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说心里没有任何的负担,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之类的词汇和原音再现这个牌子似乎是从来都不搭边的,但他们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一个国产HIFI老牌劲旅了,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开始积累了不少忠实拥趸,也拥有了更主流的HIFI圈经销商、并频繁亮相展会等,也有了他们的正式商标“KingMelody”。虽然最新旗舰黑海皇已经是一副售价来到25800元的塞子,但截止到我这篇文章问世的时候,它已经来到了生命周期的末期,限量88副不剩几个编号能选了,我作为“77”号的持有者,以用户的角度来说说我对黑海皇、以及对原音再现这个品牌调音审美的看法。
说起来卡卡西老板真的是挺佛系的,他虽然懒得在网上天天发什么技术底蕴、调音理念什么,但在线下一聊到产品就妥妥的开始话痨模式,用他独特的山东淄博口音描述着产品“难产”过程中的辛酸苦楚、同时也会分享问题攻克后的喜悦。另一个佛系的点在于,如果是我这种带有所谓媒体身份的人想去买原音再现的产品,大部分品牌其实是恨不得隔天就给我发货的,而卡总这边鸽了几个月,一直是在优先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而且我这副临制作完毕时,还特地打电话给我道了个歉,说我的订单又被经销商插了个队。
黑海皇这个型号之前,原音再现也在万元档发过力,我有认识不少烧友买过他家的终结者、黑骑士,这两个型号算是他们往主流发烧友市场发力的不错尝试,尤其是后者黑骑士,而终结者的话,我个人认为其实一定程度上有些背离原音再现这个品牌的调性,声音有些刺激了;后来的KM22海妖其实是一个我非常推荐的型号,人声毒性极强、很有原音再现的底蕴传承,同时素质在大几千那个档位绝对也是佼佼者,只可惜这个档位本身关注的人不那么多,也并不是主流品牌发力的“内卷价格区”。
而黑海皇本身,我认为是一个对于原音再现、或者说“卡卡西”老粉来说的圆梦之作,它让我回忆起当年第一次听黑武士的时候脑子里曾脑补过的一个“究极体”,它汲取了过去这些作品里绝大部分的精华部分,而且在硬素质方面也是一个在2-3W档靠得住的、部分单项指标甚至达到顶尖的水平。虽然归根结底,黑海皇还是一个以流行人声为主要表达方向的产品,但我觉得主理人卡卡西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短板在哪里,如果用一个绝对大众的眼光去看待原音再现的产品,自然是有不少缺点可讲的,但这又回到我之前经常强调的一个观点来,黑海皇这个价位的东西本身卖的就是一个【审美共鸣】,我虽然并不推荐大家盲狙,但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告诉你,它是不是一个适合你的塞子,拔草或解毒也是一个我期望的结果。
黑海皇是一个单边15+2的单元配置,15动铁和2静电,印象中这也是原音再现首次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除动铁以外的其他单元,而他们对于静电单元的使用比较保守,只是起到补充一点泛音和延伸感的作用,并没有希望去打造所谓的“静电味”。而大家应该知道本身2颗声扬静电单元就已经占不小体积了,更别说还有15颗动铁单元,但黑海皇的体积却出乎预料地小、佩戴感受也极为的贴合舒适,是我戴过的公模里数一数二的人体工程学设计。
为了控制体积,他们想到了UH-60黑鹰直升机的制造工艺,也就是碳纤维外皮+钛合金骨架,这还真不是打嘴炮而已,黑海皇的内侧外壳厚度只有夸张的0.5mm,使用了锻造碳纤维工艺,锻造碳纤维的优势就是内部像钢筋一样互相连在一起,强度比普通的、切断过的碳纤维要高很多,再加以钛合金外圈进行和面板的连接固定,既薄、又保证了足够的腔体刚性。巴西玫瑰木的面板本身也是一个常用于乐器制作的材料,具备良好的谐波特性,表面经过了类似釉面的处理,保留了木质感、又很有光泽度。虽然说黑海皇在声音表现和价格定位上并不存在什么背刺老用户的说法,但这外壳工艺我相信着实会让之前的终结者、黑骑士用户所羡慕的,单元一点不少、体积重量还大幅度缩减了。
至于我为什么之前没有那么狠吹黑海皇,而是在某次展会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的“劝退文”,其实和黑海皇一开始标配的原线有关。黑海皇标配的是一根之前被原音再现拿来单独售卖的海皇线。如果从流行人声的角度而言,原线也在许多层面已经具备顶级的表现,是原音再现精心搭配过的,非常适合用来补足声音的密度和人声的情感表达,当初在KM22上就领教过这根线的风采。在搭配这个线材的时候,声音的中低频能量感会更加集中一些,而且声场虽然巨大,却缺乏纵向的空间和深度,如果用一个【准三万元】的素质去衡量的话,我认为原线的黑海皇素质是不够全面、或者说杂食度不够的——但即便是原线,在上市后也收获了原音再现老粉们大量的好评,所以其实我非常理解他们喜欢的点在哪、但不代表我个人对黑海皇有多么高的认可和推崇度,只是会把它作为一个“小众推荐项”。而“三叉戟”这根无氧铜线材的问世,让黑海皇的声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我在上海展时发现的意外之喜,促成了我购入黑海皇的这一决心。
那肯定会有人说,还得额外花3990元买一根升级线,这不冤大头吗?其实黑海皇原本的配线就是一根“升级线级别”的线,你可以用作他用、也可以选择不去购买这根三叉戟,毕竟风格有所区别,而三叉戟这根线的存在,是让黑海皇的声音更具修养、更往“中正”去靠拢一点的,注意这里我不是在表达黑海皇中正,而是说三叉戟的线带来的一个提升方向。另外,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其实很多纯听人声的用户对于高频的极限延展、大动态、以及声场纵深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有时候也会把能量淤积感当成是氛围的一部分,虽然这些话挺起来挺冒犯的,但我也只是说个自己的经验之谈罢了。
先抛开两根线的区别,讲讲黑海皇的声底部分。
负责任地说,黑海皇的部分素质是达到了耳塞中的极限的,尤其是【全频段的密度】和【饱满型的巨大声场】。前者自然好理解,但这个高密度是建立在非常“平衡”的衔接处理上,我这里强调是平衡、而不是均衡,因为很多多单元的耳塞会给人“某部分频段能量感更集中”的感觉,但是黑海皇的三频分布、结像的形体感呈现、声音能量感的发散情况都是很均匀的,共同点就是扎实、沉稳,混响的分布也是高中低频均涵盖得比较自然,一耳朵的好氛围、一耳朵的厚密感,这一点对于我个人审美而言是非常讨喜的,那如果你本身喜欢带点锐度、线条偏小的塞子,那么黑海皇应该不是你的菜了。
对于声场的营造,就随身产品而言,我一直更喜欢一个“填充型”的表达,也就是结像要丰满、声场内部的元素要在听觉上显得丰富一些,不喜欢过小的结像、偏空旷的那种空间回放,但有时候因为人耳的掩蔽效应、或者录音本身的特性,饱满型的声场反而会给人一种声场内部元素堆积、声音拥挤的感觉,但黑海皇在这一点方面处理的极好。黑海皇它偏厚、偏大的结像形体感,建立在了层次感能拉开、本身的硬规模也足够大的前提下,虽然说总体还是一个边界感较为清晰的声场,但它其实优势恰恰是Live类的曲目,空间混响的回放很充沛、音浪感够强,我经常拿黑海皇听张学友、张敬轩的各种Live停不下来。
在人声音色方面,黑海皇的关键词就是【醇厚】,而且这个醇厚并没有削弱它演绎女声的毒性,虽然说它在听一些轻快活泼的日系ACG女声时确实少了点活泼感,但它的优势就是把不同类型的人声都表达出属于它自己的那份厚润感,尤其是适合港台抒情、爵士、民谣类的曲目,人声的气息有一种扑脸的清晰感,喉音部分的颗粒感晕染十分撩人。如果是在标配线的表达下,人声的低音部分会稍显淤积、更加厚实,我更喜欢三叉戟这根无氧铜线的人声,那种极高的密度被“化开”了一些,气息也吐的要更远一些。但注意一点,黑海皇本身是保留了轻微齿音的,在高阶器材里,齿音往往是必留项而不是必砍项,大家可以通过搭配的方式削弱齿音的听感,但它的齿音本身控制的也算不错就是了,达不到刺耳的程度。
不论是原线还是三叉戟线,黑海皇的两端延展都没有给人特别“极限”的感觉,它更注重在基音的部分做到扎实、高密度,极低频的表现要优于极高频一些,也能够让它胜任一些OST曲目、或者重口味一些的金属、摇滚。三叉戟这根线的低频会稍显轻盈、但纹理细节更足一些,但我更喜欢的是它的高频其实并没有传统铜线的HUFI感,而是具备很好的向上延伸程度的,也把黑海皇的声场纵向高度拉的更开了一点。如果你要问我它能不能听古典,我认为基于三叉戟这根线的前提下是可以的,而且是偏大编制一些的“古典俗曲”,比如马勒2、德9这种类型,听室内乐、或者一些Solo的时候,黑海皇的声音确实是扎实远大于了活泼,高频鲜活度不够,铜管乐可能尚可,但是木管、小提琴的表现就显得缺乏光泽度了一些、速度感也不强。但你要说在低频力度、空间感、大动态表现上,其实黑海皇的这些素质表现即便放在三万档也是优秀的级别。
在搭配特性上,黑海皇本身是一个不怎么吃推力的东西,据官方说目前是AK用户居多,那确实AK家族普遍精致的音色确实和黑海皇是互补的,那我个人而言也会喜欢用P6pro这种R2R机器、或者金砖2这种和它“互相促进”的机器,来进一步把它的韵味释放得更开一些。我个人并不建议搭配类似R6Pro2、山灵M7这种接近监听还原向的播放器,并不能够在中低频的部分处理好黑海皇的能量淤积感、而且会削弱原本的韵味。此外还有一个非常惊喜的组合,那就是近期的山灵M9Plus,它居然是我听过把黑海皇的高密度“化开”的程度最好、还完美保留声音厚润感的一台机器。
印象中我很少写一个耳塞能达到这个篇幅了,我也可以在结尾大方表示这是一篇比较主观的、我个人视角比较多的文章,这确实是一副我平时除“参考级设备”以外我会愿意拿来听听人声、爵士的塞子。我大部分的文章其实想的是更多地从“广大用户”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塞子,虽然我也这么做了,但不论是黑海皇的美誉度来源、还是我自己潜水的诸多交流群的话题度,它依然是一个原音再现家“粉丝向”的作品,没有打入到太广的发烧友视野里去。但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们未来在线下门店或者展会上看到一根搭载了黑色编织线的黑海皇,可以再给它一次机会听听看,虽然可能已经快卖完了,也是这根升级线的诞生让我有了提笔的想法,它虽然还是没有得到大范围的话题度,却让我感受到了原音再现这些年的审美累积、进化,以及和我的部分听歌口味产生了碰撞。原音再现的产品可能从来都不是同价位最“强”的,但在它自己的领域里,它确实是达到了一个极致的程度,需要考虑的,无非就是它的风格戳不戳你胃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