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为而治”到“神仙方术”,传统道家学说为何会转变为宗教?

2023-12-30     刘明宝

原标题:从“无为而治”到“神仙方术”,传统道家学说为何会转变为宗教?

中国古代,一场思想的风暴席卷而来,那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初期。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如盛开的鲜花,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在这众多学说中,道家虽不像当时的“大红大紫”儒墨那般引人瞩目,但其在历史长河中却是少数被古代王朝当成施政纲领的学派之一。

如今我们谈及道家,却想到了代表着神仙方术的道教。

为什么道家从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说,转变为一个宗教呢?

这个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道家的根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变,社会结构彻底颠覆,统治秩序被重新塑造。

在这混乱中,各阶层为了自身利益纷纷提出不同学说,以求在新时代站稳脚跟。道家也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的“无为而治”。

起初,道家和其他同时期学派一样,只是一种政治哲学。

汉初时期,刘邦等统治者推崇“黄老之学”,即道家学说的“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给了国家和民族休养生息的机会,让汉朝逐渐摆脱了疲弱,走向了辉煌。

然而,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道家的政治属性减弱。它追求“修身养性”,开始与神仙方术结合,逐渐演变为宗教。

这种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契机却在东汉时期出现。

在东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为道家宗教化提供了契机。

这导致了道家思想需要与佛教竞争,于是它转向民间,采取了宗教化的方式。

从政治哲学到宗教体系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这一变化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多元而丰富,也为国人提供了本土的精神寄托。它让道家与儒家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儒家是进取阳刚的代表,而道家则是柔韧迂回的体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f8fa7a7d92a31e5289775c0429d6c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