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281期:西征
文/王事情
封神大战后,阐教二代精锐5人,一准圣四金仙大举进入西方,且都取得了不俗地位。燃灯,在阐教为众仙班首,去西方后为佛祖源流;惧留孙,入释成佛,为拘留孙佛;文殊广法天尊,成为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成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成为观世音大士。
五人为何弃绝阐教而皈依西方,向来众说纷纭。
有阴谋说。据《老子化胡经》,老子出函谷后西渡流沙,持如来节,在西域化胡为佛,佛教即其道统。这个故事也为封神原著所取,老君玄都洞外有一联写道“又将胡人西度出函谷”,已经透露了他的身份。元始殚精竭虑的算计,才取得了封神大战的胜利,但极有可能是为大师兄作了嫁衣。老子每次下山,都一副不得不来的勉强样,无论是宏观布局还是微观布置都是元始张罗,但恐怕这一切全都是伪装,真正被骗过的,正是枭雄元始。
有叛教说。网文《佛本是道》给出了三个理由:1、元始教徒遵循老子无为思想;2、十二金仙在黄河阵中被去了胸中五气、顶上三花,法力大减;3、西方得女娲相助,有大兴之势。所以五仙叛教实属趋吉避凶之举。
但在读过原著后,会发现这些理由没一个站得住脚:1、元始一世枭雄,在与老子的互动中一向占据主导,又怎会遵循什么劳什子无为而治?2、十二金仙确乎在黄河阵中遭厄,然而燃灯从未被削三花,文殊也在万仙阵中被准提复开三花,另外几人,万仙阵结束后,元始令其重修本命,又成真仙。3、西方教之兴,并不需要女娲,原著数次提到“千年后再见佛光”,关键人物中有接引、法戒、毗卢仙,根本没女娲啥事。
有征服说。这是我个人作出的推测,主要依据是:假如把西游看成后封神时代,那时西方二圣接引道人已成灵山一船夫,准提道人已经不见踪影,燃灯的地位排到了第一。这证明,可能有一场圣级大战,造成了二圣殒落及燃灯崛起,并使西方教以“佛教”的名字出现。
抛开那些刀光剑影和勾心斗角,本篇还想提出一个利益交换说。封神榜上有一个样本,和五大弟子非常相似。
这个样本就是四大天王。封神前,他们叫魔家四将,继张桂芳、鲁雄之后征西,一战败四贤八俊、金木哪三吒,周师战死一万余,损兵折将。
魔家兄弟有多厉害呢?他们欲将西岐旋成渤海,竟引得元始天尊亲自出手。但元始只管救急,并不肯像后来黄河阵一样悍然出手,干掉这个打得周家丧师辱国、闭城三月的魔家四将。
那是为何?
一方面或许是时候未到,相信小辈能搞定此些许麻烦;另一方面,恐怕是元始确实不愿意杀了四将。
事实上,魔家四将从一开始就不在元始的必杀名单上,原因就是,号称“封神榜上无人不打”的打神鞭压根就打不了四人:
此鞭只打的神,打不的仙,打不得人,四天王乃是释门中人,打不得,后一千年,才受香烟,因此上把打神鞭也被伞收去了。
可是这个解释就是句什么也不顶的废话:姜子牙封神之时有魔家四将名讳,白纸黑字的写着封四人为四大天王之职,这便证明他们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而打神鞭的设定就是:只要你是封神榜上的,就肯定能打你。
能打而打不了,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是哪呢?原因还是出在“释门中人”四字上,无独有偶,四人封神词中,首要任务也是“辅弼西方教典”。
西方是谁做主?都知道是接引和准提二位教主。这两位圣人和元始的关系是很好的,不久,准提就会来中土行走混个脸熟,而在诛仙、万仙两大天翻地覆之战中,西方二圣也即时出现,帮了元始一个大忙。
大人物之间没有一见如故,有的只是互利互益上的朋友关系,元始要拉实力与自己一般的两大圣人助拳,不付出一些东西怎么可能!
他至少付出了以下:
1、3000有缘人。万仙阵中,接引道人打开乾坤袋,尽收那三千红气之客,书称“有缘往极乐之乡者,俱收入此袋内”。这些人构成了灵山大比丘众、诸大菩萨了及诸天龙八部、鬼神、人非人等的坚实基础。
然而这些人本是截教弟子,即使通天垮了,也应该道门内部消化才是,西方教有什么资格收走?
接引之所以有恃无恐的收人,自然是得到了玉虚同盟话事人元始的默许。若非鸿钧下山,制止了西方教继续投机摘桃子,元始不知道还会付出多少!
2、5大弟子。虽有3000人打下底子,但能够抛头露面代表西方教的信仰征服四域之地的,除了孔雀明王外,却是一个也没有。这种人才必须要早就成名的金仙或准圣级高手才堪胜任,左手持剑,右手持橄榄枝,每至无主之地,接受信仰者便赠以橄榄枝,不接受者便利剑出鞘,展开征服。
5大弟子入佛千年后,燃灯及拘留孙成佛,三大士成为名号响彻千年的菩萨,已极其完美的证明了其能力。
3、为西方教看中的人才留下后门。打神鞭无神不打,却奈何不了七个人:包括魔家四将、马元、孔宣及法戒,这七人后来无一例外,全都进入西方。这岂是巧合?
元始既然能祭炼出打神鞭,威慑所有上榜之人,又怎会制造不出功能些微完善的“打仙、打人、打佛”之宝?
所以,我们只能把这理解成他故意为西方之人留下的后门。
封神后,元始五大弟子为何去了西方?打神鞭打不了的四大天王,封神后仍进了西方的结局,已经预示了一切。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