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内的大壕们不必再冒险携“金”出境,搭建信托了。
往年大壕们挤破了脑袋想出去,最担心的莫过于境内信托会被拿来偿债,被法院保全,百年后落得人财两空。而现在,随着国内信托法日益完善,国内信托已经开始像西方的家族信托一样,除投资外,还有财富管理的功能。
近日,最高法发布了一份文件,里头提到信托财产不属于清算财产,不能被诉讼保全。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用人话来说就是最高法现在明确盖章,家族信托具有资产隔离的功能,只要是合法信托,除了规定的特别情况外,无须担心信托无效、被撤销、被强制执行……
这可以说是境内信托发展历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时间点,我们团队的税务师预测中国信托将迎来井喷,真让人兴奋啊!
不过,考虑到每次发关于信托的文章,就有读者发问,你们老说信托,究竟有什么妙用,有什么好啊,朋友们困惑重重。所以咱们今天不讨论这件事的意义,咱们就用几个案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信托。
信托究竟是什么?打个比方,它有点点像保险,涉及到几个角色: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但相对于保险,又更具有个性化。
假设你有一大笔珠宝,平时将其随意放在桌面上,没有打理,每个人进到房间,一眼就能看到,孩子们也可以把这些珠宝拿起来随意把玩。这种情况下,珠宝是不是很容易丢呢?
当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继续明晃晃地放在桌上不好,于是找了个藏宝箱,把珠宝放进去,并且交给专业人士A,与A订立协议,让ta帮你保管、打理这些珠宝,同时你还担心孩子长大后挥霍无度,与A约定,等到去世后,再把这批珠宝按每年一定量的形式传给孩子。
在这样一个框架下,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信托理解成你放了珠宝的那个藏宝箱,珠宝是你的财富,而你是委托人,委托了专业人士A帮你做事,A就成了受托人,至于受益人就是你的孩子。
这时有人就要发问了,珠宝放在箱子里,还是我的珠宝,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信托就被视为是受托人以外的财产呢?
还是简单来说,钱拿出来建立信托的时候,就是花出去的状态了。按常理来讲,花出去的钱是不是就不算我们的财产了?既然不是我们的财产,债权人又怎么能够拿走呢?
如此设计下,信托就产生了一个效果:当我们身负债务时,债权人是无法要求将信托里的这部分财产拿来偿债的,相应地,它就产生了避税和财产传承功能,再加上信托里的钱怎么花,以什么方式花,受托人可以自行规定,所以信托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工具。
当然,要是发生以下这四种特殊情况例外,信托还是会被强制执行的,用人话翻译大概是:
理解了信托大概是什么意思,咱们来看看做得好的家族信托是怎么设计的。
考虑到知名大佬们的家族信托目前都设置在海外,国内信托目前只能算产品,还不算是成熟的信托工具,所以咱们这次拿离岸信托典范——龙湖地产的吴亚军、蔡奎家族信托举例。
话先说在前头,运用这一框架,吴亚军和蔡奎不仅和平离婚,同时吴姐在离婚后还不费一兵一卒搞定了传承,没有税费、不用股东表决就把股权转到女儿手中。
怎么做到的?一切要源于龙湖神侣上市前的高瞻远瞩啊。
2009年,龙湖地产在香港上市,上市前吴姐和蔡哥提前2年通过家族信托把股权分配安排好。
在那时,他们不仅讨论上市后各自持股比例是多少,也考虑到了要是遇到婚变,双方名下的财产得怎么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吴姐深谙其道。
因此,为了上市,吴姐和蔡哥在2007年开始部署。
吴亚军夫妇两人先是在开曼注册了两家空壳公司——Charm Talent(吴姐控制)和Precious Full(蔡哥控制)。
后来,吴姐和蔡哥又分别设立以各自家族为受益对象的家族信托。
吴姐的称为吴氏家族信托,蔡哥的称为蔡氏家族信托,两人分别作为各自信托的委托人和保护人,把开曼两个公司的股权以馈赠的方式注入汇丰国际信托的两个子公司Sliver Sea(吴姐控制)和Silver Land(蔡哥控制)。
同时,两夫妇信托有一个共同受益对象,名为Fit All信托,这个信托下的受益对象实际上是龙湖地产的员工和管理层。
架构设计完成后,吴姐和蔡哥虽然通过各自家族信托各自持股,但在权益披露上,则是显示二人共同持有龙湖地产75.6%的股票份额。
这意味着,感情状况良好时,两人通过信托持有股份,共享财富。感情破裂决定离婚时,分割信托财产,一人带走一个信托,各自安好。
这么做的好处是把夫妻财产以及家族和企业财产隔离了,夫妻离婚对企业影响不大。
于是,时间来到2012年,吴姐和蔡哥决定离婚。离婚相应地带来了财产分割,吴姐分得龙湖地产45.4%份额,蔡哥30.2%。
我们都知道,企业主的生活影响企业方方面面,离婚最担心的是市场情绪带来的股价下跌以及财产分配带来的股权稀释,引起控股权变动。
而这怎么能难得倒吴姐和蔡哥呢!别忘了,在上市前两人早就利用信托谈好了财产分割的问题,因此真到离婚时只是把各自从对方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名单中除名而已,除此之外, 别无变动。
公司保住了,股价没跌,财产也悄无声息分割完了,吴姐和蔡哥轻松演绎和平分手,重获单身。
当然,吴姐要是在这里止步怎么配得上她中国女首富的地位,离完婚吴姐再度发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精神,时局变动,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还是先把财产传给女儿再说。在中国打造一个豪门不容易,祖孙三代家业永续,先从吴姐这一代做起!
那吴姐怎么折腾的呢?
先让女儿在汇丰国际成立信托,我们在这里简单称吴姐女儿这个信托为“女儿信托”,再让汇丰国际将子公司Silver Sea(吴姐控制的)股权派至女儿信托中。
由于吴氏信托和女儿信托的委托人都是汇丰国际,因此这笔钱其实相当于本来左手拿着的,现在变成右手拿着,人还是那个人,但实现财富转移的同时保持公司控股架构没有发生变化。
最后,吴姐技高一筹,还让女儿发了声明,即使分派了,但投票权依然牢牢锁在自己手中。
好一位女中豪杰。
同样的思路,不仅产生了家族信托,还产生了保险金信托。
我们曾经说过,税收筹划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因为它需要一定成本。
拿吴姐上面这个操作来说,从离岸岛建公司,搭建信托,到后续信托的管理费,相应地吴姐和吴姐家人最好身份配置也跟上这些零碎的玩意,一整套操作下来,门槛不低。
但是,我们有些财富新贵早早就有了财产传承的担忧,难道因为门槛比较高就不能利用这些工具来守护财富了吗?
其实也不是不行,但是壕们可以算笔账,用这种方式不经济划算啊。
出于这种两难困境,保险金信托出现了。
保险金信托和家族信托相比,没有那么高的门槛,对身份、税费也没有那么多的要求,比较适合中小企业主使用,但相应地,它所能守护的财富范围就有一定限度。因为投保巨额保单的审查要求也是很严的。
它把保险和信托结合起来,投保人和信托机构签订协议,信托机构作为委托人进行投保,当被保险人身故或发生应当理赔、给付满期保险金时,保险金是给付到信托机构的,从而实现投保人财产隔离的目的。
看起来很晕,同样我们还是讲个案例给大家感受一下。
X先生来自上海,单身,今年已经54岁,膝下有一女,19岁,正在国外求学。
X先生在财产传承上遇到的问题是,女孩现在还在求学,未来可能在国外定居,加上女儿对理财投资没有兴趣,未来这一大笔钱交给女儿,女儿要怎么打理是一个问题。
另外女儿肯定是会结婚组建家庭的,万一国外求学找来一个洋女婿,两人要是出现婚变,自己辛苦半生的财产岂不是要拱手让人,那在结婚前又应该怎么隔离女儿的夫妻财产呢?
我们以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X先生可以为自己购买一份终身寿险。
在投保前先于信托公司签订协议,由信托公司作为X先生保单的投保人和受益人,同时约定信托的委托人为X先生自己,信托的受益人为女儿。
这样,当X先生出事时,保险金进入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来打理这笔财产,并且按照X先生与信托公司签订的协议对保险金进行分配。
因为信托的设计非常个性化,所以X先生对保险金怎么用可以考虑分成几个部分:
由于保单的投保人和受益人都是信托公司,而X先生又是保单的委托人,所以即使X先生负债,信托财产也不会被拿来抵押,同时信托机构帮忙打理资产,按月定时定量给付女儿资产,也减小了后代挥霍财产的风险。
关于信托的作用、种类还有很多。在这里只是简单给大家做个介绍。其实中国的富豪大佬们早已纷纷加入到信托大队伍中,为自己的财富锁上铜墙铁壁。
这几天,胡润各种各样的报告相继出炉,其中就有一条谈到——
在人类财富史上,比企业结构调整更没有定数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你的财富会面临着什么样的继承人。
优秀、勤勉、踏实、灵活的自然好,但生命繁衍没有那么多确定性,每一次代际传承对有心人来说其实也是一次财富易主,资产换姓的机会。
风险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离我们更近!
而不管是家族传承还是财产隔离,壕们使尽各种方法,走遍各条道路,最终想到达的都是同一个罗马:家业永续、基业长青。
财富传承的工具很多,我们会陆续介绍,而像信托这种工具 ,其实就诠释了洛克菲勒家族的那句财富哲学:
成功的关键是名下不拥有任何财产,但却控制一切。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及时获取实用好文章!
“理个税”提供最专业个税资讯及筹划与综合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