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西安之旅,其实我的旅行目的地是新疆,在西安转机,索性多住几天。
西安已经来过三次了,说实话,依然很多地方没玩到。本日想去西安事变纪念馆去看看,原来西安事变纪念馆有两处。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原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的西安事变旧址改建的,是遗址性博物馆。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张学良公馆。
张学良纪念馆周一闭馆,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参观。但看来有些形式主义,一些游客并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这时候可以向有身份证的其他游客求助一下,在窗口就说是一起的,也就能蒙混过关了。建议这样的纪念馆能安装刷脸识别装置,更方便广大游客参观。
张学良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7703平方米,为东西排列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四周筑砌青砖围墙,大门开在北墙正中。东楼是机关楼,中楼是客厅、会议室,西楼是张学良居室。
院内除有三幢三层砖木结构小楼,还有20余间平房。平房内有两个精彩的展览,分别是“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
两个精彩展厅全面详实地介绍了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逮捕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亲日派的阴谋,促成国共合作,团结抗日。
12月17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同张、杨协商,与蒋介石谈判,迫使他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纪念馆内东西排列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我们先参观东楼A座。西安事变发生前,该楼是公馆管理函电的职员和驻外东北军军官来西安公务的住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先后住进该楼,协助解决西安事变。A座一层在进行历史在这里转折的图片展。
A座二层为西安事变中中共代表的驻地,此为周恩来住室。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和张学良在A座二层的小客厅里就西安事变后的局势进行长谈,当晚24时,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报告了与张学良会谈的情况。
这是中楼B座。1935年10月至1937年3月,该楼为公馆机要秘书、公馆侍卫副官办公之地和卫士住所。
B座二楼会议室。1935年10月至1936年12月25日,这里是张学良接待重要客人并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1936年12月11日深夜,张学良在此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紧急会议,宣布次日凌晨对蒋实行兵谏,并做具体军事部署。1936年12月23日至24日,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与南京方面宋美龄、宋子文在此举行西安事变和平谈判,达成六项协议。
西楼是C座二层的张学良办公室。1936年12月14日宋美龄派蒋介石顾问端纳,携带她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亲笔信飞抵西安,了解事变真相和张、杨意图。张学良在此接见了端纳,并向他阐述西安方面的主张。
张学良起居室。1935年10月至1937年3月,张学良、赵一荻及儿子张闾琳曾在这里生活起居。
西安是座魅力城市,值得一来再来,我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