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4种方式,越早知道越受益

2024-07-16     富书

作者:Zz庄园日记(富书作者)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说:“地狱从来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的,而是一点点吞没你。”生活中有许多事,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一下子看不出任何影响。

实则如同温水煮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蚕食掉一个人的根基,待到醒悟之时,才发现为时晚矣。

就像下面这四个隐蔽的陷阱,我们越早知道越受益。

凡事追求确定性

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女生找到古典老师,想向他咨询一下未来的职业方向。

女孩目前在一座小城市当老师,虽然收入不高,但胜在工作稳定。

眼看着周围的同学和朋友,有人买车买房,有人结婚生子,她就莫名觉得焦虑。

一方面她不安于现状,不想同身边人一样,守着一眼就能望到头工作,碌碌终生。

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自己的“铁饭碗”,担心如果再择业,还不如现在。

她也曾想用考研来摆脱现状,却又害怕“如果复习一年后考不上怎么办”。

她总是迫切地渴望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然后再付诸行动,可现实却不能如她所愿,给她一个明确的回答。

这让她陷入了莫大的焦虑不安,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最终在日复一日中荒废了大把光阴。

古典老师告诉她:一个人如果执着于追求确定性,就容易沦为“安全感”的奴隶。

还未开始行动,就先预想好了结果,凡事追求一个确切的答案,只会让自己停滞不前,丧失人生无限的可能性。

生活中,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

想要考职业证书,但又怕底子薄弱跟不上进度,也担心运气不好。

看着别人都报班开始学习,自己仍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停留在想法上。

想要做个副业增加收入,但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类型,又害怕承担风险,于是只能望而却步。

凡事追求确定性,就像是给自己设置了一把枷锁,在无形中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不仅容易让人错失良机,同时也会抹掉未来的万千可能性,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很是认同那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会有答案。”

不必恐惧那些不确定的东西,不妨先试着勇敢迈步,先努力优秀,再大方拥有,相信时间自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习惯吃低级的苦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将苦分成两种:一种是消耗型的苦,另一种是成长型的苦。

吃第一种苦,会消耗一个人的体力,消磨他的时间,却不会改善他的现状。

而吃第二种苦,会充实人的大脑,提升你自身的力量,从而改变生活的轨道。

博主@燕阳天就曾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

前年,他们公司新招了两个新员工,小李和小王。

两人同时入职公司的业务部门,但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

小王每次最早到公司,又最晚下班。一到公司就开始打电话办业务,也很少与他人沟通。

他每天疯狂地工作,埋头苦干,但每个月的业绩仍然惨淡。

公司实行的是末位淘汰制,最后小王只得无奈离职。

而小李每天按时上下班,特别善于思考和沟通。

经常向前辈们请教和交流,每天还会抽出一点时间,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来做复盘总结。

同时也会分析研究一些往期成功案例,以此来取长补短。

因而他的业绩都是名列前茅,最终也毫无疑问地升职加薪了。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地踏入类似的陷阱:

总觉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以为只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能等到回音。

可不是所有的苦都值得你去承受,那些只是让你身体疲惫,却无法提升你的能力。

就像著名的老鼠赛跑实验:

小老鼠虽然在笼子里日夜不停地奔跑,但依旧被困在牢笼之中。

低级的苦总会给人一种错觉,让人陷入无穷的忙碌,却对于自身的成长毫无益处。

唯有高级的苦,才能让你向上生长,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沉迷于“奶头乐”的趣味

罗翔教授说过“奶头乐”指的是那些容易得到的、短暂的、物质或感官上的满足、例如刷视频、玩游戏等。

而“奶头乐”就如同精神鸦片,正在一点一滴侵蚀着我们的生活。

在知乎网友@南汐玲玲子的帖子里看到这样一段自述:

有一天,她下班回家,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

工作了一天,她准备刷会儿手机放松下,然后再开始看书。

可不知不觉她竟刷到了凌晨一点,然而她依旧睡意全无。

只是想到第二天要上班,她才强迫自己去睡觉。

回想起来,她好像常常如此,本只是想要放松下,可把大把时间都浪费在刷手机上,反而榨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

只沉迷于一时的快乐,却忽略了自己原定学习的计划,事后陷入无尽的焦虑。

评论区里,不少人也纷纷表态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原本只是想放松一下,不想点开了短视频就再也停不下来。

等停下来发现眼睛酸痛,头脑发胀,更加没有精神。

娱乐主宰的时代,获得快乐仿佛也变得轻而易举。

只要一打开手机,很多烦恼就会被暂时抛到脑后。

表面上看似得到了休息,但实际上只是换了种方式消耗你的精力。

反复如此,那么总有一天人会被低级的休息拖垮。

不妨戒掉那些廉价的快乐,去做一些真正能让身心放松的事情。

虽然当下可能没有那么刺激愉悦,但它带来的却是长远的效益。

把时间留给书籍和睡眠,让那些知识去拓宽你的视野,为你照亮每一个迷茫的瞬间。

让睡眠和运动成为你人生的最佳伴侣,为你重塑一个健康的身体。

当你远离“奶头乐”的趣味,学会延迟满足,你终会在时光里邂逅更好的自己。

沦为思维的囚徒

1903年,福特公司推出了一款“T型车”。

这种车型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让公司的销售额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创始人亨利不断地扩大市场,可只是单一地、大批量地生产同一款车型。

这时,有人向他提议说:“何不试试推出一些新的车型,哪怕换一种颜色也行。”

然而亨利却果断拒绝了,他始终认为汽车的实用性远比外观重要,实在没必要去折腾。

可就在这时,好几家竞争对手推出了款式新颖的汽车,销量瞬间就超越了T型车。

亨利却仍固执己见,选择用降价的方式来提升销量,但效果微乎其微,反而让公司因为持续的降价,导致库存积压,最终被迫停产。

亨利这才悔不当初,因为他的固步自封,不只丢掉了当时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倘若他没有一味地遵循固有的思维方式,事情会不会有另一番结局?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很多时候,困住一个人的并非外力,而是他的固有思维。

就如同那井底的青蛙,只固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又怎能看到外面广阔无垠的天地呢?

人生最大的敌人,从不是外界的阻力,而是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

它们仿佛一道无形的墙,阻碍了我们向前的脚步。

那些能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的人,从来不是备受谁的眷顾,而是能够摆脱守旧的思维,才让自己有了更多的出路。

巴菲特曾说:“习惯的链条太轻,以至于感觉不到,直到它们变得太重,难以打破。”

这句话,如同一面明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习惯,往往会不知不觉中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不必凡事执着于确定性,勇敢的人才能先享受世界。

拒绝吃低级别的苦,主动去走那条利于自身成长的路,让那些所吃过的苦成为你向上攀爬最好的辅助。

摒弃掉廉价快感,学着享受延迟满足,把时间留给真正滋养身心的事情。

拆掉思维里的高墙,不被固有的思维模式困住,不妨多想一想,多试一试,人生之路必将越走越宽阔。

愿你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慧眼识珠,甄别出那些隐蔽的陷阱,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在余生里活成更好的模样。

作者简介:Zz庄园日记,富书作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一起漫游文字庄园吧,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富书第4本新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54ab240eef94c0e33b8fbd7447213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