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系统在推行之初,承载着人们对大幅节省高速公路通行时间、提高通行效率的美好期望,但自2019年各地重点推广ETC以来,随着ETC的用户增多,ETC隐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推广时各地各出的“奇招”令不少车主心有余悸,若安装之后真的能省时省心也就罢了,实际上,许多车主安装完ETC发现,自己真是渡过一“劫”又遇一“劫”,“收费不明”“胡乱收费”的大坑又迎面而来。2020年1月1日,全国29个联网省份的487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全国高速公路通过ETC门架系统实施分段计费。半个多月以来,ETC的乱收费问题不断引发热议。
据媒体报道,一位广东的车主称,平时从珠海开车回深圳,下高速显示只扣了9毛钱,平时开车可是要90多块的路费。少收难道不是好事?可如此离谱的差价就令人生疑,少收费还是少数,许多司机都在质疑自己被多收费了,从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甚至万元。据媒体报道,有一辆浙江牌的蓝色货车被收了290多万!有网民调侃称,这位司机大概是去月球上旅行了一圈。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混乱的收费标准呢?1月3日,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联网收费系统是以车辆通行的实际路径进行计费,与原来的按照最短路径收费相比,少部分车辆的应交通行费额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也符合依法公平交费的原则。这样的回应并未平息争议,1月10日,交通部再次回应称,对确认多收费的,将足额及时退还车主。1月12日,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称,若出现ETC多扣费、扣错费,3个工作日内退款将原路退回。收费是不是“公平”,新工具是不是“便民”,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ETC账单看不透,等着车主们去反映问题、去投诉报料、去推促着涉事单位解决问题,背后是运营单位的傲慢,也是监管部门的失职。
问题出现后,相关部门也算是及时响应,然而这个后续补救措施缺乏对车主利益周全的考量,有多少车主愿意为了几毛钱、几块钱花费时间精力走流程,然而这积少成多的将是怎样一笔巨款。况且,仅个别省份出台现阶段处置办法,未见对不规范收费问题的长效引导和处置的全国标准。相关部门需尽快将各地收费明细公开透明,规范收费标准,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简化申诉流程,提高退费效率,别让车主因怕被乱收费而不敢用ETC。
在交通部门的后续回应中,ETC车道费用核实退费机制逐渐完善。那么,既然可以申诉,也可以通过不同程序查询通行记录和扣费明细,那怎样才能发现收费有问题呢?交通部门回复,市民如对收费情况有疑问,可在收费站现场提出,也可在相关手机软件、小程序、粤卡通营业网点申诉处理。但在新的收费方式推行后,出口收费屏不再显示全程收费,不能直观看到扣费结果,市民要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及早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据悉,专家、技术团队还在全力攻关全网的门架系统和全网的车道系统改造的问题,通过APP、小程序、网站“向车主推送通行费用”也将在“以后”实现。
作为消费者,有权利在第一时间知道费用明细,相关部门也有责任和义务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如此后置的处理方式,不禁令人怀疑其中猫腻。不少媒体及网民揣测,相关部门的种种推脱,实质上就是为了——涨价!如果只是为了追求ETC背后隐含的高额利润,忽视便民利民的初衷,ETC是时候该好好做个“CT”了!一项好的政策,不仅仅需要好的出发点,抓好落实,才是执行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面对收费乱象频出,是时候要狠抓监管,筑牢廉政防线,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对不合理收费行为进行坚决查处,让想趁机“捞油水”者无处遁形。
新政策推行时必然会出现磨合期,但如此大规模地引发现象级问题,不由要质问相关部门有没有充分做好系统的试运行工作?若是缺乏完善的事前保障工作,如今出现的这“一地鸡毛”也不难理解。在ETC系统全面上线之前,应做好故障模拟、应急演练等项目测试,充分检验设备设施和整体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发挥出最优性能。
当然,全国14万公里高速公路同时联网并非易事,民众也应给予相关部门一些耐心。相关部门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利民便民为问题申诉、市场监管等相关政策制定原则,举一反三地应对新政策磨合期出现的问题,耐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用更周全的保障措施去完善政策,让ETC真正做到省时又省心。(杨颖)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