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服务超万家客户,美团企业版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甲子光年

2023-12-18     甲子光年

原标题:累计服务超万家客户,美团企业版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甲子光年

近1000万活跃商家,才是美团企业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作者|栗子

“你能想象一家企业的员工请客户在寺庙喝咖啡吗?这就是当下企业消费的新场景与新诉求。”美团企业版总经理康凯表示。

12月14日,美团企业版在上海举办第一届企业消费管理大会。来自复旦大学、立信税务师事务所、施维雅、建设银行、光大银行、蔚来汽车等20余位行业大咖与近千名企业实战精英,在大会上分享并探讨新形势下的企业消费新趋势、新场景、新能力。

康凯认为,企业消费数字化的渗透率在各行业正在进一步提升。过去几年里,美团企业版以企业用餐为优势场景出发,逐步覆盖差旅、用车、福利等各类企业消费场景。

事实上与过去相比,随着企业消费数字化的提升,企业消费需求不断拓宽,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在此趋势下,一站式的企业消费数字化管理方式,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行业共识。

从服务美团自身到启动商业化探索,再到今年4月正式更名(美团企业版曾用名:美团商企通),美团企业版已累计服务上万家客户。俯瞰企业消费赛道,美团企业版的核心价值与竞争优势是什么?为什么在企业数字化时代,企业需要美团企业版?

1.从费控报销到企业消费管理

早在20多年前,美国就已经出现了不少基于ERP建立的企业支出管理(Business Spend Management)公司,业务涵盖采购管理、外聘员工管理、差旅费控等,并随着云计算发展逐步分化出费控SaaS业务。其中Coupa、TripActions等都是BSM行业的头部企业。

2014年9月,美国知名费控SaaS厂商Concur被SAP以83亿美元收购,成为当时全球费控SaaS的典型收购案。

与此同时,国内恰逢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由试点转向全面普及,让纯线上报销开始成为可能,中国“费控SaaS”创业浪潮也由此兴起。

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在消费互联网方面的建设更加成熟,市场空间也更大。

根据2020年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企业支出管理报告》数据显示,国内仅核算商旅、出行、团餐、采购和福利五大场景的费用支出规模就已达到万亿级别。同时,企业对员工个人报销和对公支出的费控管理需求愈发明显,这对应着巨大的企业消费市场空间。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在企业报销的刚需支撑下,短短3年时间,国内费控SaaS行业陆续出现了分贝通、合思(易快报)、汇联易、元年云等一大批新兴企业,到2017年数量一度达到近百家。

从企业端来看,费控报销无疑是经营过程中重要的需求场景,其痛点在于企业员工需要进行大量的事前费用垫付及事后的手工贴票,占用大量员工的个人资金及时间成本。并且当预算超支后,“报销”这种滞后行为很容易会让企业管控陷入被动。所以,解决“事前费用管控”与“事后贴票报销”也是大多数费控SaaS厂商的核心突破点。

不过,无论是过去的纸质手工贴票,还是如今的电子发票移动化线上报销,其视角都是企业的财务视角。但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单一的财务视角已不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需求。因为企业经营所涉及的消费及采购行为变得越发碎片化、多元化。

“有一些车企的4S店找到我们,希望我们为他们提供客户用餐服务。比如车主到4S店进行车辆维修超过1小时,店长就有权给该车主分配一个30块钱的用餐额度,用于为车主购买餐饮,提高4S店的服务满意度。从财务角度看,这个钱并不用于企业内部员工,也并非商务宴请。它的使用场景非常随机,并且高度碎片化。类似的场景其实还非常多。”美团企业版总经理康凯告诉“甲子光年”。

事实上,今天的企业费控报销,早已跳出了财务范畴,逐步向前端消费场景进行延伸。因为企业的商务团餐、差旅出行、员工福利采购等,就是费控报销绝大多数实际使用场景。

只有将这些过去始终游离于企业费控体系之外的消费场景纳入,才能从消费源头进行费用管控,最终形成消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费用管控闭环。

换句话说,如今企业已经从费控管理迈入了消费管理阶段。

美团企业版认为,企业消费管理曾经过3个时代:仅线下交易的1.0时代;消费在线下、流程在线上的2.0时代;交易部分线上化、同时流程线上化的3.0时代。而今天,企业消费已经进入了3.0+的时代。

在康凯的观察中,与过去相比,今天企业的管理方式已高度数字化,并且从业务数字化逐步向下延伸,进入到了员工管理数字化阶段。

与此同时,员工在企业消费侧的需求正向多样化、品质化、弹性化转变,这对企业消费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降低无效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加强合规管控、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是3.0+时代企业消费管理的核心难题。

那么,美团企业版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降本、增效、合规、体验

尽管今年4月美团企业版产品才正式升级对外发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团企业版仅诞生不到一年。事实上,美团企业版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15年。

一开始,美团商企通业务发展较为平稳,伴随美团组织架构不断扩大,员工的用餐、差旅需求开始爆发。所以,美团商企通的第一个大客户,就是美团自己。

一边服务拥有数万员工、组织架构庞大的美团,积累toB服务经验;一边加强供应链能力建设,美团商企通开始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并在今年4月正式更名,以美团企业版的身份对外亮相。

美团企业版的业务其实并不难理解,主要就是为企业用户提供福利用餐、招待用餐、定制化团餐、企业差旅等场景的一站式企业消费管理服务,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企业消费中报销流程复杂、消费不透明、成本管控难、供给资源单一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美团企业版的重点场景聚焦在企业用餐方面,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具备消费管控、资金支付、对公结算、数据洞察等能力的多场景企业用餐解决方案。

在“甲子光年”看来,这种选择一方面基于美团外卖与美团餐饮到店等多年的供应链积累。更重要的是,企业用餐是企业消费中的高频场景。但相较于携程差旅、滴滴企业版等在差旅等场景上的覆盖,行业中一直没有便捷的用餐报销解决方案。

这种差异化切入企业刚需场景,是美团企业版能够在企业消费行业中快速进行市场渗透的关键所在。

不过康凯在与“甲子光年”访谈时强调,尽管美团企业版目前的业务重点是用餐,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团企业版只能做用餐。“只要是企业员工使用企业资金购买企业认可的产品或服务,都属于企业消费,也都是美团企业版可以服务的范畴。”

康凯认为,今天的企业在消费管控方面依然存在4个痛点难以解决,那就是“降本、增效、合规、体验”。

首先看降本。成本管控一直都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一环,但如何真正有效降本,各企业并不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例如,企业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手段来降低运营成本。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还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成本控制点,以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是增效。提高效率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在企业消费管理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简化流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如何通过企业消费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也是企业增效的一大挑战。

第三是合规。在企业实际的报销过程中,员工并不一定每次都会严格按照公司费控标准执行,例如花费超额、不严格按照差旅标准预订机票酒店等,很容易给企业造成支出浪费。另外个别员工利用虚假消费套利的事件也偶有发生。所以合规也是企业消费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是体验。提升员工体验是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在企业消费管理中,员工体验的改善需要企业关注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便捷、透明、人性化的消费服务。如何平衡成本控制与员工体验的提升,是企业在管理中需要权衡的问题。

“降本、增效、合规、体验”,这8个字恰恰也是美团企业版的核心价值。

在康凯的观点中,企业消费3.0+时代与此前的最大不同,就是真正应该通过全场景深管控,通过真正的横向加纵向一体化方式,去解决企业消费的管理诉求。

所谓的“横向”是指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大场景中抽象出200余个细分的企业消费场景;而“纵向”则是指整个业务交易流程进行自建,把整个管控规则渗透到交易中的所有环节。

“只有消费场景覆盖足够大,交易流程管控足够强,才能真正满足企业对‘降本、增效、合规、体验’的需求。”康凯直言。

美团企业版用户价值体验地图,图源:美团企业版

3.自有供应链,美团企业版“后发先至”

在讲求先发优势的互联网行业中,“慢半拍”的美团是个特例。无论是团购、酒店、门票还是外卖,美团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包括美团企业版。

但值得探究的是,每次美团往往都能“后发先至”。

前文提到,美团企业版所属的企业消费与费控报销行业在国内已发展多年。据“甲子光年”了解,目前市场中主要有两大类玩家。

一类是消费场景类企业。

这类玩家主要由大型互联网巨头构成,例如携程商旅、滴滴企业版、高德企业版等。这些公司的优势在于,他们在自身所在的垂直行业中,拥有着非常庞大的自有供应链体系,能够直接对平台接入的商家进行管理,给企业客户从消费侧解决费控需求。

而另一类则是费控类企业。

这类玩家主要由费控报销SaaS企业组成,例如分贝通、合思(易快报)、汇联易等。这类企业的优势在于他们以后端的费控报销作为出发点,向前端延展为客户提供企业消费管理。例如合思定位为“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而分贝通则整合“软件+支付”场景,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探索企业支出管理赛道。

但与这两类玩家相比,美团企业版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相比于消费场景类企业,美团企业版的优势在于消费品类的全覆盖,场景更广、供应链更丰富。这有赖于美团在商家侧与供应链侧的持续建设。这种大范围的场景覆盖能力,要比市场中其他互联网大厂所做的单一垂直品类的消费场景更强,也势必更能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交叉消费需求。

“企业消费需求非常碎片化,交叉消费场景非常多。比如一位企业销售在差旅期间进行商务宴请和礼品采购,通过单一消费场景服务商无法解决这一需求。但如果引入过多服务商,不仅给员工平添流程,而且容易造成多个系统的数据孤岛问题。”康凯直言。

相比于费控类企业,美团企业版的优势则在于对供应链的管控能力。尽管费控类企业也在解决企业消费问题,但在企业消费供应链层面,这些企业必须选择与供应链平台进行对接。比如餐饮接入美团、差旅接入携程、打车接入滴滴。

这种方式固然能让费控企业实现全面的消费场景覆盖,但它的问题在于这些供应链是“非自有”的。而美团企业版这种自有供应链,对企业客户在消费侧的可控合规和消费体验能够做的更加深化。

一个不难想到的例子是,比如员工订餐外卖丢失、或者酒店订房出现问题,费控类服务商是很难解决的,因为问题出现在供应链端。费控类服务商需要与供应链平台沟通,再由平台与问题商家沟通。而自有供应链可以由平台与问题商家沟通,解决问题之后直接反馈给用户,中间流程更短。

从上述两类玩家的对比不难发现,美团企业版在已经发展多年的企业消费行业中依旧极有可能“后发先至”的最大优势,就是美团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通常来说,行业Know-how、客户服务经验、最佳实践等,固然是toB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但就企业消费而言,庞大的供应链交易体系无疑是最底层的业务支撑。而足够广、足够强的供应链建设,绝非一朝一夕投入人才或资金就能解决,而是十几年来才能积累出的竞争壁垒。

磨刀不误砍柴工。根据今年4月美团公布的年度财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美团平台的活跃商家数量已超过930万家,覆盖全国超2800个县市区,囊括餐饮、机酒、商超等。

平台上这接近1000万活跃商家,才是美团企业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4.美团企业版的根本价值

从服务效果而言,据美团企业版客户数据统计,接入美团企业版后可平均每月为每位员工节省4.4小时的报销时间,为企业财务相关流程提效90%。

也就是说,人员规模越庞大的企业,其在人员管理效率方面的杠杆效应就越强,释放的人工成本和效率提升就越明显。

而这仅仅是可统计的数据。在数据难以体现的“体验”层面,美团企业版的效果也得到了客户认可。

前文提到的车企4S店案例,2022年10月,奇瑞旗下自主高端品牌星途深化用户洞察,与美团企业版合作推出行业首创的“品质午餐”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星途车主售后维修保养的到店体验。据了解,双方合作推出的“品质午餐”服务已经覆盖全国500多家星途授权服务商,服务了超过8万名星途车主。

“与美团企业版合作的星途品质午餐,是星途现阶段打造高端服务的又一正确且重要的举措。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次跨界合作创新之举,是星途的第一次,对于后续与更多的汽车跨界合作而言,会是一次先锋动作。”星途售后服务总监娄鑫对此评价。

据康凯介绍,从2021年正式推向市场至今,美团企业版累计服务企业已超过10000家,典型客户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施维雅、蔚来汽车、亚信集团、元气森林等,覆盖包括金融银行、生物医药、大快消、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20多个行业。

在今年4月美团企业版首次公开对外亮相时,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曾公开表示,美团企业版的短期目标是:未来5年助力10万家企业降低百亿级成本。

在“甲子光年”看来,美团企业版的直接价值,是在企业消费场景下,解决了企业降低无效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加强合规管控、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但我们认为,它的价值并不仅限于此。

本质上来说,美团企业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正在向纵深发展,从组织管理数字化发展为员工管理数字化。

而美团企业版的业务,直接将企业消费从线下的事后报销,变成了线上的事前计划。它的价值并不仅在于节省了员工的贴票报销时间,更大的价值在于,这种转变实现了数字化的事前预算管理,大幅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并且数据沉淀到线上,为后续的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在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美团企业版更加精准的区分开了to B端和to C端用户,让美团可以针对企业用户的需求进行集单履约和商品定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升企业用户满意度,同时提高服务门槛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白领人群在美团的用户中占比不低,美团企业版将白领的单个用户以企业的身份绑定,稳定度和忠诚度都会随之增强。

“让企业消费更简单,是我们的使命。未来我希望有一天企业所有员工的所有消费都能够在美团企业版上完成,让每一次因公消费都能够像用美团一样简单。”康凯向“甲子光年”表示。

(封面:美团企业版总经理康凯 图源:美团企业版)

EN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27c572b156da02574020229c7602d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