类资源越来越丰富。2015年大约为260种,近几年环境不断改善,去年鸟类有300多种。这与社会力量、广大人民群众的爱鸟热情、爱鸟意识提高密不可分。尤其是一些社会感比较强的企业参与其中,对凌河口湿地、栖息地进行了这么多年的精心保护,大凌河口湿地有不少珍贵鸟类在这里安家、繁殖,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有几巢已在这里繁殖,这是生态环境变好的一个象征。鸟类在一个地区的数量、种类是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晴雨表。下一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里的鸟类会越来越丰富,生态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编校|周丽 赵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4c9198101c4e5162cd7904dd6a96c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