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式“悖论”莫在胶州重演!
中建东孚转战胶州,来时路上留下一个怪诞的神迹——中建锦绣城:战绩当然没得说,4年卖了百万平,每次开盘几乎都卖个干净。口碑也烂出了境界,从销售,到质量,到物业,一路以来诟病不断,千夫所指却能业绩上天?这是什么情况?
卖得好和问题多 锦绣城的两个标签
锦绣城是近年来青岛楼市销售最为顺畅的红盘。从四年前首次入市开始,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这个项目始终保持着相当高效率的去化效果。2018年的楼市高潮,锦绣城的高摇号比让人印象深刻,2019楼市整体降温,这个项目每次开盘照旧能卖掉8成以上。和卖得好相比,锦绣城更出名的是问题多,它是楼市负面头条的常客,围绕着它的批评声浪,与它的畅销同样,贯穿始终,至今未平。
如果说,锦绣城销售阶段爆出的茶水费,排号费新闻,始终没有实锤到中建相关人员身上,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事情属于特殊阶段的个人瑕疵,并非公司行为,但随着锦绣城前期房源交房而不断爆出的问题,可就不能用瑕疵来搪塞了。
有业主反映锦绣城墙面开裂,窗户漏水,而且物业的维修效率不高。之后是连番的车位大战,锦绣城常规车位配备不够,业主与物业,业主与业主,为了停个车打个不停,堵车行入口,堵物业工作人员,堵占了车位的邻居,至今没有消停,几乎是永恒的主题。
一场大雨,车库淹了,窗户天花板都渗水。交房前去看看新居,发现六大隐患,保温层不抹砂浆直接上墙,雨水浸透了墙壁,电梯和楼道之间漏水……
在网络上搜索青岛中建锦绣城,各种投诉,维权,抗议,满屏皆是,看看这些问题发生的时间,几乎每月都要来上几件。很难想像,住在这样一个问题缠身的社区是一种什么体验,总在提心吊胆,生怕平静的生活被搅乱,不知这时的业主又回怎样回想当初自己抢房的画面。
口碑越差越畅销?中建悖论嘲笑了谁?
把中建锦绣城被曝光出来的问题分门别类,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几乎涉及到这个项目运营的全过程。销售层面的公平公正公开被质疑,漏水,开缝,施工不规范,这是产品质量的下次,车位分配不均,维修效率不高,物业服务的水平也有待提高,按照常理,这样全方位的口碑垮塌,在锦绣城的后期销售中不可能不带来负面影响,但这个神盘就是走出了不一样的节奏。难道口碑差和卖得好真的可以长期并存,哪怕市场虚火不再,照样有人会冒着口水盲选?
所谓的中建悖论绝非一条可以让同业肆无忌惮的真理,它只是某一个特殊楼市阶段,某些特殊市场手段催化的结果。
作为中字头企业,中建有天然的品牌效应,正如它在胶州项目海报中宣传的,水立方等国家地标项目,都有自己参与的身影。虽然过往的履历只能说明开发者的能力,并不能证明它是否尽力,但曾经的光环,确实可以透支来吸引关注。
锦绣城的杀手锏是成本和价格。在最好的节点拿地,让它拥有了极低的成本优势,更让它在定价上拥有极度灵活的空间。不可否认,楼市中,价格是最有杀伤力的市场要素。区位相当,品牌同级,低价策略可以更高效的打开市场。事实上,利用成本优势制造价差,一直是锦绣城的既有策略,它也是利用这一点,在每一次负面新闻曝光后,都能够吸引足够需求,避开可能的负能量。
中建锦绣城诞生发展在一个对自身有利的楼市阶段,这让它有条件可以放弃某些原则,却能趋利避害。早有人论断,最近两年可能买到最差的房子,市场上有瑕疵的房子多了,中建锦绣城低价与低质并存的想象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掩护。
口碑差的房子照样畅销,价格便宜了有问题也被无视,这样挑战规律和常识的滑稽到底嘲笑了谁?或许大家都习惯成自然,但事实上,谁买了这样的房子,谁就要承受这种草率带来的结果,为质量瑕疵糟心,与物业唧唧不停,邻里之间为了车位红了眼,还有这样那样的隐患,随时可能被发现……
别迷信悖论,邪不压正才是常态
中建东孚挺进胶州,带着对中建锦绣城的一兜故事,我们发现这个项目似曾相识。同样是百万级的大盘,同样拥有不高的土地成本,继续用价格保障销路,继续把中建锦绣城的那些无所谓在胶州重写新的悖论。
奉劝中建一句,好运不能一再,切莫迷信悖论。
品牌的透支也是有限度的,底子再厚不珍惜只挥霍,也有包装褪色,光环暗淡的时候。况且中字头品牌的价值远高于那些钢筋混凝土,且用且珍惜。
胶州的市场环境未必如西海岸一般,从需求总量到竞品压力,到价格的天花板,一旦低价策略无法形成市场优势,再无视品质的短板,下场可能前所未有的惨。
欠过的债总要还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总会有过往的难堪流传。真正想创造下一个市场奇迹,还是应该一板一眼真心实干,曾经的负累认真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