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爆“惊雷”:一上市户外服装品牌破产倒闭,老板早就失联

2020-01-02   化纤邦

新年伊始,纺织服装行业就爆出“响雷“,作为国内曾与探路者齐名的户外运动品牌——“哥仑步”宣布破产了。


12月31日晚间,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 哥仑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2 月 30 日收到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法院作出的编号为“(2017)闽 0105 破 4 号之四”的《民事裁定书》。因提交重整计划草案期限届满,ST 哥仑步未能提交重整计划草案,且无投资人参与重整,管理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向法院申请终止破产重整程序并要求宣告 ST 哥仑步破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之规定,法院裁定终止 ST 哥仑步的重整程序,并宣告 ST 哥仑步破产。



ST 哥仑步股票自 2017 年 10月 16 日开市起已暂停转让,由于破产清算涉及的破产财产变价、分配等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的研讨、审议以及执行等所需时间较长,为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平,维护投资者利益,ST 哥仑步股票将继续暂停转让。


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法人潘宇涵,2003年3月14日,福建乾坤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后更名为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2015年7月23日,公司名称由“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户外行业本迎来一个较好的发展势头。国内户外市场品牌总数达到上千个,整个行业的出货额度达到300多亿元。

品牌代言人一直是行业标配。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在2009年便剑走偏锋,请动王石做代言人。王石简直是户外品牌代言人的绝佳范本,他长期在媒体上塑造着“颠覆自我”的形象,与探路者品牌有十足的契合度。而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王静夫妇二人本身也是极限运动爱好者,攀登过珠穆朗玛峰、徒步到过南、北极点。


反观哥仑步,此阶段的品牌代言人均为清一色的国外模特,难以凸显哥仑步的鲜明调性。


2012年,电商冲击整个户外行业,探路者的脚步也一度放缓,意识到户外品牌发展放缓是全行业现象时,探路者开始尝试转型。探路者新战略涉及到在线旅游、电商O2O、户外LBS、智能穿戴等热点,率先抢占了行业先机。


而哥仑步在三年以后,才在智能穿戴设备等特点市场有所反应。2015年秋冬产品中,哥仑步上线了带有GPS信号功能的冲锋衣,可测量血压并进行信息同步的T恤。


或许是错过了先发优势,或许是没有真正捕捉到消费者需求,哥仑步的智能穿戴产品并未引起多大反响,更不要说成为爆款。



彼时,ST哥仑布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调整经营思路,筹备人才力量,为后续哥仑步品牌升级提供良好的基础。不过,由于近几年宏观经济下行以及公司管理层波动事件等因素影响,2016年以来ST哥仑布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线下门店全部关停,线上业务全部外包,没有自己销售团队,也无法组织货源,只收取品牌授权费,同时清理尾货库存。


此前据经济财经动态10月份报道:哥仑步户外运动品有限公司的领导人却没有肩负起引领企业的责任,失联数年,只剩下8名员工还在苦苦支撑。这家企业董事长魏庆华从2016年就失联了,至今杳无音信,这个曾经拥有600家门店、在国内算得上有名号的运动品牌也就此销声匿迹。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据悉,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2万元,虽勉强有所盈利,但其利润却为-137.08万元。不仅没有盈利,利润还为负数。与去年同期相比,营收明显大幅下降,并且ST哥伦布仅剩8名员工,比之前又少了5人。


而哥仑步之所以会出现如今的情况,还需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原董事长魏庆华失联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谓轰动一时。到2017年的时候,哥仑步向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法院提出破产重组,导致公司运营出现较大波动。



据悉,哥仑步董事长魏庆华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2.72%的股份,而在他失联之后,这部分股份已被质押。此外,魏庆华还拿走了哥仑步及其子公司所有的公章,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而相关机构始终无法联系到魏庆华。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才将印章收回,公司得以正常运转,但此时伤痕累累的哥仑布已经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挂牌新三板、失联老板快递辞职信……户外品牌哥伦布听上去上演了一个“炫酷”的故事。但一步步沦为一具空壳的哥仑步真正失败的原因,仍是传统的套路,并非那么具有“技术含量”。


自2016年五一节后,哥仑步董事长魏庆华就未曾在公司露过面。正在公司上下员工惶恐之余,5月15日,一个神秘的快递送达。员工拆开后发现,这竟是魏庆华寄来的一封辞职信。信中声称,他因个人身体不适决定辞职。 这离哥仑步挂牌新三板还不到5个月,整个户外品牌行业本处于复苏之际。魏庆华“创意”的离职方式,让沉寂多时的哥仑步再次回到大众视线,也让哥仑步变得更加混乱。


登陆资本市场从来不是救命稻草,也掩盖不了公司运营模式的转型失利。或许,正是魏庆华对“上市梦”的偏执追求,成为把公司带进死胡同的推手,最后自己也走上“江南皮革厂倒闭,黄鹤跑路”的老套路。


更深度剖析,没有新兴关注点的哥仑步最终还是贡献了一个故事——老板“快递式辞职”。这背后有“跟不上时代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铁律。至于老板对“上市梦”的偏执追求,其实并不是造成公司失败的核心原因,虽然这个举动在事实上加速了公司陨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