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媒体邀请百位电影人士,在历届香港金像奖获奖作品中评选“最佳中最佳”。最终,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少林足球》获封“至尊金像电影”。萧芳芳凭借《女人四十》中的表演获封“影后中的影后”。而周润发则凭借《英雄本色》中的表演获封“影帝中的影帝”。
周润发的地位在亚洲电影界,甚至全球电影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多次获得影帝殊荣,在巅峰时期曾凭借三部电影同时提名,当时《秋天的童话》、《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同时入围,周润发以为《秋天的童话》会让他拿到影帝,没想到最后评委却更喜欢他在《龙虎风云》中的表演。
周润发的戏路极广,他因为早年的个人经历,非常适合表现港片中的小人物,演起戏来充满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些具有江湖义气的人物,在他的表演下真实生动、形神兼备。
《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就是周润发最具个人特色的角色,而小马哥也是香港电影不灭的文化符号。影片当时上映时掀起了一波观影狂潮,获得了3465万的惊人票房,跻身当年香港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以票价20元一张来算,其观影人次达到173.25万。而当时香港人口总数才500万上下!《英雄本色》无疑是香港警匪类型片的开山巨作,它对于周润发和其他演员来说,具有着票房之外的重要意义。
那时的周润发刚过30岁,离他的巨星之路尚有一段距离,接连几部电影的票房失利,让他被讽刺为票房毒药,有了“毒药发”的绰号。投资商对他敬而远之,纷纷选择回避,正处于事业低谷的他继续一个翻身的机会。
在他最失落的时候,他等到了《英雄本色》的机会。片中,面对刚出狱但失去雄心的大哥,他愤慨地说道,“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这句台词从他口中说出,具有超越电影之外的意义。电影故事就这样与现实生活有了奇妙的共振。
其实一开始,周润发并不是主角,只是作为客串演员,片酬甚至是按天结算。但因为当时的张国荣档期太满,这才让周润发得到了加戏的机会。仅仅几场戏,就让吴宇森由衷赞叹,两人相互成就,索性就将“小马哥”演绎成了一代经典。
那身风衣装束,比《黑客帝国》早了10年!而后大批香港年轻人以此为时尚潮流,影片流入内地后,风衣墨镜更是掀起了内地年轻人审美价值的更新迭代。
片中,小马哥衔着木棍开枪的经典造型是周润发的无心之举。在拍这段戏时,吴宇森要求周润发保持表情的稳定。但开枪的时候,人会下意识的随着枪响而眨眼。对此,吴宇森始终不满意。最后,周润发灵机一动,靠咬着木棍保持面部肌肉的稳定,克服了开枪眨眼的问题。而这一带点痞气的形象,在30多年来,引得无数电影争相模仿,成为著名的流行文化符号。
凭借《英雄本色》积攒的超高人气,周润发终于一飞冲天。影片中,他不信命,一定要拿回属于自己失去东西,而那份决心照进了现实。该片之后,他成为了“发不过周润发”的影坛巨星,小马哥也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人物之一。多年后,他还能凭借此片获得“影帝中的影帝”,可见这个角色对于香港电影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周润发,饰演大哥的狄龙也凭借此片再度翻红。拍摄《英雄本色》之前,一代武打巨星狄龙正遭遇中年危机,几乎到了无片可拍的尴尬地步。
作为“一代武术宗师”张彻的徒弟,狄龙总不甘心就这样急流勇退,去拍电视剧养老。于是他与同门兄弟吴宇森一拍即合,转身在《英雄本色》中再振雄风。
狄龙作为片中最挣扎的角色,当他吼出“我已经不做大哥很多年了”的那句台词时,想必也是他当时内心最苦闷的呐喊。最后,狄龙凭借该片拿到影帝,证明自己宝刀未老,重新当上了影坛“大哥”!
其实不仅是需要“翻盘”的周润发和狄龙,哥哥张国荣也因为《英雄本色》开启了全新的演艺生涯。影片能顺利拍摄,筹集的资金,很大程度上依靠张国荣的人脉和影响力。
不过张国荣当时的事业重心仍旧在歌坛,影迷基础也不算特别牢固。《英雄本色》之后,张国荣扩宽了戏路,不再只是出演一些青春偶像片,众多大导演看中了他的可塑性,不少经典影片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角色相继诞生。
拍片时,三人之间还流传了一段佳话。张国荣本是铁定的主角,但因为档期问题,他无法长时间留下拍片,周润发作为客串临时顶替了张国荣的戏,而且渐入佳境。吴宇森试探性地找张国荣谈话,希望变更剧本,给周润发加戏。张国荣听闻后,痛快答应。多年后,周润发依然会提及此事,感谢张国荣当时的气度。
《英雄本色》对于周润发、狄龙、张国荣,甚至是导演吴宇森都意义重大。现实中几人在人生转折节点接演《英雄本色》,快意恩仇之后,重回巅峰。现实命运与电影故事奇妙呼应,相互成全,凸显了这部影片强烈的宿命感。
太多意想不到的机缘共同造就了经典的诞生,他们之前那些苦闷的经历,成为这部伟大作品的最佳注脚,在港片的黄金时代横空出世,至今依然熠熠生光。
除了风衣和牙签,周润发手持双枪的造型,以及他带领众人,利用枪火讨回公道的火爆场面更是建立起了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
在《英雄本色》中,吴宇森偏爱交替镜位拍法,而非变换镜位来捕捉动作细微变化,他拍摄枪战场面时需同时动用多台机位,这让其影片的视觉意念既流畅亦饱含情感,这在当时极为罕见。
特写镜头下的微妙表情与人物的小动作在慢镜头下递变,不断转换焦点的盘旋镜头辅以紧凑纵深的构图,故意在激烈的枪战中突然停顿,让三个男人互吐心事,这种浪漫的凝固时刻,在清脆利落的剪辑下,将枪战场面提升到了诗意的高度,让子弹横飞的暴力升华成了一种美学。
《英雄本色》的场景设计和暴力美学,影响了当今发展最快的韩国电影。
2010年,韩国还直接翻拍了《英雄本色》。
另外,好莱坞暴力美学大师昆汀早年曾长期浸淫于香港电影,吴宇森的美学风格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多年后,他接过吴宇森的衣钵,发展出了”自成一体”个性化的电影语言。
无论是戏里戏外的宿命感,亦或开创性的暴力美学风格,都是为了凸显《英雄本色》的主题。
影片最厉害之处还在于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迫于压力下的挣扎。善与恶罕见的在电影中难以简单的一分为二。第一幕高潮,小马哥单刀赴会,用暴力讨要了正义,为大哥报了仇。第二幕戏中,三人都经历了触底反弹。
三人在人生的最低谷,经过不断的挣扎后作出了“真情”选择,而后情义,道义,正义纠缠而起,将故事推向了暴力的高潮。
但最后,暴力反噬了他们,正义和道义也许讨回了,但代价是兄弟的牺牲、剩下的人无法逃离法律的制裁,兄弟重归于好,但不得不被牢狱所隔。
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之所以“封神”,还在与片尾的处理。吴宇森给侠义留出了空间,但仅限于“死去”,活着的人依然无法逃离世俗评判。对于香港电影来说,那种“归隐”与“离去”已经彻底成为了过去时。面对现代文化体系,英雄似乎只有“死去”才能得到“永生”。
周润发之所以能凭借小马哥拿下“影帝中的影帝”,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香港电影人对于过去的追忆。小马哥依然是香港电影元素的符号级角色,他的身上承载了太多香港电影的痕迹。看到小马哥,观众对于香港电影的形象才能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