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ea罗(富书专栏作者)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经历这样的时刻。
每天身体很累,但总有做不完的工作,日复一日,一刻也不能停下。
每天见不完的人,接不完的电话,社交的时间比陪伴家人的时间更多。
每天各种事情交织,处理不过来,还要处理各种情绪带来的多虑与忧愁。
或许前路迷茫,或许压力重重,但越是在低谷苦难时,越要做减法,卸下不必要的负担。
人在低谷时,请开启“节能模式”,此时的节能是为了更好地启动。
身体节能
柯尔顿曾说:“最穷苦的人,也不会为了金钱而放弃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为了健康心甘情愿放弃所有金钱。”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在年轻时用宝贵的健康来换取金钱名利。
回首往事时,才发现是多么的愚蠢。
几年前,主持人华少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谈到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段时间,自己领导主持了一个项目,几乎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前期拉投资赞助,每天都要各种应酬,出入在各种酒局,几乎都是头晕脑胀的回到家。
每天的现场调度,监制让他也不能规律地按时吃饭,饱一顿饥一顿。
忙到没有时间运动,终于在这种混乱不堪的生活作息中。
身体亮起了红灯,有一次竟然在工作中直接吐血。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坏了当时的工作人员,紧急送往医院医治。
发现身体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下,在肺部有两根血管爆开,一次性吐出了500cc的血量。
我们的身体是很神奇敏感的,当它需要休息时。
你不在意它,它就会以它的方式让你重视它。
正是这一次身体反抗发出的信号,让华少重视起自己的身体。
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以透支生命换来的名利是否值得?
也让他明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之后,华少开始调节饮食,三餐清淡,工作再忙也会抽出一些时间锻炼。
及时的调整,让他有了更好的身体和状态去工作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生活不得不每天像机器上了发条一样运行。
生活有很多无奈之处,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去交换。
正如茨威格所说的:“当我们还年轻时,命运早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经将身体调节为“节能模式”。
按时吃饭,定期运动,规律作息,快时则快,停时则停,这才是对未来的自己负责。
社交节能
曾听过一句名言:“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我们流连于人群,迷失在短暂快乐之中,最终浪费了时间,耽误了自己。
青年作家刘同讲过自己的经历。
刚到北京初入职场时,每个月的工资扣完税后到手的只有四千多。
那时候他很热衷于社交混局,为了认识更多明星的经纪人,圈内的活动聚会,都积极参加,几乎从不缺席。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明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与资源去做他们的报道。
很多时候请经纪人吃完饭后,一次几百块就没有,而自己常常在家里吃泡面。
这样的圈子社交维持了一两个月后,刘同发现这种社交方式,自己的收入根本无法承担。
他放弃了这种社交,回到了节目组从编辑和策划开始做起,就这样在编辑和策划的岗位上一做就是一年。
正是这一年,他放弃了所谓的人脉社交转为提升自己,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
以前,事前推杯换盏,事后不见踪影的经纪人们都来主动联系他。
就是因为在当时做全国性娱乐节目的仅仅只有四个,而刘同就是其中一个,并且还是主编。
与其花时间精力去迎合浮华的社交,不如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事情上。
有句话说得好:“与其把希望搁在别人身上,不如将希望攥在自己手中。”
成年人的社交往往是基于价值交换,空洞无物的聚会,往往适得其反浪费时间,消耗能量。
人在低谷没有价值时,与其主动往人群里凑,不如学会社交节能。
在独处时多读书,提高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
多做具体的事,少想没用的事,行动起来,提升自己做事的能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断掉无效社交,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更有成长的事情上。
情绪节能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开篇写道:
“对眼前的事情钝感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钝感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生活中,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很多时候事情还没开始做,情绪就开始起伏波动。
学会情绪节能,从学会钝感力开始。
渡边淳一在书中就讲述他与另一位医生的故事。
渡边淳一曾在札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当过多年骨科医生。
带领他的是一位医术高明的教授,教授唯一的缺点就是从来不是鼓励式教育,而是严厉斥责式教育。
因为医学容不得半点骄傲自满,时时刻刻需要保持谦卑。
一方面,自己能力有限,渡边淳一时常感到无力,另一方面是老师不留情面的斥责。
让他每天都深陷在负面情绪中,心中腻烦无比,每天都战战兢兢的上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看老师脸色上,成长非常缓慢。
而团队中另一位医生跟他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这位同事面对老师的斥责时,每次都回答都“是,是”。
老师的呵斥对他毫无影响,时间久了老师也适应了他的这种忠厚的回答。
以至于后来教授的“嘟嘟囔囔”和他“唯唯诺诺”之间一唱一和,配合得非常默契。
就是这种对事情保持钝感的他,最后成为了整个团队进步最快、医术最好的医生。
很多时候,我们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生活的。
在与人交往中,人们的生活背景,教育程度,思考方式都不同。
以至于对待同一件事带有的情绪,处理方式也不同。
我们不因斥责而自我否定,不因负面情绪而自我消耗。
人在低谷时,拒绝过度情绪消耗,自己为自己情绪节能。
爱默生曾说:“力量的秘密在于专注。”
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在事情本身上,不在外在的环境,他人的评价中消耗自己时,万事可成。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不要再过多地去思虑。
真正让我们累的,不是身体上的消耗,而是内心被太多东西牵绊。
聪明的人,在人生处于低谷时,早已经将自己调成“节能模式”。
身体节能,防止过度消耗,未来才有保障。
社交节能,拒绝过度迎合,自我提升才是王道。
情绪节能,放下所谓的玻璃心,才能走得更远。
聪明的人,早已学会适当调节自己的人生。
愿我们余生,走出低谷,轻装大步向前。
作者简介:Sea罗,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本文:富小书,你身边最好的闺蜜,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