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再“催婚”了?

2024-01-16   乐居财经

原标题:上海不再“催婚”了?

上海不再“催婚”了?

文/乐居财经 张林霞

上海作为一个海纳百川、包容乃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对于全国的人才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在沪安家成为很多沪漂们的梦想,但是,很多单身外地的沪漂们想买房却卡在了结婚上,而且他(她)们大多都不会为了买房而结婚,这也让上海一度被指“歧视”单身人士。

但上周末,上海市青浦区、奉贤区出台人才安居新政。

青浦区、奉贤区最新政策表现为,按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凡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且在上海市无住房,与人才购房区域范围内用人单位签订2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且工作满1年的非沪籍人才满足一定条件后,可在人才购房区域范围内购买1套住房,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至此,单身人士在上海再也不必为了买房而结婚了。

上海中原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松绑单身非上海户籍人士在限定区域内购房,顺应了当下社会环境,有利于年轻人才的引进。此次松绑的青浦、奉贤新城是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区域内产业很多。新政此举是希望将人才留在区域内稳定长期发展,实现职住平衡。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上海近期多次调整楼市政策,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这反映出2024年各地购房政策将一步放宽,也说明购房市场环境将持续趋好。此类政策有助于稳定预期,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另有业内表示,此次放松人才限购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青浦新城和奉贤新城。从市场情况来看,两个远郊区域的市场面临一定压力。该项政策有利于促进各类人才流入,提速新城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起到促进作用,对市场情绪将带来积极引导。

相关数据显示,青浦新城2023年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0.9%,出清周期在14个月;奉贤新城2023年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4.3%,出清周期在7.4个月。

截至目前,上海五大新城中仅剩嘉定、松江的购房政策未做调整,预计也将跟进松绑。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五大新城之外,其他区域也会顺应郊区推进人才引进政策的趋势。比如宝山区等虽然目前压力不大,但不排除后续跟进政策的可能性。

其实,去年年末以来上海多次调整楼市政策,10月,上海金山区率先发布重点转型区域人才购房新政;12月中旬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同时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今年年初,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又发布通知对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进行调整。

上海两区新政发布不过两日,传导和发酵仍需一定时间。目前看来两区的房价可能不会因为新政有太大变化,交易量方面也得过段时间再看。

无独有偶,除了上海以外,其他一线城市楼市政策也出现各种利好,去年年末北京出台调整优化购房政策,截止到1月14日,该政策落地满月,近四周时间,北京新房共成交6051套,其中单周最高成交2163套,新政后周均成交与新政前四周对比,同比上涨50.19%。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指出,自去年9月一线城市全面落地“认房不认贷”后,并未再有大幅度的松绑政策巩固加持,市场对于一线城市政策松绑具有较高期待,2023年12月14日北京、上海接连松绑购房政策无疑是向市场传递出重磅利好信号。一线城市作为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区域,其市场表现及政策动向对于整个楼市发展的带动力突出,此次新政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信心的重塑和巩固回升具有积极作用。

在一线城市中,广州为了振兴楼市,推出广州市第一张房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称,所谓房票其实也是货币补偿的一种方式,不过不是直接给拆迁户发钱,而是根据补偿标准和被拆房屋的评估价值给予购房券,拆迁户拿到这张券再去一定的区域和板块换房。对市场来说,好处是能把拆出来的需求定向引导到楼市里;对开发商来说,可以定向去库存;对于改造主体来说,不用建设回迁房,免去了临迁费;对于政府来说,改造腾出空间,可以落地公共设施和保障房。

自京沪两个一线城市同时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和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以来,两地楼市反响积极,但持续性的回温态势仍有待巩固,2024政策调控仍有空间,预计在居民购房信心提升、市场供求关系改善、政策持续优化等多方面的合力推动下,市场预期将逐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