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贴着国旗像电影里的场景

2024-10-05     潇湘晨报

综合新华社、央视

由于黎巴嫩安全局势严峻,目前,有撤离意愿的中国公民均已安全撤离黎巴嫩。本次撤侨分为两批,由于航班受到影响,首批人员乘船撤离,随后经外交人员协调,第二批乘坐包机撤离。

一位撤侨的亲历者讲述:“撤离时,车顶上都是贴了国旗的,就像电影《战狼》的场景。”

撤离 凌晨3点收到通知,早晨6点可以出发

塞浦路斯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在该国利马索尔港等候大厅北侧悬挂的中国国旗格外醒目。在中国政府的统一安排下,首批从黎巴嫩撤离的中国公民及外籍家属,9月30日午夜搭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新厦门号”轮,历经近13个小时的航行,终于平安抵达利马索尔港。当他们下船看到熟悉的五星红旗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郭佳是中建八局的工程师,在中国政府援建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工作。随着黎巴嫩安全局势恶化,他和同事承担起护送工人平安回国的责任。此次撤侨中,他们带领23名建筑工人抵达塞浦路斯。

回想撤离前的经历,郭佳心有余悸:“这几天撤离黎巴嫩的交通基本中断,绝大多数航空公司已停飞进出黎巴嫩的航班,黎巴嫩与叙利亚的陆地边境也被关闭。如果不是中国大使馆及时提供帮助,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保证工人们平安回国。”

旅居黎巴嫩多年的广东华侨林女士作为志愿者见证了撤侨工作的紧张和艰辛,她告诉记者:“我凌晨3点收到撤侨通知,早晨6点接到可以出发的消息。这中间只有3个小时,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需要做大量的信息搜集、核对和证件办理等工作。过去3天,使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休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特别感动。”

“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有当地华人华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都来港口接我们。”经常在海外务工的李先生介绍,抵达港口后,他看到现场张贴了很多五星红旗,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也来迎接他们,现场工作人员还发放了食物。“大使先生让我们放心,祖国一定会把我们安全地送回家。听了特别温暖、感动。”

在这次撤离黎巴嫩的人员中还有一些外籍家属。在利马索尔港的等候大厅,一直在黎巴嫩生活的外籍家属哈桑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非常感谢中国政府能够将他们从战火肆虐的黎巴嫩疏散到塞浦路斯,他下一步计划跟家人去中国生活一段时间。

“这次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强大的祖国是我们的靠山,祖国的关心是我们的底气。”一对年轻的情侣颇有感触地说。

抵达 “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根据全球飞机实时飞行轨迹图,大部分经过中东地区的航线都选择避开冲突区域。往返于欧洲和中东之间的航班不是返航,就是改道绕行。

而与此同时,北京时间10月2日早5点,146名在黎巴嫩的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搭乘包机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他们走出机舱时,骄傲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他们说:“战火无情,国家有爱。”“在踏上国土的这一刻,真的非常开心,我们知道我们安全了。”

戴先生介绍,他是参与援建工程于今年8月到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戴先生说:“撤离时,车顶上贴了国旗,和我们以前看的电影《战狼》中的场景类似。我感觉我们真的很幸运,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在黎巴嫩时,国内的家人看到新闻,很是担心我,每天都打电话来问。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放心了。”李先生说。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副司长张洋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安排两批次共215名中国公民分别搭乘轮船、包机从黎巴嫩安全撤离,其中包括3位香港居民和1位台湾同胞。中国驻黎巴嫩使馆继续指导协助留在当地的中国公民采取安全措施。

同时,中国外交部和驻黎巴嫩使馆也再次提醒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局势,近期暂勿前往黎巴嫩。

观察

在贝鲁特超市购物车里“满载不安”

据新华社电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区一家大型超市,收银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家低着头,无声地等着结账。人们彼此间没什么交流,唯有收银机的滴滴声,不断打破凝重的沉默。

贝鲁特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不安。自9月27日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遭以色列空袭死亡以来,局势愈加紧张,战争阴霾沉重地压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拉娜,一位40岁的母亲,她的购物车里堆满面包、牛奶和冷冻蔬菜。“战争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她的声音充满忧虑,“我必须为家人储备足够食物,以防接下来几天甚至几周都无法出门。冷冻蔬菜这些东西能放得久一些。”

年轻的父亲阿里带着女儿也来到了超市。每袋十来斤重的土豆挤占了他的大半个购物车。阿里神情疲惫。“我不知道我们还能在这里待多久,南郊的战火已经蔓延。”他轻声说,“每当夜晚来临,我的女儿就会被爆炸声吓醒,哭得厉害。我只希望战争能早点结束,给我们一点喘息的机会。”

纳斯鲁拉遇袭身亡后,以色列的空袭从贝鲁特南郊扩大到城区。9月30日,贝鲁特库拉地区的一栋居民楼遭遇轰炸,这是自去年10月以色列和真主党爆发冲突以来,以色列首次袭击贝鲁特城区。10月1日,针对贝鲁特真纳地区的空袭造成3死31人伤;3日凌晨针对贝鲁特巴舒拉地区的空袭造成至少6人死亡,救护车声音此起彼伏。这几次空袭距离新华社记者驻地都不远,其中真纳地区距离还不到一公里,当天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几秒过后便传来浓烈硝烟味,呛得人直咳嗽。

与超市内还有人排队采购的场景不同,附近那些餐饮店已经关门歇业。过去几天,贝鲁特的街道格外冷清。星巴克、必胜客、麦当劳这些国际连锁店已大门紧锁歇业多日,一些玻璃窗上还贴着新近推出的套餐广告。

曾几何时,这些快餐店里充满欢声笑语。咖啡店里,顾客们端起冒着热气的咖啡,闲聊着日常琐事……然而,那时的喧嚣如今已成为昨日记忆。

25岁的哈桑坐在已关门的星巴克店前,他本是这里的常客,经常在下午来喝杯咖啡,跟朋友们聊聊天。“战争毁了我们的生活,连年战乱让黎巴嫩经济和社会千疮百孔,这次不断升级的黎以冲突更是让人看不到未来。”哈桑声音低沉,“真希望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活。”

空袭持续不断,冲突急剧升级。每一声爆炸都仿佛是一记重锤,敲打在每一个黎巴嫩人的心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bf73fef46651a2aac557112a8070f67.html













谨防“镓”贼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