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其实不难,贵在由平凡的对象里,引出值得拍摄的事物来。艺术家罗丹说过:“那些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摄影师最被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用什么相机拍出来的?其实这一点也不重要,有句调侃的话叫相机前面的那个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机后面的头。
作为摄影的入门篇来说我个人觉得学会构图是重中之重。很多摄影爱好者把光圈快门ISO那些耳熟能详的数据背的滚瓜烂熟对各种器材了然于胸,说起来头头是道指点江山,但是:你拍的片子不好看,引不起共鸣!就这一条足以把90%自称为“摄影师”或者“大师”的爱好者们区分得泾渭分明。
摄影的构图和美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那些足以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把一个画面做到完美。这篇文章我会将用手机拍摄的一些片子来演绎说明一些有趣的构图法,不难。手机拍的呦,别问我用的什么相机,哈哈。
1> 三分法和井字格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首先要提到的法则,所有的手机和相机都会有井字格构图的设定,打开相机时屏幕自动会显示一个井字一样的框,根据它来安排画面中的元素。看图:
画面中占下方三分之一的石块是前景,中部三分之一拉丝的流水和近处的山是中景,背后占三分之一的天空是背景,前中后景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图画,有近有远错落有致。
这张图如果把前景的石块枯树和人,中景的山脉和背景的天空这么排列也是三分法,区别是这张图在井字格右下角竖线和横线交会的点有个人,这就是点睛之笔,任何井字格的交会处都适合有一个点睛之物来点亮整个画面。
2> 引导线构图
引导线构图是通过一个前景的线条来吸引观者的视线从而引伸到主体的一种构图方法。这种方法显着画面非常有张力,线条的棱角和弯曲感会让人看着画面很灵活。
笔直的路面把视线引导到远处震撼的晚霞上,火烧云的层次和线条让画面极具张力。
社区的小路把观者引导到远方宁静的小区房屋和远处的云彩上,宁静而又祥和的傍晚,这就是构图带给人的直觉和氛围感。
3> 对角线和S形构图
画面上如果有一条对角线就会产生两个三角形的几何图案,任何在这个线条和画面上的元素都会变得灵活起来。如果这条线是S形的,就更有艺术感。
画面左下角延伸出来的石块把视线引导到画面右侧,进而发现远处的城市和美丽的朝霞。对角线一般都从左下到右上这样比较符合眼睛从左到右的观看习惯。
S形的铁路和河流引导线,把你的目光引去了诗和远方般的雪山和晚霞。这样的一张图谁还会管是什么器材拍摄的?只有大自然给予的线条美和那些梦幻的场景而已。前景的选择最好的就是S形线条,再就是形成30-40度夹角的斜线为佳。
4> 中央和对称构图
顾名思义就是一分为二的构图法,达到画面上下或者左右对称的目的,让画面显得四平八稳,而且像镜面一般的感觉。这也是我非常喜爱使用的一种法则。
落基山著名的金字塔湖日出,清晨的光线散落在雪山顶,这个对称构图不只是造就了水平,而且产生了以山为三角形的图案,非常有冲击力。
冰岛蝙蝠山的日出,海水冲刷过的沙滩反射出雪山的倒影,形成了对称和水平,同时前景沙滩的纹理起到了视线引导的作用。这是三分法和水平构图的结合。还不会吗?那拍的时候找一片水或者反光的玻璃等等就可以了。
5> 三角形构图
很多人奇怪这也是一种构图法吗?当然!大自然中有很多的线条和图案,三角形的物体给人画面平衡和四平八稳的感觉,就是很平稳非常撑得住画面的感觉,那这样的一种构图法用好了一定是一张好片子。
前景是三角形的冰块,加上左边边的冰块形成一个犄角之势,远处三角形的三姐妹山和倒影也是一样的三角形。这样的画面不只是四平八稳,把山的大气和冰雪的柔美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产生了山之棱和水之柔的对比。
前景石块的形状和远处山的倒影形成了很多个三角形的图案,同时各个三角形的对冲形成了更多的线条,很有质感和冲击力的画面。
6> 中心构图
中心构图是最简单直接的拍法,多用于人像和主体突出的画面。
油画一般的场景,古堡酒店中的设计和年代感还有角落里灯光的辅助让整个画面很有质感。中心人物的眼神让整个画面活了一般,很稳当很有意思。
前景的牛仔女郎笔直望向远处的山峰,中轴线的一致性让这个构图法非常简单实用,大家想一下如果女郎的脸和眼神朝向左边或者右边,那这种拍摄的方式还有意思吗?这样的话观者的视线就会别吸引到画面以外。
7> 框架式构图
顾名思义找一个画框,把你想拍的画面放到这个框架里去。这个构图法会让人有种画中画的感觉,增加层次感和画面的引导性,像一个美丽的画框一般把美景放在里面。
窗外的世界很精彩,窗外的世界很无奈。找一扇窗户拍摄外面的景色总是那么的吸引人,框架构图是典型的应用,甚至是门框,花园的亭子,拱桥下面的圆形框架都可以利用,哪怕是两棵树之间也是一个框架。
非典型框架式构图,仔细看两边山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山谷,把背后主体的山脉凸显了出来,这类的也是框架构图的一种。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形成画框的元素来突出主体,就是这个构图法的目的和精髓。
8> 远近比例构图
人们的视觉总是习惯性地先看近处清晰的物体,再延伸到远处同类的物体或者更庞大的事物,那这种远近的比例和左右画面的平衡就至关重要,这种构图方式最重要的是需要安排好比例,来形成画面左右和上下平衡。
画面左边近处的的瀑布其实占画面比例很大的,如果没有右边颜色很吸引眼球的落日,这个画面就会左右失衡。但因为落日余晖的存在,大家看到近处的瀑布就会延伸到右边很吸睛的暖色上去,这就是画面平衡。
冰岛草帽山这个经典的机位:左下角是冰冻的瀑布,右上角是盖满雪的草帽山,一左一右画面平衡了很多。自然风光大片的产生地,不用再多说什么了。看明白了吗?
秋天的阿西尼博因山,近景黄色的金松和远处蓝色的雪山不只是形成了远近的对比,还有暖色(黄)和冷色(蓝)的颜色对比,对比强烈的片子一定比较耐看和记忆犹新。
9> 大小比例
观者看到一张图片有时并不知道现场的物体有多大,比如山、湖等等的大小,那如果安排一个点来形成大小对比,就会一目了然。
比如这张图,观者会一目了然地发现这个红色的点,攀冰的登山者渺小的身影造就了冰瀑布和森林震撼的景色,这就是大小比例造就的瞬间冲击力,否则很难知道这个冰瀑布有多大。
渺小的登山者在金松林和大山的环绕下,并足而立,让人联想到对山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包容。这也是构图和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产生的联系和联想。
10> 极简留白
留白是中国山水画最常用的画法,大片的空白使得画面多了意境和遐想。自古以来各位画师的山水画总是把大山大水画得异常壮观,流云飞瀑山水人家江河泛滥,反而其中的人物画得异常渺小,目的就是用大片的留白来衬托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摄影构图是一种做减法的过程,这类大片留白式的构图法正好诠释了这一理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嗯,想多了,这其实是一只雪鸮,就是雪白色的猫头鹰,沐浴在晚霞落日之下。画面中大片的空白突出了这只雪鸮站在枯树枝上的意境和极简的风格,让我们的眼光始终停留在这只不知所归的鸟身上,难免会想:这是它的家吗?它有同伴吗?这么晚了它还在这里等待着什么?这就是摄影的语言所在。
天地之间,一人俩狗,留白很多,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画面,看懂了吗?
构图法其实有很多,比如通过明暗对比来构图,多用于电影,用来突出人物正反派的时候;通过几何图案来构图,多用于建筑摄影等等等等。或者用打破常规的构图法来突破,或者融合很多种构图法来形成一个画面,都是有很多创意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我这张图既是三分法,也是三角形,也算是水平,更是大小比例,这就很有意思了。
以上这十种法则是最最常用的构图法,如果能把这十种方法每次拍摄之前都过一遍,你总会找到其中一种适合的对应当下场景。
有句名言是:构图是做减法的过程,把画面中没必要出现的元素剔除掉,从而达到简单的主体和主题明确。但也不尽然,笔者拍照的时候天马行空,既要做到画面简单,同时在画面中增加的元素一定是添彩的而不是画蛇添足。如果不明白,那就在拍摄之前套用我说的其中一种吧,从现在开始为你按下的每次快门负责吧。
作者简介:
摄影师李永男
加拿大落基山风光旅拍摄影师,宇翼旅游创始人。曾获东京摄影大赛旅游组银奖,GCPA华赛2020年度大赛风光组银奖,2021年度绶带奖,IPA国际摄影大赛2021年度荣誉奖。1X艺术画廊会员,Getty Image供稿人,图虫认证,米拍、500px签约摄影师,微博绿洲平台创作者,Vivo、Oppo手机锁屏签约供稿人。
图文:李永男
作品版权归摄影师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