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古人差点把这种动物吃灭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2022-03-22     正卫说生活

原标题:宋朝年间,古人差点把这种动物吃灭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引言: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猪肉颂》

宋代虽不比唐代强盛,但在大唐盛世的基础上也还是向前迈进的,国家的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水平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发展到当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在中原汇聚,再加上农业的发达,交通运输条件也得以改善,这些种种共同促进了宋代饮食业的蓬勃发展。这难免会影响到宋代的饮食结构,人们也变得更加讲究饮食的品位与礼仪,有才华的文人们常以聚齐一起品尝盛宴、谈论饮食为乐。

其中,苏轼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多舛的仕途中,苏轼泰然面对,积极体味各地饮食文化,还亲自制作美食,并且创作了“东坡肉”这道名菜,弘扬了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苏轼在杭州治水时,因治水有功,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和感激,于是百姓送了许多猪肉给苏东坡。苏东坡收到后,命人把猪肉切成大小规整的方块,烧制后酥香软烂给百姓们吃,东坡肉就这么流传了下来。除了这些动人的典故,宋朝年间,古人还差点把这种动物吃灭绝,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一、宋代流行的美食

在远古时期,什么食材都很匮乏的时候,人类的祖先就以采集果实为生。相传在一道天雷批下来引发了山火,大火把许多动物烧焦发出香味引人去食用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火是可以烧制美味的食物的。由此人们就开始打猎动物为食,不管是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目之所及的动物有能力的都尝试了个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就总结出了哪些动物的肉质最嫩,哪些动物适合什么烹饪手法等等。

慢慢地随着等级制度的划分,食物也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给不同的人群享用。上述提到的猪肉在宋朝就是贫贱的低等百姓才吃得起的事物。苏东坡别出心裁的烧制方法才使得这道菜得以成为名菜。那宋代流行吃的肉是什么呢?首先排除掉耕地用的牛,随意杀耕牛在宋朝是违反法律的,自然也不是打仗所要用到的马,宋代最小资最流行的肉类其实是羊肉。

二、羊在宋代的命运

宋代文人孟元老就著有一本书《东京梦华录》,其中记载了开封当时的风土人情,就有不少菜品让人看了垂涎三尺。例如乳炊羊、羊角腰子、罨生软羊面、入炉羊头签、羊闹厅等等,从这些道道不离羊的菜品就可以看出宋代人对羊肉如痴如狂的追捧。至于原因,除了羊肉质鲜嫩之外,还有宋代人认为羊肉是对客人最高的礼遇,代表友好。除了《东京梦华录》之外,还有“日支羊肉六千斤”等描写这一盛况的文人诗词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例如《拟寒山寺》中“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两句就表明稍微富足一些的家庭在日常温饱满足之后,就开始追求口腹之欲了。那具体来说,富贵人家才能吃到鲜嫩的羊肉,寻常普通人家吃到一些鱼就不错了。正是对羊肉的追捧才造成了宋朝人对羊肉越来越狂热。根据史料记载的情形,宋神宗时期皇宫里一年要吃掉近450000斤的羊肉,宋真宗时期,皇宫里一年要宰杀350只羊才够宫里人食用。这个吃法继续下去羊必将会走向灭绝的道路了。

要说起最爱吃羊肉的皇帝,那当仁不让就是宋仁宗了。不过宋仁宗生性节俭,虽然爱吃羊还是会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的。根据《东轩笔录》记载,宋仁宗曾告知下属自己夜间偶尔会非常想吃烤全羊,大臣便不解道:为何皇帝不下旨让御膳房准备?宋仁宗正色道:倘若朕每次想吃的时候就索取,那必然会形成惯例,御膳房会夜夜准备烤全羊,那该多浪费!宋仁宗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宋朝的游牧之地被辽、西夏等地占据,养羊的有利环境太过稀缺,自然会导致羊肉的供给大大缩水,如此下去羊只会渐渐稀少。

结语

北宋时期可谓是中原饮食文化的鼎盛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此时期,士大夫对饮食的兴趣空前浓厚,饮食创作亦出现如日中天的繁荣景象。这使得宋代的诗人和词人的写作几乎没有不提及饮食方面的。无论是食材、烹饪过程、还是饮食时的情形和感受,文人士大夫们总是在作品里乐此不疲地描写饮食相关的一切内容,并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中。此类描写为我们了解宋代时尚风气和文人的相关性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是很值得考究的。

参考文献:

《猪肉颂》

《东轩笔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f917267354b9315dabe6d413dff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