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南亚小国三次造车,打造工业强国,或成为亚洲又一条小龙

2022-03-07     乐点科学视角

马来西亚俗称“大马”,人口3200多万人,在亚洲只能算是人口小国。不过马来西亚却是亚洲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汽车品牌的国家,目前亚洲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的国家也就中日韩和印度几个国家而已。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的体现,汽车生产大国往往都是工业强国,美国,日本,德国都是如此。马来西亚历史上有过两次“造车”行动,先后推出了“宝腾”,第二国产汽车两个品牌。最近马来西亚又开始筹划“第三国产汽车”,合作对象同样是日本企业,由日本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大马第一次“造车”是1983年的宝腾汽车(PROTON),当时引进的是日本三菱公司的技术。这款汽车诞生之初就承载着马来西亚的工业化期望,被视为马来西亚的国宝,在大马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也就是在这一年,马来西亚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成为工业化国家的目标。第二次造车是1999年的第二国产汽车(PERODUA),合作伙伴是日本的丰田汽车,马来西亚的汽车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地生产的零部件超过80%,到2005年,马来西亚的汽车销量达到56万辆,其中国产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72%,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

那么马来西亚为什么还要第三次造车,原因是和中国的吉利汽车有关。2017年吉利集团收购了宝腾汽车,作为马来西亚的国宝,宝腾被外国企业收购从感情上很难接受,于是就有了第三次造车的愿望,这次选择的合作伙伴是日本的大发。承担新车整体设计和研发的是马来西亚的DreamEDGE公司,选择的车型可能是一款混合动力汽车,预计两年后投放市场。

制造业目前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除了汽车生产,还有一个领域值得一提,就是电子产品及半导体工业。马来西亚目前有50多家半导体企业,包括TI,英特尔,英飞凌,AMD等都在这里设有晶圆工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半导体生态体系。这些企业大都集中在槟城,这里也被称为马来西亚的“硅岛”。之所以看好马来西亚会成为下一个“亚洲四小龙”国家,原因有三:

第一,马来西亚具备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高科技产业体系。三次造车,半导体产业链的形成,使大马的具备了不可多得的高端制造优势,在东南亚各国的产业竞争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其次,马来西亚华为数量众多,约占人口总数的22%。华人经商者众,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商业资源,给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第三,马来西亚具有语言优势,英语作为马来西亚的商业语言,对于吸引外来投资,增进国际沟通和了解有很大的帮助。

马来西亚去年的人均GDP达到1.12万美元,在东南亚国家中仅次于新加坡。而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中国台湾,去年的人均GDP约2.5万美元。而与越南,印尼等邻国相比,马来西亚的科技优势非常明显,完全有可能成为亚洲又一条小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fc4200fae5c1acf8fa99aef31ef80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