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个小学能有多难?入学资审的坑太多了,一不留神就没学上了

2020-06-29   荣荣妈养儿记

原标题:孩子上个小学能有多难?入学资审的坑太多了,一不留神就没学上了

这两天,对于家里有上大班的家庭来说,可能是最忙活的,因为正值幼升小的资审阶段。李大荣不巧,今年9月份要上小学,所以我恰好是幼升小热锅上的其中之一蚂蚁家长,只要录取通知书没拿到,就会一直焦虑。

我猜号里的好些宝宝都比大荣小,所以可能还没有遇见到这样焦头烂额的情况,所以今天写这篇文章才会显得特别有用。我现在就特别的后悔,关于孩子上小学这件事为什么没有提早一年的招生季去了解,现在就弄得很被动。

我总结了一下今年幼升小资格审查时我遇到的各种问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提早做好孩子的入学工作。

声明一下,荣妈下文说的政策主要指的是西安市的入学政策,不同省市肯定会有区别,但是它的参考意义不在于政策,而是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未雨绸缪。

幼升小全面收紧

要说今年的疫情,耽误孩子上课是其一,对于我们这批家长来说,往年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了,今年才开始资料审核,可见招生形势的严峻和紧张。

再者,今年的入学政策相较于往年来说可能是史无前例的严格,据我所知,今年我们所居住范围内的小学,招生名额比起往年普遍锐减!

比如去年招6、7个班的,今年年只招5个班,往年一个班的孩子都要在55人左右,今年每班只招45人。有些传统大校,入学名额的缩水率就更高,甚至一少就少两个版,上百号人。

这是荣妈拍下的某小学门前的招生公告,上面赫然写着只招收5个班,225人,平均一个班45人。最下面的红线处也请看一下,根据户籍的性质不同,资料审核登记的地点是不一样的。只有户房一致的孩子才在学校登记,集体户是在街道办事处,户口外地的就是去教育局,分类登记资审也能看出政策倾向性,此处留个白,我们后面还会说。

因为各校入学名额锐减,所以入学资审就会变得特别严格,有些往年可以,今年就卡你的条件,让你没脾气还要搞一肚子气。

再者,今年是公办民办一起招生,由教育局统一管理,公安局监管,民办电脑随机摇号,会全程录像,邀请纪检监察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学生家长代表全程监督,并委托公证机构公正,说实话,可能眼下学校也是很懵逼的,第一次搞这个,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套路呢,只能配合教育局在招生,照章办事,杜绝一切违规操作,想要捞偏门的,今年就不可能了。

而且今年现实第一年锁区摇号,“锁区”这就意味着,谁也不能跨区上学了。

往年不乏有那种不知道怎么运作的,房子和户口在一个教育质量不太好的区,但是为了追求好学校到另一个教育质量好的区入学的情况,今年基本不可能。同一个区内,想要不在自己的学区小学上学,换个好小学都不行,更别提跨区了。

所以我说今年的资审就是史无前例的严格,绝对没有危言耸听,明年会不会松动谁也不知道,但是国家想让教育资源平衡平等的意图非常明显,所以我自认为大概率的情况下只会是越来越严格。

孩子的户口会是入学最硬指标

根据今年出台的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细则,能够资料审核通过在西安市入学的情况主要有四类,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房户一致的孩子,也就是说户口跟房子在一起,你就可以直升学区内的小学,不存在没学上的可能。

其次是集体户,当然也得是孩子的户口跟父母的户口统一落在这个片区内的,可以带着各种资料去申报。第三类是外地务工随迁子女,这是唯一一类孩子户口不在片区也能资审通过的情况。此处画个重点,一会儿我再说这个政策有多坑哈~

当然还有一类是外地户籍符合政策规定准入类(包括军人、军抚、高层次人才。、留学归国、华侨外籍等一共11类),这一类的资审要求跟外地务工随迁子女是一样的,同时还要提交额外的证明你身份的资料。

一旦被判定为这11类人群中的其中一员,会相比普通的外地务工随迁子女更优先录取,好处就是入学名额紧张的前提下,你的孩子就有优先的入学资格,当然,不管怎么优先都优先不过房户一致的孩子。

下面我们来排个优先录取顺序就是:房户一致>集体户>政策规定准入11类>外地务工随迁子女

这个优先顺序按照资审报名日期也能看得出来,房户一致和集体户是6.23~6.29,政策准入和外地务工是6.30-~7.3,明显是有片区户口的孩子先报名占名额,然后才能轮到不是西安户口的孩子。

在今年招生名额锐减的大形势下,排在后面的孩子自然是有没办法上这个学区的小学,就会面临着教育局调剂到其他小学的风险。

当然,如果你所有的情况都不符合,那么资审肯定是过不了的,但也不会说孩子没有学上,教育局会在全部符合名额的孩子招生结束后,再根据各片区学校的名额情况,哪里有名额塞到哪里去。

所以我想说的是,国家不会让你的孩子没有学上,最终都会安排学籍,但是安排到哪里就不一定了,想要上自己学区里的小学,还是尽量保证孩子的户口在片区内最为稳妥。外地户口的孩子,在上学问题上面临的风险会高很多,搞不好你连资审的条件都没有。

外地务工可不是外地户口的都算

以前上学,户口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但是现在,包括将来,会越来越重要,因为这就是国家实行免试入学政策的根本,国家要保证这个区域内有户籍的孩子都能入学,然后才会去考虑外地户籍。

但你觉得自己是外地的,可政策不一定觉得你符合外地务工的条件。想走外地务工随迁子女这条路,首先要符合 夫妻双方的户口都必须是外地的且在一个户口本上。单就这一条,卡死好些人。

比如夫妻一方是外地的,或者是夫妻双方都是外地但是不是一个户籍上的,都不行。单粗暴,你也没气。没有什么为什么,政策就是这么规定的。你去找教育局闹,没有用,国家规定就是这样。

除此之外,外地务的夫妻双方必须都有劳动合同或者个体创业的得出具营业执照,而且营业执照夫妻双方只有一个人也不一定得行,具体要看办事员怎么看待了。如果有一方是全职在家带娃,不好意思,也不成

要知道,这两条我此前是压根不知道的,我不是没有提前打电话问过教育局,四五月份的时候我就问过关于流出证明的问题,但是教育局人的说辞是今年的政策还没下来,所以什么都还不知道,压根就没告诉我外地务工的资审条件是这么的苛刻!!!

而且政策出台之后,我翻便了官网上的政策信息,也没有一条详细给你解释符合外地务工的标准,只告诉你要四证。

所以孩子户口是外地的话,真的很麻烦,父母的户籍很可能会连累孩子资审通不过。

所以开篇的时候我就说很后悔,去年招生政策下来的时候我就应该跟进的,提前一年了解好跟自己相关的政策资讯非常重要!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我写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题型大家一句,教育局的电话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打通的,即便是打通了也可能啥也问不出来,过了这段时间你再去教育局问,人家很可能会说:“明年政策还没下来呢,你等下来了再问吧~”

要是真的傻乎乎地等明年政策,黄花菜可能已经腐烂了!

一到小学招生季,派出所的户籍管理制度就特别严苛!等你再想迁户籍的时候,很有可能派出所用各种理由不准你迁回来!因为派出所也不想承担责任和风险啊,贸然准入户籍万一有什么猫腻呢?所以每到招生的季节,不管是上面下批文还是底下的户籍审核人员,都会精神高度紧张,稍微一点问题就卡死你,不给迁户口。

所以我说要提前一年开始筹谋,迁户口的话也要避开招生季来迁,会容易一些,特别是那些好的公立小学的学区户口。想要买学区房的赶紧买,别等火烧眉毛了,四处碰壁。

房户一致也不一定能过资审

我刚才说孩子户口在片区入学就会更有保障,但是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利过资审,取得报名条。

这个报名条我解释一下,资料审核过了的话,就会给家长发放报名条,这个时候我们就能选择直升学区的公立小学或者是参加民办小学的摇号。

对于学区内公办很渣的家庭,拿着报名条网络报名参加民办小学的摇号也是个出路,万一摇上了呢?毕竟今年的摇号可能是最干净透明的一届了,仅仅是可能哈,以后也应该会公平公正。

在西安,好些民办小学都比公办的强,所以很多家长会考虑试试摇号,看能不能被馅饼砸中,上更好的民办。但决定摇号,就意味着自动放弃了公办小学直升的名额,摇不上的话,房户一致的孩子也可能会面临学区内的公办名额已满,被调剂到别的小学的情况。

当然,这是家长们自己的选择,是后话,我们现在说的是报名条之前的资料审核,资审过不了,选公办还是民办就压根不用烦恼,根本没资格,只能等着最后教育局安排。

我上文说了,今年西安市各个小学的招生名额都相较于往年一定程度的缩水了,所以学校的资审工作就会更加严格。以往那些可过可不过的,今年可能就不能通过了。特别是那些好的公立小学,大家挤破头都想进去,要求就更多了。

比如说,往年,房产的名字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辈,虽然不是父母但也算直系亲属,不是那么符合规格也基本能资审通过。再往前捣上几年,非亲非故挂靠户籍都能入学。而如今,别说非直系亲属了,就是房产证是爷爷奶奶辈都可能就不太行,资审的时候想卡你,就卡你,。

越是好小学,资料审核就会越严格,所以友情提示,如果房子不是在自己名下而是在爸妈名下,最好过户到自己的名下最好,能少很多心塞的掰扯。

当然了,只要孩子的户籍在这里,不行了据(da)理(nao)力(yi)争(chang)也很有可能会被资审通过,这个就是得看个人本事,母双方来把握,总之,资料越全自然是胜算越大。

据我所知,有些学校的政策严格到,不仅要求孩子户口,还要要求父母的户口要跟孩子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孩子跟爷爷奶奶落户不行,户口本上还必须有父母的户口才行,有些学校父母一方在户口本都不行,必须全家都在,总之想要卡你,怎么都能卡得住。

我还听朋友说过,房产证上只有老公的名字,没有妻子的名字,也资审不能通过的,学校要求夫妻双方都得在房产证上,然后就不给资审通过,还要花钱托熟人来办资审……你说怄气不怄气,明明人家很合格的……

所以资审到底严格到什么程度,学校说了算,某一条出于灰色地带,或者是你压根没意识到的问题,都会成为资审通过的阻碍。

所以我说,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前,什么都不靠谱,以你为你够资格,但现实经常告诉你,不好意思,您不符合~

荣妈教训:提前一年行动

为了资审这事儿,前两天泡跑教育局。

白白一条线,左边小升初,右边幼升小,大家都顶着大太阳在排队不过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右边幼升小这个队伍能稍显淡定一些家都坐着等,左边小升初家长有凳子也宁愿站着,可见心情更为急。

我后面排队的是一对小夫妻,人家孩子明年才上小学,但是今年就赶在招生咨询期间来问政策,我就觉得特别明智。当时我怎么就没想过早一年去教育局问,把自己情况表明清楚,哪怕是碰钉子,也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筹谋啊!

我想要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解读政策,因为政策每年都会变,不同地区也会不一样,但大的前提不会,那就是国家一定保证孩子能够享受义务教育,但保证有户籍的孩子优先择校,为了让教育资源平等平衡,禁止“掐尖”,就必须要贯彻学区免试就近入学,严打一切择优录取就是历史必然了充分了解政策,合理合法的让孩子顺利升入理想的小学,可能是未来家长需要提前筹谋的事情了。托人花钱、旁门左道会越来越走不通。

我的经验是,如果你的孩子明年上小学,今年一定要关注学区划分。西安近年也在收编和新建小学,不乏那种去年还是好学区,今年就变烂学区,整个小区的业主哀嚎一片,房价也缩水两三千。提前一年的好处是,起码还有时间筹谋卖房再买,或者说是去别的地方再买一套 。

还者就是招生政策

房户一致的孩子家庭也要去咨询招生点,因为学校不同,资审的力度和松紧也不一样,一定不要听别人说别的学校怎么样,要去自己对口学校问。

如果你的情况符合今年招生的标准,可以安心一些,如果属于模糊地带,不妨着手完善自己的资格,该迁户口的赶紧迁。如果今年资审都很悬的话,赶紧想想之后能怎么办,还有一年时间,总好过临时抱佛脚,条条路都走不通强。

如果是走外地务工资审的,一定去趟教育局,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清楚,让教育局的人来给你找毛病,你就知道还有哪些坑要避过。有些事儿电话里问不出来,当面问会更清楚,而且你可以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和态度,有些模棱两可的难题,通过态度和说辞也能判断出一些额外的信息。

资审报名开始的那日,我去了教育局,我坐在板凳上排队等待,那天特别热,口罩根本戴不住,一旁的家长很多,但一点都不吵,因为大家各怀心事。能到教育局来咨询的,恐怕大多都是不太符合规定的情况吧~

远处的警车、警戒线依姐50米就有个站岗放哨的保安,都在预示着报名这件事,神圣不可猫腻。头顶清空万里,我望着蓝蓝的天上的白云,在想:朗朗乾坤,教育的公平就真的只凭一纸户籍说了算吗?万一这次资审不过,只能等调剂,那么李大荣的未来就会毁掉吗?

不一定吧~学而思、新东方以及大大小小的补课班,可能会弥补学校的不足。教育资源的争夺,不会因为就近入学严谨掐尖就停止,只会换一种方向,挤压着老父亲和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