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四川省绵竹市一名普通的工人正在工地辛勤劳作,然而,一群穿着正式服装的人突然走向他。工人面露尴尬,仿佛犯了什么难以启齿的错事。原来,这几位是绵竹市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得知消息称绵竹市的一个工地挖出了一只金龟,而这只金龟竟然在一名工人手中。他们怀着好奇和期待,向工人询问:“听说您挖出了一只金龟是吧,能让我们看看吗?”然而,工人对此显得有些犹豫,声称“没有,没有这回事。”他并不打算交出金龟,使得工作人员束手无策。他们不能直接上手抢夺,毕竟金龟未必就在工人身上,有可能已经被他藏匿起来。于是,工作人员决定多次前来,每天努力寻找那名工人,既了解情况,又向他普及法律知识。
在工作人员的坚持努力下,工人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主动将金龟上交给了国家。随着金龟被移交给文物保护部门,一场对这个神秘金龟的探索开始了。这只金龟长约16厘米,宽约8厘米,重达150克。其工艺十分精致,几乎与一只真实的龟无法区分。接下来,工作人员迫切需要搞清楚这只金龟的朝代以及它的主人究竟是谁。
通过对金龟进行全方位的检测,文物保护部门发现它并没有受到损伤。研究结果表明,这只金龟是清朝时期埋在地下的。进一步查阅当地的县志,工作人员发现,这块工地原是清朝时期唐家的旧址。唐家在当时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大家族,曾连续祖孙三代担任过知县,家族的历史非常悠久。
这只金龟的陪葬地点与唐家的历史相符,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深入研究。在清朝乾隆年间,唐乐宇是唐家最为杰出的人物,曾担任过平越知府,同时还是一位作家,留下了流传后世的《奇门纪要》。他对当地教育的推动也成为其最大的贡献之一。唐乐宇在任职平越知府期间,出资修建了一座墨香书院,并聘请了当时有名的学士叶梦麟来墨香书院讲学,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教育状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誉。
通过考古调查,这只金龟不仅仅是陪葬品,它的用途更大,可以用于镇宅辟邪,为家族祈福。因其高超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后来被国家评定为一级文物。这件文物的发现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唐家的历史,也为当地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