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冷”到“热”的栾川小红村

2019-10-10   今报洛阳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弯继伟通讯员 杨振宇 汤新娜

10月8日一大早,和往常一样,栾川县三川镇小红村贫困户刘萍,早早来到村内的集体经济“管房”别墅宾馆区,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能在自家门口上班赚钱,这可是她以前不敢想的事。

小红村位于栾川县城西北部,较为偏远,全村512户,贫困人口基数大,2014年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

国网洛阳供电公司将电网助推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指导栾川县供电公司选派第一书记到小红村开展定点扶贫,争当脱贫攻坚排头兵。

“自从驻村书记来到我们村,村里变化可大,路变宽了,路灯装上了,吃水问题也解决了。”刘萍说。

“小红村海拔高,全年平均温度只有9度,虽然冬天冷,但夏天是真凉快,空调在这儿基本没用。”小红村驻村第一书记、栾川县供电公司的宋继来介绍,2018年5月村里通过换届选举,配强班子队伍后,曾多次组织村干部到周边乡镇学习考察,最终确定依托村子紧邻天河大峡谷和抱犊寨两个景区的区域优势,以及夏季日平均温度不超过25度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项目申报、筹措资金、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历经近4个月的努力,2018年7月,小红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管房别墅宾馆”项目顺利完工,村里建起特色各异的管道式别墅5栋15间,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功能,不仅解决了30多名贫困户就业,还带了动村内农副产品销售,往日的“冷清”小山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火热”起来。

小红村海拔高、耕地少,农作物产量低,但这里的玉米生长周期长、富含硒元素,为此,栾川县供电公司积极协调,争取到专项资金10万元,于今年1月建成玉米深加工扶贫车间,通收购贫困户玉米加工成玉米糁、玉米面后精包装销售,带动全村群众增收。

“保守估算今年可生产销售成品玉米糁6000斤,玉米面4000斤,销售收入可超过2万元”, 宋继来说,目前村集体经济运行良好,村民增收致富的干劲儿更足了,在集体经济乡村旅游管房别墅宾馆的发展带动下,部分外出务工村民回村办起了家庭宾馆;复旦大学博士后陈俊毅回村建成了高山农副产品试验基地;北京东方园林公司也在小红村建立了牡丹芍药产业园……这些项目的发展,在带动留守群众务工增收的同时,也实现了土地高效流转。

如今的小红村已形成劳务输出、特色农副产品种植、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传统家畜养殖、光伏发电六大产业,贫困户户均产业项目达到3个,人均年纯收入超过6000元。