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你最近很奇怪,各种反应都很奇怪,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啊?过去我加班的时候,只要过了十二点,你就给我打电话,昨天你一个电话都没有,你什么意思啊?”
自从高平被复振拒绝以后,他对向前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变。从前的高平,对向前百依百顺、温柔体贴,可如今的高平,却对向前爱搭不理。
高平的改变,就是为了逼向前离婚。高平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娶了已婚已育的向前,就万事大吉了。
在上海有房有车的向前,可以给高平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身为公司高层的向前,也可以凭借人脉,帮高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留院的失败、复振的拒绝,让高平突然意识到,向前根本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厉害。于是,高平便准备另谋出路了。
高平已经萌生了离婚的念头,但高平却不敢主动提出离婚。一方面,高平身边的老师和同窗都清楚,高平是靠着向前才读完了博士。
如果高平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和向前提出离婚,一定会被其他人诟病,这不利于高平的前途和名声。
另一方面,高平没有任何收入,倘若高平主动提出离婚,那么向前一定会让高平净身出户。届时,高平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维持。
再加上,高平已经申请了英国的桑格研究所,这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此时的高平不敢与向前撕破脸,他需要一笔离婚财产,来支持自己出国留学。
为此,高平特意把小姨从老家接到上海,又刻意把聪聪齐齐的身世,告知给小姨:
“聪聪齐齐,其实不是我的孩子,是向前她前夫的。我们俩结婚的时候,孩子快一岁了。我一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高平非常了解小姨的性格,一旦小姨知道聪聪齐齐的身世,不仅会懈怠对两个孩子的照顾,还会对向前有意见。
正如高平所料地那般,在小姨的“助攻”下,高平和向前的矛盾,也逐渐增加了。工作的压力,加上无法化解的家庭矛盾,都让向前非常崩溃。
但是高平也很清楚,这一点小矛盾,无法击退向前。于是,高平又把自己的学妹李书拉入局中。
李书十分崇拜高平,即便知道高平已有家室,李书也毫不掩饰自己对高平的感情:
“师哥,你知道我们师妹都怎么说你吗?说你长得帅、有房有车、博士毕业,又可以留校,但就是有一点不好,英年早婚。”
但是李书的家境,也让高平退避三舍。虽然李书极力掩盖自己的家世,但两个细节还是让李书露怯了。
第一个细节,李书向高平寻求帮助,为了与高平套近乎,李书特意咨询了高平考博士的事情:
“师哥,有件事我想咨询你一下,杨教授的博士好考吗?”
如果李书真的有关系、有人脉的话,她又怎么会担心李教授的博士是否好考呢?由此可见,李书和高平一样,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了。
李书非但不能给高平提供任何帮助,还极有可能会拖累高平。因此,高平肯定不会选择平平无奇的李书。
第二个细节,李书的感同身受。当高平因为留院被拒而懊恼时,李书对高平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虽然不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但我们也不是来凑数的。”
对于此时此刻的高平而言,他需要的是“制定规则的人”,而并非是“不是凑数的人”。李书无意间的一句话,也就注定了她和高平的结局。
虽然高平看不上李书,但他却需要李书“助力”。因此,一向冷淡的高平,破天荒地主动对李书示好:
“不是要考博嘛,我那流动站里有些课题,可以帮你介绍导师。”
高平此举,其实就是为了说服李书给聪聪齐齐当辅导老师。首先,高平知道李书对自己有好感,高平邀请李书给聪聪齐齐做辅导老师,一定会让李书想入非非:
“我就是想问你,你让我来你家,仅仅是为了辅导你孩子吗?”
到那时,李书肯定会用尽浑身解数接近高平。李书和高平既是师兄妹,也都是在校的学生。因此,他们之间的话题,会比高平与向前之间的话题要多得多。
在李书的衬托下,向前也会逐渐发现她和高平,早已貌合神离了,这也为向前主动离婚埋下伏笔。
其次,李书是有野心的,否则她也不会为了前途,接近已婚的高平了。从始至终,李书接近高平,都是为了成为高太太。
所以,李书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逼走向前。李书清楚,对于向前来说,孩子是她的动力,也是她的软肋。
向前极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一点从她宁愿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也不愿意让孩子给合作方的妻子道歉,就可以看出来。
因此,李书一定会从聪聪齐齐身上下手,让向前和高平彻底闹翻。如此一来,高平不仅可以全身而退,还不用遭受道德的谴责。
在其他人眼中,李书是破坏高平和向前的婚姻的罪魁祸首,向前是为了孩子,抛弃高平的“负心人”,而高平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高平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自始至终,出国留学就是一个局。高平精心设计的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高平的另谋出路,就是高平微信上的L。不少人猜测,这个L就是李书,其实这个L另有其人,证据有三。
其一,高平给L的微信备注。若是李书真的是L的话,高平肯定会把微信备注改为李书的名字。李书是高平的师妹,高平有李书的微信再正常不过了,高平根本没有必要欲盖弥彰。
显而易见的是,这个L不是李书,因此,高平才不敢备注真名,因为他害怕被向前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其二,L对高平的称呼。L对高平表达感谢时,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今天过的很愉快,谢谢你。”
要知道,李书为了和高平套近乎,她几乎不会用“你”来代指高平,而是经常称呼高平为“师哥”。由此可见,这个L不是李书。
其三,李书不知道高平要出国。当时的高平,刚刚被复振拒绝,他极其渴望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能让高平冒着不惜得罪向前的风险,也要陪着一起游玩的人,一定能给高平的前途带来很大的帮助。
而且高平是经过这次游玩以后,才决定申请英国的桑格研究所。很明显,与高平一起游玩的人,能帮助他申请到英国的桑格研究所。
高平的第一学历是他致命的缺点,高平在国内都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他如果要出国,一定要有外力支持,而L就是那个外力。
可李书是从林院长那里得知高平要出国的事情的:
“你是申请了英国的桑格研究所吗,还找林院长给你写推荐信。我是找林院长签字的时候,不小心看见的。”
种种迹象都足以表明,L并不是李书。在L的鼓励下,高平递交了申请,并设局推动向前主动离婚。可L的承诺,却是一个谎言。
坦白来说,高平除了有一个还不错的履历,他可以算得上是一无是处。高平长相平平、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L怎么会真的看上高平呢?
而且,高平前后被学院和复振拒绝的事情、人尽皆知,L又怎么会在这样没有前途、没有实力的人身上付出那么多精力和人脉呢?
最重要的是,既然如今的高平可以为了前途,背叛向前;那么以后高平也会为了更好的前途,再次背叛L。
因此,L根本没有打算帮助高平,L所做的一切,都是消遣高平罢了。失去了L的支持,以高平的能力和履历,根本无法拿到桑格研究所的录取通知书。
L从未真心对待过高平,可高平为了L随口的几句承诺,不但背叛了对自己一心一意的向前,还得罪了极其崇拜自己的师妹李书,心比天高的高平失去了一切。
高平太贪心了,他在上海有车有房,还有一个全心全意支持他的妻子,可他却不懂得知足。高平的贪心,与他的能力,不成正比,这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高平的结局,告诉我们所有人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过于依附于任何人,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
巴金曾说过: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一两个人,自己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
因此,我们要始终铭记:没有人能把你变得原来越好,关系、人脉和经历都只是陪衬,支撑你变得越来越好的,只是你坚强的自控力以及不断的反思和修正。
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经历、渡人先渡己,我们永远只能相信自己、依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