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横扫欧洲只用了8万左右的兵力,但是他们最难打的却是国土最小的南宋,而且出动兵力数量绝对惊人。在蒙古人灭南宋的过程中,有两个地方最难打,一个是四川的钓鱼城,蒙古军队硬是打了36年,而且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下被杀,都没打下来,最后还是蒙古答应不屠城,才逼迫钓鱼城投降,蒙古才算胜利,可以说胜得非常艰难。
而另一个则是湖北的襄阳城,但是要说蒙古军对这两个城市的用兵程度,肯定还是襄阳城更胜一筹,蒙古陆陆续续对襄阳出动兵马达到百万,死伤数十万人,来来回回,对襄阳累计强攻了38年之久,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38年里,蒙古军队多次占领襄阳却很快就被夺回,要说钓鱼城是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那么襄阳是因为什么呢?
襄阳是除湖北武汉外,湖北的第二大城市,自古就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等称号。可见襄阳的战略地位是多么重要!蒙古人也了解襄阳的重要性,下定决心,不拿下襄阳,誓不罢休,更重要的是,拿下襄阳,南宋基本就唾手可得了。当然,襄阳城的城防也是当时世界最坚固的,坚固到什么程度呢?襄阳城由南宋孟拱亲手设计,在孟拱之前,历代名将都非常注重襄阳城防的建设,不断地加固,襄阳城墙高大宽厚,虽然襄阳城的城墙屡次被破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襄阳城有着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现在的襄阳城仍旧可见,宽度平均足有200米,这成了襄阳城最强力的屏障。
襄阳护城河至今犹在,河非常宽
襄阳已经被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而且蒙古人以骑兵战斗力为主,缺乏水战经验,而且连船都没准备,面对襄阳宽阔的护城河,几乎是毫无办法,而南宋军队则有大量的水军,可以从水上运输补给,所以蒙古人打了好多年都没有效果,就算是蒙古军队占领了襄阳城,他们没有水上补给,很快又撤走了,南宋军队就会再次占领襄阳。
不幸的是,襄阳一直几乎没有援军,因为南宋奸臣们一直欺瞒皇帝,说襄阳没有问题,襄阳被围困的最后五年,南宋皇帝都不知道,是多么的悲哀。更可恨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叛徒,蒙古军队打襄阳会更艰难。后来宋军降将吕文焕在蒙古攻打襄阳过程中,为蒙古军队帮了大忙,他告诉忽必烈,攻打襄阳,必须依赖水军,忽必烈懂得了水军的重要性,吕文焕帮助蒙古军队建立了水军部队,后来结合陆军,一举击溃了贾似道的南宋水军。而且蒙古人当时学习了来自中亚的阿拉伯人的技术,造出了“回回炮”,拥有巨大威力,这种回回炮其实是一种投石机,射程很远,当时蒙古人在襄阳城外造了数千个,史料记载把蒙古人把襄阳城外的石头都打光了,稍微大一点的石头全部都射进了襄阳城内,把襄阳城打的千疮百孔。
蒙古攻打襄阳,投入大量投石车
蒙古还用沥青点火,用投石车发射,襄阳城内到处着火,对襄阳士气影响很大。后来护城河和城防都破了,襄阳就守不住了,最后被蒙古人攻落,但是襄阳城被攻破时已累计坚持了38年,襄阳陷落后,第二年,临安陷落,谢太后和宋恭帝投降。虽然后来文天祥、张世杰、陈宜中等大臣坚持抗元,但是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襄阳能抵抗如此之久,襄阳人民顽强的意志不可忽视,面对蒙古人的进攻,襄阳城内的军民同仇敌忾,清除城内的奸细,为军队准备粮食,当时襄阳城内的粮仓储备了足够围城几年之久的粮食,襄阳人民没有畏惧,没有胆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襄阳保卫战
几百年后,日本人发动了七七事变,襄阳城再次要面对日军的进攻,如果说以前靠的是护城河和坚固的城防,那么抗战时期襄阳靠的主要就是人民铁一般的意志和将领的爱国之心,在抗战之中,日军曾经两度占领襄阳,但是最后都被迫放弃,因为中国军队拼死作战,毫不畏惧,在襄阳地区发生的枣宜会展中,中国将军张自忠壮烈殉国,也成了中国抗战中死亡的最高级将领,最后中国军队顽强奋战,最终夺回了襄阳城,襄阳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屹立不倒,靠的还是中国军民的不屈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