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誓死反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在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不少感人的事情,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失误。比如1938年在长沙发生的那一场惨绝人寰的大火灾……
长沙城陷入火海,3万平民丧命
1938年10月25日,湖北武汉沦陷。武汉会战国军失败之后,武汉的机关、工厂,以及大批难民和伤兵涌入长沙,使得长沙成为了武汉之后下一个岌岌可危的城市。
该如何处理长沙这一棘手的问题?蒋介石想到了李宗仁曾提过的“焦土抗战”战略思想。所谓“焦土抗战”,就是说当敌军进入城郊30华里以内的时候,实行焦土政策,一方面积极防御敌人的进击,确保城内的军民能有足够的时间逃离,另一方面则是避免政府的军用物资被敌人窃取。
于是,同年11月11日上午,蒋介石密令湖南政府主席张治中:在长沙陷落时,焚毁全城!
张治中随即找来警备司令和省保处长密谋焚城计划。在计划书中明确指出,弃守之前长沙市内所有不准备运走或无法运走的物资全部焚毁,并于11月13日凌晨进入准备位置。
看似这一计划进行的准确无误时,长沙城内却谣言四起,说日军已经突破新河,马上就要进城了。放火队听到消息,也慌了手脚,纷纷放火,比计划时间还要提前,使得城里的老百姓都来不及反应,大火已经快速蔓延,很快整个长沙城陷入了火海。
这场大火最终导致了长沙城内30000多名无辜百姓的死亡,全城有90%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达到10亿元。大火还毁灭了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物古迹,地面文物全都毁于一旦。
长沙和斯大林格勒、广岛、长崎这三座城市,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烧毁最为严重的城市。
大火间接促成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大火给长沙带来的严重损失是在计划时就能够预估的,但是,国军当时却没有想到,这场大火也使得他们“因祸得福”,获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先前提到,大火突然的发生是因为谣言四起,说日军已经过了新河。实际上,当时日军只是过了新墙河,距离长沙还有100多公里的距离。等到他们到达长沙时,城中变成了一片废墟,不仅没有金银财宝可以搜刮,就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日军有点举棋不定,这样的长沙花力气去打不值得,但他们也没有办法撤退,导致大量兵力被困于长沙附近,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派飞机在长沙上空拍照,在广播和报纸上渲染,极力挖苦长沙这样的惨状。
而此时,第9战区司令薛岳却抓住了这次机会,带领重兵层层防御,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先后采用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等作战方法,调动了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一直将日军逼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这次战役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在薛岳的带领之下,第九战区主力消耗了大量日军、装备,振奋了我军士气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4年,日军为了挽回东南亚局势,集结了东北、华北51万的精锐军队,在中国发动了“一号作战计划”,试图打通大陆交通线。而长沙,就在这次计划中沦陷。若不是当年的那场大火,1944年的悲剧早在1938年时就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