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了!快引进它!

2022-09-08   影探

原标题:求你们了!快引进它!

两女一塔,刷屏了。

小成本,无大牌,没宣传,竟然在短短几周内就挤进了IMDb流行榜前十。

妥妥的年度惊悚片黑马。

要是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一幕得多刺激

让我探手心冒汗的电影不少。

但让我探双腿发软的电影,仅此一部。

豆瓣评分人数更是从最开始的几百人猛增到四万多,评分稳定在7.3,高于八成同类型影片。

烂番茄媒体新鲜度76%,爆米花指数79%,一部惊悚片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片子还是以IMAX格式拍摄的,加上电影本身的吓人程度,简直为大银幕量身打造,跪求一个引进!

“坠落”

Fall

2022.8.12

高空吃鸡游戏

《坠落》是一部极其简单的求生电影:

两个女孩,被困一个600多米的高塔。

离你最近的,是盘旋在头顶的虎视眈眈的秃鹫。

没水,没食物,没网络。

而且还受了伤。

身边只有一个同伴,一根绳子,两部手机。

原地有望远镜、信号枪等物资;

下方正好比绳子长度远一点的地方,有你们掉落的背包,里面装着水和无人机。

你会怎么做?

《坠落》就像是这样一场“高空吃鸡游戏”,“敌人”就是所处的环境。

主角贝基和亨特是一对闺蜜,相约攀爬一座600多米高的废弃电视塔。

俩人好不容易攀爬到塔顶,谁知下塔时,年久失修的梯子突然解体掉落!

坠落的贝基在被闺蜜亨特救上来后,她们意识到。

在这600多米的高空,陪伴她们的,只有绝望……

稀有的高级惊悚片

《坠落》让人欲罢不能,因为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稀有,二是高级。

求生电影有很多,但全程主打“高空恐惧感”的,除了《云中行走》勉强算,就只有《坠落》。

也只有《坠落》,能让人患上“急性恐高症”

《云中行走》

作为一部求生类惊悚片,坠落营造出了一种高级而又真实的恐惧感。

首先是生理层面上的恐惧——

整座塔约610米高,是在平地上看就让人望而生畏。

恐高症患者,看到塔基本就已经告别魂魄,更别说后面爬了。

主角二人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就靠一条绳子相连。

中间还穿插着贝基向下看的镜头,看得人头晕目眩,手软脚软。

除了这些画面营造视觉上的刺激。

老旧梯子的咯吱声和呼啸的风声,在听觉上,也让人觉得摇~摇~欲~坠~

这种刺激和恐惧交织的感觉,着实令人肾上腺素飙升。

这还不算完,登顶之后,作为视频主播的亨特还带着贝基来了一波“作死”挑战。

在大风咆哮的塔顶玩单手吊人,仰面自拍,为的就是卖胸,赚一波点赞。

当然这也很有效果,看塔看地晕高度。

看人,晕胸。

两者叠加,看得让人不敢在座位上动一下。

最重要的是:

《坠落》是实拍!《坠落》是实拍!《坠落》是实拍!

能营造出这种类似纪录片的真实恐惧感,还得感谢电影的“穷”。

因为成本不高(仅300万美元),《坠落》不是在棚中绿幕拍摄,而是在600多米高的山崖上,建了约30米高的塔楼来拍摄。

电影中的这座塔也不是虚构的,它的原型是KXTV/KOVR天线塔。

这座塔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625米,是加州最高的建筑。

正式因为实景拍摄,加上大量第一视角的镜头才能让观众如此身临其境地“恐高”。

这种实景带来的恐惧感,是绿幕蓝幕黄幕七彩幕都无法模拟的。

除了高度带来的心理上的紧张感以外,电影也一直在强调“坠落”这个令人恐惧的点。

比如松动的螺丝;

颤抖着的腐朽的金属架;

不小心断掉的梯子横栏;

都在一直提醒观众,她们随时都会掉下去。

而当贝基终于坠落的这一刻,就好像蓄力的过山车开始俯冲一样,观众积累的恐惧也到了顶端。

等亨特将贝基拉上来后,看似暂时安全,实则“恐惧”更深一步:

从生理刺激过渡到了心理恐惧,从恐惧高度变成恐惧死亡。

没有后路、缺水断粮、黑夜将至,甚至睡个觉都能导致坠落而死。

亨特睡着差点掉下去,全片最让我心脏骤停的一幕

更别提除了内忧,还有外患。

上塔之前,贝基她们就看到两只秃鹫在啃食还未死亡的野牛;

如今,她们也成了这两只秃鹫的目标。

拍摄秃鹫袭击的片段也很不容易,幕后制作组不得不把肉块放进衣服和其他场景道具里,才能换来秃鹫的“青睐”。

一是高度上的生理刺激,二是死亡带来的心理阴影,论营造高级恐惧感,《坠落》真得狠狠拿捏住了。

绝望

除了“恐高”,主角们的花式求生之路也够跌宕起伏的。

一是对外求救。

但塔太高没有信号怎么办?把手机送到有信号的地方试试。

两人把手机塞进鞋里,再垫点东西扔下去,希望编辑好的求助信息能够在手机粉身碎骨前发出去。

但第一招没奏效。

好在,她们在塔上还找到了一些工具:望远镜和信号枪。

虽然四周荒无人烟,但主角们还算“幸运”,发现有人在附近。

白天呼喊无果的她们,准备等到晚上发射信号枪求救。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贝基成功发射了信号枪,地面上的陌生人也终于注意到了他们。

没想到的是,这俩人竟然缺德到家,不但没帮忙,还把贝基她们的车偷走了。

简直是雪上加霜,致命打击。

接下来怎么办?

亨特想到,她们的背包之前就掉在了天线盖上,也许可以够得着。

亨特绑着绳子下去够,就差那么一点点,于是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解开绳索,荡过去。

终于拿到装备的两人试图用包里的无人机求助。

但无人机的电量不足,贝基想到了亨特在餐馆教给她的诀窍,攀爬到塔尖上,用顶端灯泡的底座给无人机充电。

烈日下保持着攀爬姿势几个小时,还要忍受秃鹫的袭击,总感觉主角摇摇欲坠,马上就要丧命。

好在,贝基坚持了下来,成功给无人机充满电,操控无人机向小旅馆求救。

看评论很多人说,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下去发信息?

这些人是不是不动脑……把手机绑无人机上,额,没有手机,你用鞋底控制无人机?

最终到底获没获救,咱留个悬念,就不剧透了哈。

只能说,结局反转得出人意料,但又早早铺垫过。

甚至正因为这个反转,让《坠落》升了一些逼格,打败了一众同类型电影,脱颖而出。

情感

最后,再说一下电影的主旨和情感。

虽然大家常常吐槽“不作死就不会死”,但贝基和亨特爬塔可不是为了作死。

一年之前,贝基和亨特、还有自己的丈夫丹一同攀岩,丹不幸坠崖去世。

这件事让贝基十分痛苦,整日酗酒,甚至想要自杀。

同时也对攀登有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亨特想带着贝基爬这座塔,不仅是想让她走出来,也是想让她克服恐惧,战胜自己。

这也是她在攀爬过程中一直鼓励贝基的话。

而看起来胆子很大、外向开朗的亨特也有自己不断追求极限的原因。

另一方面,从求生角度来看,电影还传达了一个道理:

强者生存。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之前还被秃鹫袭击而痛哭的贝基,最后靠眼神和气场就吓跑了它。

一个恐怖惊悚片有这么正能量的主旨也是难得。

不过有一说一,如果能把文戏缩短(比如冗长无聊的第一幕),把电影时长缩短在90分钟内就更好了。

但瑕不掩瑜,总体来说,《坠落》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惊悚片之一。

这么刺激的电影,要是能在国内电影院看一场IMAX3D版本的话也太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