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祸根”被揪出,比吸烟危害还大?很多老人都爱吃,早了解

2024-06-05     39健康网

张大哥今年57岁了,年过半百后就格外注意养生,每天都要走路锻炼,但唯有一点,就是这个烟戒了好几次也没戒成,后来就放弃了。

半年前,张大哥突然感觉肚子胀得慌,刚开始还以为是吃错东西了,就自行买了点胃药服用。但断断续续吃了几个月,情况一直没有好转。

直到这段时间,大便也出现了问题,排便次数越来越多,有时一天要上个三、四次厕所,体重也随之急剧下降。张大哥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去到医院后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

腹泻腹痛在生活中很常见,大部分人都当这个是消失,但正是因为常见,才容易忽略它也可能是癌变的信号之一。

一、“癌中之王”胰腺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胰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外分泌器官,其外分泌功能是分泌胰液到消化道内,促进身体对于脂肪、蛋白以及糖等物质的吸收;内分泌功能则是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胰腺藏在腹部深处,前方有胃肠道以及肝脏挡着,早期患癌症状不典型,以至于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发现时机,一经确诊就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在临床上,胰腺癌又有“癌王”的称号,大部分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期不足1年。想要发现胰腺癌,需要依靠专业的手段进行筛查,特别是45岁以后,是疾病的高发期,可以将胰腺筛查纳入体检。

针对胰腺癌,目前最为常用的筛查手段为CT核磁,不过需要使用胰腺专用CT,普通CT可能漏掉一些情况。

胰腺癌也有一定的“青睐”人群,如肥胖、2型糖尿病、慢性胰腺炎以及家族内有病史的人群,这类人群要尽早进行筛查,最好将筛查的年龄再提前10年。

二、出现4种异常时,可能是胰腺在“求救”

胰腺癌是个进展十分迅速的癌症,但其起病十分隐匿,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内指出,出现4种表现要高度警惕是胰腺癌。

1.腹部不适或腹痛

该症状多为胰腺癌的首发症状,患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多为钝痛、胀痛,很容易与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相混淆。如果病灶处于胰液出口的话,进食会让症状加重。

2.消瘦和乏力

80~90%的患者在罹患胰腺癌初期会有明显的消瘦、乏力症状,这与肿瘤病灶对身体的消耗相关。

3.消化道症状

肿瘤病灶阻塞胆总管下端、胰腺导管时会让胰液和胆汁无法顺利进入到十二指肠内,进而会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出现。

部分患者还会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而出现频繁的腹泻症状。

4.黄痘

胰头上存在病灶会导致胆道出口阻塞,进而会引起异常的皮肤黄染症状出现,同时还会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症状。

三、胰腺癌“幕后黑手”被发现,比吸烟还危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网上种说法“油炸食品才是胰腺癌的祸根,比吸烟危害还大”,还配上油条、炸丸子之类的图片,理由就是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热量,长期摄入对胰腺不好。

老实说,高脂肪饮食确实和胰腺癌发病有相关性。

但事实上,吸烟仍旧是诱发胰腺癌发生的首位危险因素,吸烟人群罹患胰腺癌的风险较不吸烟者增加了1.5倍,随着吸烟量的增加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有学者认为,吸烟诱发的肺癌占总发病人数的占 20%~30%,只要戒烟就能降低患癌的风险。一些长期吸食二手烟的人,患癌风险同样会增加。

既然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风险增加相关,那吃素不就好了吗?长期吃素对预防胰腺癌有作用吗?

答案是否定的,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身体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B摄入不足会导致糖、脂肪代谢异常,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四科主任金川医师提醒,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可以说不良饮食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但不能断定某种饮食方式必然会诱发癌症,这是不科学的。

想要预防胰腺癌发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掉长期高脂肪的饮食模式、吸烟、只吃素等,要注意保持膳食均衡,什么都吃、但什么都不多吃,这才是健康的方式。

参考资料:

[1]《“癌中之王”胰腺癌怎么预防?超过这个年龄段一定要筛查!》.健康时报 2022-03-11

[2]《胰腺癌是最“内向”的癌》.央视网 2023-10-28

[3]《不可不知被称为“王中之王”的癌症:胰腺癌》.人卫健康 2021-02-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3b045cf29f93b48c63fea8920d18c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