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音频:进度条00:00 09:32 后退15秒倍速 快进15秒
今天市场又跌了,一度4000多只股票下跌,所幸尾盘拉升了,惊魂一刻。
我没有意外,正如上周所说, 现在只是“播种的季节”(熊市区间), 下跌是惯性,只能抓“结构性机会”,并控制好仓位( “中特估”在炒什么? )。
今天市场的亮点是光伏板块,逆市涨了1.9%。原因嘛,就是周一说的, TOPCon电池片的价值被低估,加上SNEC会议(上海新能源大会) 正在召开,市场借机“炒作”。
但 预计“独木难支”,毕竟TOPCon的比例比较小,难以扭转乾坤;例如,今天光伏老大“XX绿能”又跌了2%。
所以,放弃幻想吧,趁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擦亮双眼,抓住机会; 该加仓的加仓,该止盈止盈,该割肉的割肉,当机立断。
犹豫,就会败北!
1、要择时吗?
现在是“电风扇行情”,市场总有板块上涨;但 多数基民却越套越多。于是,很多基民对“基金长期持有”产生了怀疑; 暗暗反思,要择时吗?
具体分两类来说。
1)对于主动基金
买优秀的基金经理,然后坚持定投?
还是择时,即 预测基金要跌了就赎回;预测基金要涨再买入?
2)对于指数基金
买一个长牛赛道,等它大涨起来才卖?
还是择时,在上涨趋势的时候买,进入了下跌趋势就卖了?
我估计,答案对大家来说很“纠结”。第一,事实证明,近两年“长期持有”根本不赚钱;第二,择时? 很多人怕卖飞了,怕亏了的钱回不来……
怎么办?其实分情况。
1)对于主动基金,核心看,基金经理会帮我们择时吗?
有些基金经理会择时的,例如李晓星,他的基金持仓几乎每个季度都有较大的变化,风险高的就卖了,风险低的买回来。而有些基金经理不会择时,例如张坤,他的基金每个季度持仓几乎都一样,如果评估长期基本面没问题,他就“巍然不动”。
如果基金经理会帮我们择时,我们自己就别管了,定投或者长期持有即可;因为不管怎样,大家的择时能力肯定是不如基金经理。
但是,如果基金经理不择时,怎么办?也分两种情况。
情况1:如果你非常专业,就自己择时;在基金上涨的阶段买,预计它不行了就卖。
情况2:如果你只是普通人,没有专业,最好别择时了;因为“卖飞”的概率极大。这种情况只能“硬扛”,跌了就忍着,等它涨起来;如果承受不住大幅回调,说句实话,说明 “不择时的基金经理”不适合你。
2)对于指数基金,核心看,你的专业能力怎样?
同样投基金,有的人对市场的兴趣大,经常研究,专业性比较强;有的人比较单纯,只想简简单单地投资,没啥专业能力。当然,这里不是比较两种基民的优劣,只是说, 大家有必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如果是专业人士,就择时;适当做做趋势的收益肯定比单纯地“长期持有”高。
如果你只是普通人,怎么办?分两种情况。
情况1:如果你买的是“长牛基金”,例如白酒、红利基金,就别择时,可能坚持低位定投是更好的选择。
情况2:如果你买的是“周期赛道”,例如半导体、互联网,就要择时;周期赛道波动极大,择时你可能亏个10%,不择时你最终可能亏30%、50%,并且回本遥遥无期。有人说, 我不敢择时怎么办?说实话,怕的话,你就不适合买“周期赛道”。
做一个总结。
可知,要想投基金有一个良好的体验,不外乎3种情况: 要么买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躺平),要不买到长牛基金(躺平或择时都行),要不你自己的专业能力强(择时)。
但是必须注意到,其中的核心在于,你的认知水平。 如果你的认知不强,你也不可能买到“优秀的基金经理或长牛基金”,不是吗?
所以,别纠结所谓的“择时或者不择时”了,这只是表象问题; 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你的认知高吗?高的话,你怎么做都活该赚钱;“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这话一点不假。
最后,建议大家,在投资的时候少些情绪,多花些时间提高自己的水平(或者找高认知的人帮你)。 别整天幻想,大牛市来了,我要赚钱;很有可能,就算牛市来了,(如果你的认知不够)赚钱也没你的份。
2、板块分析
(1)AI
昨晚,全球GPU龙头、AI的“卖水人”英伟达, 盘后大涨近30%。原因是,一季度业绩大超预期。
要知道,英伟达的市值有7000多亿美元,是大公司,关注它的投资者极多;美国又是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伟达还能暴涨,只能说明一件事: 这轮AI革命带来的“增量增长”非常可观,超出了机构的预期。
所以,尽管国内的AI现在还没有“爆款”应用,但我还是认为AI有比较高的投资价值; 新科技带来的增量空间很难度量,只要没有泡沫,就值得压一把。
当然,这不是赌,不管有没有爆款应用,“卖水人”的业绩是确定的,比如阿里、腾讯、百度争相开发大模型就算最后“一地鸡毛”了,但在训练的时候,是不是要升级算力、开发算法?那么相关板块(例如通信、半导体、计算机)的业绩就能确定性增长。
所以, AI“卖水人”相关的板块,跌下来就是机会。
只是提醒一句, 别乱炒AI应用。
(2)城投债
昆明城投债的事引发了非常高的关注,近期市场的大幅回调,很难说跟城投债不相关; 有人担忧城投债暴雷,进而担忧中国经济,股市就跌了。
城投债的问题的确比较棘手(今年到期的城投债有5.7万亿),但我觉得 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概率不大,万一实在不行,中Yang不会坐视不管;比如,万一情况严重,再印个四万亿不就行了?没有问题是“印钞”解决不了的!
再多说几句。
我国有潜力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就两块,一块是房地产,一块是城投债。这两块的“杠杆”都太高了(截止到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杠杆率为30.1%,居民部门杠杆率为63.3%);而且,目前似乎都有压力(4月的房地产数据也下滑了),所以,投资者的信心都不足。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大家,但我相信巴菲特的一句话:“ 没有人能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成功。”自信一点吧,大家恐惧的时候,很多时候,真的是机会。
(3)通信设备
今天通信板块大涨了2.8%。有3个原因。
1)昨晚英伟达暴涨,引爆了“算力行情”;通信板块是“算力”的代表之一(建设云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的都会给通信板块贡献业绩),就跟涨了。
2)政策刺激,今天工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信基建又要开始了,通信设备板块预计又有增量业绩。
3)会议催化,6月28日,2023年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举行,届时预计又有“6G”、“超越现实+”的故事,资金提前伏击。
我认为, 通信板块无论情绪还是基本面,目前都处于上行周期,估值也不高(目前PE为26被,位于近5年19%的百分位),配置价值挺高的。
如需看大盘及赛道估值,看第二条文章。
如果喜欢文章,希望点个赞,我会根据大家的反馈来优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